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襄
释义
帮助,辅佐;完成,相助而成;冲上
拼音
xiānɡ
同音字
香、相
组词
襄理、襄阳
偏旁部首
衣
笔画顺序
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撇、竖提、撇、捺
笔画数
17笔
结构
上下结构
襄编辑
汉语汉字
襄,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xiā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襄”的基本含义为帮助,辅佐,如襄办、襄理;引申含义为完成,相助而成,如“葬定公,雨,不克襄事”;冲上,如襄陵。[2]
此外,“襄”还表示上举,昂起,如“臣闻交龙襄首奋翼”。在古代,“襄”,古同“攘”,扫除。[2]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方言集汇韵书集成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襄,最早见于甲骨文。据金文,“襄”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放进种子,再盖土。《说文》称“解衣耕”。本义为解衣耕地。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襄”字。[2]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襄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xiāng |
动词 |
解衣耕地。 |
diveste and till |
辟地为襄。——《周书·谥法》 |
|
助理,佐治 |
assist |
襄成、襄助 |
必纳王妃,以襄内政。——《三国演义》 |
||
成就,完成 |
achieve |
襄事、共襄义举 |
刘院既知此事颠末,又与公同心,必能共襄大事。——明·张居正《答王鉴川计贡事利害》 |
||
仰,上举 |
rise |
以乐乘为武襄君。——《史记·赵世家》。正义:“举也,上也。” |
|||
驾;驾车的马 |
harness;harnessing horse |
襄,驾也。——《尔雅》 |
|||
形容词 |
高的 |
high |
襄岸 |
襄岸夷涂。——《文选·张衡·西京赋》 |
|
名词 |
古州名 |
Xiang prefecture |
襄野、襄王之约 |
||
参考资料[2]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八】【衣部】
息良切(xiāng)《汉令》:解衣耕谓之襄。从衣声。古文襄。
汉令:解衣耕谓之襄。从衣耕声。𡣿,古文襄。息良切〖注〗𧞜,古文。
说文解字注
《汉令》:解衣而耕谓之。“而”字依《韵会》补。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义,惟见於汉令也。引伸之,为除去。《尔雅·释言》、《诗·墙有茨》《出车》传皆曰:“襄,除也。”《周书·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凡云攘地、攘夷狄皆襄之假借字也。又引伸之为反复。《大东》传云:“襄、反也。”谓除此而复乎彼也。《释言》又曰:“襄,驾也。”此驤之假借字,凡云“襄,上也”,“襄,举也”皆同。又马注《皋陶谟》曰:“襄,因也。”《谥法》:“因事有功曰襄。”此又攘之假借字。“有因而盗曰攘。”故凡因皆曰攘也。今人用襄为辅佐之义,古义未尝有此。
从衣,声。息良切,十部。
古文(襄)。不能得其会意、形声所在。[2]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襄·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11
古文:𡣿、𠆝、𧞜
《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竝音湘。《说文》:汉令:解衣而耕谓之襄。
又上也。《书·尧典》:怀山襄陵。注:包山上陵也。
又《臯陶谟》:思曰:赞赞襄哉。疏:谓赞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
又除也。《诗·鄘风》:墙有茨,不可襄也。
又成也。《左传·定十五年》: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礼也。
又驾也。《诗·郑风》:两服上襄。注:上驾,马之最良者也。
又《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谓之七襄。
又《史记·谥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
又地名。《史记·高祖功臣侯表》:襄平。索隐曰:属临淮。《后汉·郡国志》:上党郡襄垣。
又《广韵》:州名,本楚之西津,魏置襄阳郡,西魏改襄州,因水立名。《韵会》:宋升襄阳府。
又姓。《后汉·襄楷传》注:《风俗通》曰:襄姓,楚大夫襄老之後。《说文》:作𧞻。[2]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2]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隶书-陈鸿寿-《隶书字典》 |
草书-宋克-《草书字典》 |
行书-蔡襄-《中国书法大字典 · 行书卷》 |
楷书-吴彩鸾-《中国书法大字典 · 楷书卷》 |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方言集汇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东莞腔] siong1 [海陆腔] s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梅县腔] siong1 [陆丰腔] siong1 [宝安腔] siong1
粤语 soeng1[2]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襄 |
广韵 |
宕 |
平 |
阳 |
心 |
开 |
三 |
全清 |
息良切 |
sjɑŋ |
175.13 |
|
集韵 |
宕 |
平 |
阳 |
心 |
开 |
三 |
次清 |
思将切 |
siɑŋ |
212.9.2 |
||
宕 |
平 |
阳 |
日 |
开 |
三 |
次浊 |
如阳切 |
nʑiɑŋ |
215.7.2 |
|||
韵略 |
平 |
阳 |
思将切 |
6.1 |
||||||||
增韵 |
平 |
阳 |
息良切 |
5.1 |
||||||||
中原 |
阴平 |
江阳 |
心 |
全清 |
siaŋ |
23.5 |
||||||
中州 |
平声 |
江阳 |
西将切 |
36.2 |
||||||||
洪武 |
平 |
阳 |
心 |
苏 |
全清 |
息良切 |
siaŋ |
5.1 |
||||
参考资料[5]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襄理、襄助、襄礼、劻襄、怀襄、襄尺、文襄、磬襄、冯襄、公襄[1]
相关成语
宋襄之仁、怀山襄陵、云起龙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