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爬山穿越途中,遇到了令人生畏的小生灵—蛇,于是不少女生都打出了瑟瑟发抖的表情。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蛇都会不寒而栗,早期人类先祖在树上生活时常常被这种小动物咬伤,久而久之这种对蛇的本能恐惧就被写进人类基因代码里。
其实蛇也是一种畏强凌弱的“胆小”生物,在大多情况下是“人不犯蛇,蛇不犯人”。但是驴友们爬山时万一被蛇咬伤,由于野山上无药无医条件有限,并且救援困难,抬下来也是颇费时间,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会造成身体损伤,组织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户外爬山时带上蛇药,学习并掌握防蛇的技巧以及救护常识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野外避蛇防蛇知识,蛇伤辨识与护理,北京郊区蛇类分布等,供大家参考交流,希望能解决困扰众多驴友的问题。
一、徒步时防蛇
1、【冷暖自知】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5℃以上才出来活动,我曾经在百花山上遇到很多蛇在太阳升起后纷纷从石缝洞里钻出伏在石头上晒太阳的场景。在南方5-10月份是蛇伤发生的高峰期。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2、【火眼金睛】爬山时要仔细观察路面,切不可只顾徒步不看脚下。蛇的视力不好,除眼镜蛇外,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如果我们过分靠近或无意间踩到蛇时,就会被它攻击。有一回我带我们家泰迪爬三峰,这小家伙不愿跟在我后面,总是向前跑一段然后再向回跑,反反复复很不老实。突然我发现它前面两三米处有一团东西在蠕动,赶紧叫住了它,原来是一条蝮蛇在横穿山路,蝮蛇的色彩和周围山石颜色相近,在远处不容易发现,如果我没有及时叫住小狗它就踩上去了,后果可想而知。
3、【敲山震虎】蛇的视力不好,但它对地面的振动很敏感,可以通过地面振动来感知其他动物的大小,如果是老鼠蜥蜴之类的它会守蛛待兔,反之就会逃走。所以在行走过程中使劲跺地(也可以用登山杖敲地)可以起到驱赶远处你尚未发现的蛇类及其他小动物。因此大队人马行进过程中遇到蛇的机率很小。
4、【闭关锁国】徒步时穿高帮鞋,穿长衣长裤,戴宽沿帽子、扣紧衣领、袖口裤口扎紧。
5、【打草惊蛇】夏季时很多狭窄的小路会被草丛覆盖,看不清路面,通过时要用登山杖或木棍石头击打草丛和路面,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在南方有眼镜蛇的地方要慎用,因为眼镜蛇会主动攻击人类)。
6、【驱逐出境】蛇的嗅觉也非常灵敏,时常用舌头在空气中感知气味,来识别天敌和食物。徒步时可以在鞋面裤腿等部位撒上挥发性强的药物(如雄黄酒、花露水、风油精等)这些挥发性强并有刺激性味道,能让蛇远远的躲开你。
注:不要独自一个人爬山,以免被蛇咬伤后,救治困难,没有人及时帮忙呼叫救援。
二、露营时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丛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
2、在营地周围撒上能驱蛇的药物,劣质烟叶的浸泡液,雄黄粉、石灰粉、草木灰等。
3、帐篷的拉链时刻合上。睡前检查睡袋防潮垫,早晨起来检查鞋子,打开背包前要抖一抖,小心查看,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万一发现蛇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
4、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油脂可以引来蚂蚁,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
三、蛇伤蛇毒辨识
1、毒蛇有两颗很长的毒牙,被毒蛇咬伤后一般会留下两个孔洞状牙痕;无毒蛇只有锯齿状的普通牙。
2、神经性蛇毒症状: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无力,流口水,恶心等。
3、出血性蛇毒症状:伤口灼痛,肿胀,伤口周围有水泡,紫斑,淤斑,抽筋等
四、被蛇咬伤后如何护理
1、不要惊慌,将伤口处尽量放低,不要运动,以免蛇毒扩散加速。
2、在伤口上方5–10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把伤口切成十字形,将伤口用盐水/肥皂水/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伤口,清洗干净后,服用蛇药后3—4个小时内,每隔10分钟左右,将布带放松2—3分钟。
3、可以用双手挤压或拔火罐的方式吸出毒,其他人用嘴吸很可能会中毒
4、可用吸毒器(注射器)吸出毒液,网上有卖。
五、认识误区
1、被蛇咬,我命休矣
实际上,野外无毒的蛇占大多数,有人被无毒蛇咬伤后精神过度紧张,也可能因惊恐而出现伤口剧痛红肿甚至昏倒的现象。这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即便是被剧毒蛇咬伤,也会有“侥幸”存在:毒蛇咬人时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够量的毒液注入人体,被毒蛇咬伤的人只有少部分中毒症状比较严重,个别人有生命危险。
2、被蛇咬过后几十分钟内没有不适感,那一定是无毒蛇了
实际上,有些毒蛇咬伤后的症状要经过1到4小时才能显现出来。比如1997年福建附一医院就收治了一个8岁大的小孩,他被银环蛇咬伤后4小时才出现症状,耽误了最宝贵的抢救时间,后来经各方全力抢救,仍然昏迷了一个多星期才苏醒
3、小蛇不毒
虽然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后症状严重,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很有可能比它那碗口粗的蛇妈妈毒性更大。由于大蛇捕食频繁,咬人时注毒量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刚刚孵化的小蛇较少捕食,因此咬人时注毒量相对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凶狠。
六、北京郊区有哪些蛇
1、白条锦蛇,体较粗长,可达1米以上,体背面灰橄榄色或灰褐色或黄棕色,有三条白色纵纹。北京各郊县都有分布。【常见】【无毒】
2、蝮蛇,体长60~70厘米, 头略呈三角形,颈细,具颊窝,头颈区分明显,背面浅褐色到红褐色,正脊有两行深棕色圆斑,彼此交错排列略并列,腹面灰白,密布棕褐色或黑褐色细点。【有毒】【常见】
3、玉斑锦蛇,全长可达1米左右。背面紫灰色,头部有三道黑斑;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生活于丘陵山区林地,捕食蜥蜴和鼠类,卵生,无毒。是北京地区稀有种类,仅在密云和怀柔云蒙山区、海淀香山樱桃沟部分地区有少量发现。【无毒】
4、团花锦蛇,别名黑镶锦蛇。体粗圆,长900毫米左右。体背褐色,背中央及两侧有三行镶黑边的暗褐色椭圆形斑纹,似团花,中央的一行斑纹大小为两侧斑纹的两倍以上。有一条不明显的背中央线连接于大斑纹间。生活于山区近水河谷地带,性格暴躁,受惊时头呈三角形,常被误认为毒蛇,但其实是较稀有的一种无毒蛇,捕食蜥蜴、鼠类和鸟卵;卵生。北京地区很少见,只在怀柔云蒙山区、延庆松山等西北部山区有零星发现【无毒】。
5、王锦蛇,体长最大可达2米以上。头部鳞片四周黑色,中央黄色,头部前段有呈“王”字的黑色花纹。山区和平原均有发现,性凶猛、活泼,动作敏捷,食性广,捕食蛙、蜥蜴、鸟、鸟卵及鼠类,甚至其他蛇。北京仅零星见于西北部山区的局部地区【稀少】。
6、乌梢蛇,体形粗长,颈细,头颈区分明显,全长可达2米。背面灰黑色或灰褐色,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有一条醒目的黄褐色线。捕食蛙类,卵生,是一种无毒蛇。北京近年才记录到,为本地稀有种类,数量很少。目前只在云蒙山区和昌平碓臼峪南口一带有少量发现。【稀有】
最后提一下蛇类保护,绝大多数的蛇都没有主动攻击人类的习性,它们是爬行动物长期演化成的一支,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常见的赤峰锦蛇、黑眉锦蛇、白条锦蛇、玉斑锦蛇和蝮蛇主要以鼠类为食,对控制鼠患有巨大作用。现在相当多的人还保持着“见蛇不打三分罪”的错误观念,导致蛇的数量急剧下降。所以,提高认识保护蛇类,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履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