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颍
释义
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入淮河
拼音
yǐng
同音字
颖、影
组词
颍谷、颍川
偏旁部首
页
笔画顺序
撇、竖弯钩、竖钩、横撇/横钩、撇、点、横、撇、竖、横折、撇、点
笔画数
12笔
结构
左右结构
颍编辑
汉语汉字
颍,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ǐng,最早见于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形声字。颍字的基本含义为水名,源于中国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入淮河。[2]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中古音系韵书集成
6用法搭配
字源演变
编辑
“颍”,初见于《说文》中,形声字,从水,顷声。本义为水名。“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颍”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
颍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yǐng |
名词 |
水名。颍河,淮河最大的支流 |
Yin River |
颍,颍水,出颍州阳城乾山东入淮。——《说文》 |
|
姓 |
|
|
|
||
参考资料:[2]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颍”字头,请参考“潁”字。)
【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音颖。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荆州,其浸颍湛。【水经】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又【前汉·地理志】颍阳、颍隂、临颍、三县皆属颍川郡。○按《正字通》入页部,今依《说文》,凡颎颖颍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2]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颍”字头,请参考“潁”字:)
水。出颍川阳城干山,东入淮。从水顷声。豫州浸。余頃切。[2]
说文解字注
顈水。出颍川阳城乾山。东入淮。各本作乾山。韵会引作耿山。晋书音义引作阳城少室阳乾山。则兼用水经、汉志改说文也。尔雅音义引字林作阳城乾山。与今说文合。颍川以水名郡。字当从水。而汉碑郡名多从禾。葢汉时相习如此写。如女阳、女阴、舞阳、舞阴以水名县。而不作汝潕字也。恐汉志、说文古本郡名亦当从禾耳。颍川郡阳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县县东南四十里有阳城废县。前志阳城下曰。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过郡三者、颍川淮阳沛郡也。水经曰。颍水、出㯋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至愼县东南入于淮。水道提纲曰。今颍水源出登封县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东南经密县、禹州。分爲二派。一经新郑县至临颍县。一经襄城县。至临颍县。二支复合。经商水县。合汝水。又合荥阳水。至陈州府南。分爲二派。一爲濄河。一爲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县与沙河合。又经颍上县与淮水合。曰颍口。皆东南流也。水经曰。至愼县入淮。愼县故城在今颍上县。从水。顷声。余顷切。十一部。豫州浸。职方氏曰。荆州其浸颍、湛。豫州其浸波、溠。许颍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荆州浸。此非笔误。盖案地形互易之也。[2]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2]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参考资料:[6] |
书法欣赏
隶书-礼器碑-《书法字典》 |
草书-李怀琳-《郁冈斋墨妙法帖》 |
行书-李建中-《停云馆法帖》 |
楷书-岳珂-《停云馆法帖》 |
参考资料:[5] |
音韵汇集
编辑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庚耕清青 |
|
jiweŋ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庚耕清青 |
|
jiweŋ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庚耕清青 |
|
jiweŋ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
j |
ǐwɛŋ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
juɛŋ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
iuæŋ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ji |
wäng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
j |
ǐuɛŋ |
参考资料:[4] |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颍 |
广韵 |
梗 |
上 |
静 |
以 |
|
合 |
三 |
次浊 |
余顷切 |
0juɛŋ |
318.20 |
集韵 |
梗 |
上 |
静 |
|
以 |
合 |
三 |
次浊 |
庾顷切 |
0iuæŋ |
425.5.5 |
|
梗 |
上 |
静 |
|
心 |
合 |
三 |
次清 |
騂颍切 |
siuæŋ |
425.7.3 |
||
韵略 |
|
上 |
静 |
|
|
|
|
|
庾顷切 |
|
10.1 |
|
增韵 |
|
上 |
静 |
|
|
|
|
|
庾顷切 |
|
10.1 |
|
中州 |
|
上声 |
庚青 |
|
|
|
|
|
羊景切 |
|
4.3 |
|
洪武 |
|
上 |
梗 |
喻 |
以 |
|
|
次浊 |
庾顷切 |
oiəŋ |
20.2 |
|
参考资料:[3]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箕颍、颍客、饮颍、颍阳、伊颍、梁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