一、入木三分:
1、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
2、基本解释:
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3、详细解释:
(1)【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3)【示例】: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4、例句:
鲁迅的一些杂文~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5、成语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6、近反义词:
(1)近义词:力透纸背 鞭辟入里 刻画入微 铁画银钩
一语道破 一语破的
(2)反义词:不着边际 走马观花 略见一斑 一知半解
老牛破车
二、依草附木:
1、拼音:[ yī cǎo fù mù ]
2、基本解释: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3、详细解释:
(1)【解释】: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2)【出自】: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3)【示例】: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攀龙附凤 依丱附木
(2)反义词: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
三、一木难支:
1、拼音:[ yī mù nán zhī ]
2、基本解释:
比喻艰巨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胜任的:众擎易举,~。
3、详细解释
(1)【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出自】: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3)【示例】: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大厦之将倾”。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4)【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孤木难支
(2)反义词:众擎易举 众志成城
四、草木皆兵:
1、拼音:[ cǎo mù jiē bīng ]
2、基本解释: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出兵攻晋,前锋在安徽寿春洛涧被晋军打败。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后来就用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3、详细解释:
(1)【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2)【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3)【示例】: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神经过敏
4、例句:
敌人吓得惊恐万状,~。
5、成语故事:
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苻坚中箭而逃。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6、近反义词:
(1)近义词:风声鹤唳 八公草木 风兵草甲 杯弓蛇影
疑神疑鬼 满腹疑团 弓杯蛇影
(1)反义词:若无其事 措置裕如 岿然不动 镇定自若
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五、水木清华:
1、拼音:[ shuǐ mù qīng huá ]
2、基本解释: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3、详细解释:
(1)【解释】: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2)【出自】: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3)【示例】: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4、例句:
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山明水秀
(2)反义词:乌烟瘴气
六、缘木求鱼:
1、拼音:[ yuán mù qiú yú ]
2、基本解释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用那样的办法来追求那样的目的,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3、详细解释:
(1)【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3)【示例】: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4、例句:
想不用功而取得好成绩,就像~,那是不可能的。
5、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国君齐宣王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采用仁慈的政治措施。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如果想用武力征服天下,就好比‘缘木求鱼’,结果肯定是徒劳无功,不但达不到目的,还可能造成祸害。”,齐宣王觉得孟子的话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劝告。
6、近反义词:
(1)近义词:刻舟求剑 以冰治蝇 竹篮打水 海底捞针
煎水作冰 水中捞月 井中求火 鼠穴寻羊
却行求前 守株待兔 钻火得冰 问道于盲
(2)反义词:瓮中捉鳖 顺藤摸瓜 探囊取物
七、大兴土木:
1、拼音:[ dà xīng tǔ mù ]
2、基本解释:
大规模兴建土木工程,多指盖房子。
3、详细解释
(1)【解释】: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2)【出自】: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3)【示例】: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4)【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指大量盖房
4、例句:
这几年,城里~,建起许多高层建筑。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鸠工庀材 劳民伤财
八、移花接木:
1、拼音:[ yí huā jiē mù ]
2、基本解释:
原指把花木的芽或枝条嫁接在别的植物上。后用以比喻暗中使用巧计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更换人或事物。
3、详细解释:
(1)【解释】: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2)【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偷梁换柱 移天换日 暗度陈仓 批红判白
张公吃酒李公醉 暗渡陈仓 移宫换羽
偷天换日 狡兔三窟
九、人非草木:
1、拼音:[ rén fēi cǎo mù ]
2、基本解释: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3、详细解释:
(1)【解释】: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2)【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3)【示例】:庞涓复问曰:‘然则兄长亦还忆故乡坟墓否?’膑曰:‘~,能忘本原?’先生于吾临行,亦言:‘功名终在故土。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身非木石 人非木石
十、行将就木:
1、拼音:[ xíng jiāng jiù mù ]
2、基本解释: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木:棺材。
3、详细解释:
(1)【解释】: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2)【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3)【示例】: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 ◎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4)【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气息奄奄 钟鸣漏尽 枯木朽株 病入膏肓
风烛残年
(2)反义词:春秋鼎盛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十一、独木难支:
1、拼音:[ dú mù nán zhī ]
2、基本解释:
一根木头支持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支撑全局。
3、详细解释
(1)【解释】: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出自】: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3)【示例】:屡欲思报此恨,为~,不能向前;今此来特假将军之兵,上为朝廷立功,下以报天伦私怨。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4)【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比喻个人的力量单薄
4、例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依靠集体的 智慧和力量,因为~,众人捧柴火焰高。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孤掌难鸣 无可奈何 绠短汲深 独力难支
回天乏术 力不从心
(2)反义词:孤掌难鸣 中流砥柱 独力难支 回天之力
砥柱中流 众擎易举 众星捧月 力挽狂澜
十二、木已成舟:
1、拼音:[ mù yǐ chéng zhōu ]
2、基本解释: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能改变。
3、详细解释:
(1)【解释】: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2)【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3)【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中性词
4、例句:
事到如今,~,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覆水难收 已成定局 米已成炊
(2)反义词:变幻莫测
十三、木头木脑:
1、拼音:[ mù tóu mù nǎo ]
2、基本解释:
形容呆板、迟钝。
3、详细解释:
(1)【解释】:形容呆板、迟钝。
(2)【出自】: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3)【示例】:他有点~的。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4、近反义词:
(1)近义词:呆头呆脑
(2)反义词:聪明伶俐
十四、枯木逢春:
1、拼音:[ kū mù féng chūn ]
2、基本解释:
比喻重获生机。
3、详细解释:
(1)【解释】: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2)【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3)【示例】:~,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4)【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4、例句:
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使我的家乡~,经济有了大发展。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绝处逢生 咸鱼翻身 枯木枯荣 枯树生花
花明柳暗 枯树逢春 枯树开花 苦尽甘来
否极泰来 枯木朽株 时来运转 枯树新芽
(2)反义词:暗无天日 生不逢时 枯木朽株 古井无波
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