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中哈合作的卡沙甘油田正式进入开发阶段,且在当年产油75万吨。
这一消息让世界为之震惊,尤其是西方各国,纷纷惊呼中国“捡大漏”了!
要知道早在3年前,中国斥资50亿美元(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约为6.2897,折合人民币约为315亿元人民币)拿下卡沙甘油田16.8%的股份时,遭到了西方各国的嘲笑。
他们认为中国是冤大头,人傻钱多,为了一个不值得开发的油田耗费巨资,这完全是无意义的。
那么,西方国家为何这么断然呢?卡沙甘油田的开发又有什么难题?
卡沙干油田油井
一、西方拒绝中国参与开采
1999年9月,OKIOC联合公司在哈北城市阿特劳附近的哈属北里海地区发现了一个超级大油田。
该油田被认定为是继1968年发现的普鲁特赫本油田后最大的油田。
此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各国的震惊。
哈萨克斯坦政府为避免夜长梦多,立马将该油田命名为卡沙甘。
其实,这个油田早在1988年时就被发现。
当时苏联地质学家对里海地质结构研究时,发现北部区地下为碳酸盐岩结构,进而推测这里拥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然而,因苏联的近海钻井技术不是太先进,只能暂停新油田的开采工作。
之后里海北被划归为哈萨克斯坦,然而哈国的经济发展比较低迷,且工业体系也没有建成,百姓生活困苦,根本无力探测石油,只能对外开放里海的油气资源。
很快,意大利埃尼石油、英国天然气公司(BG)、英国石油公司(BP)、英荷壳牌集团、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美国美孚石油这七大石油集团和哈萨克斯坦政府签订勘探、开发里海地区的协议,并建议对哈属里海地区进行全方面的研究。
此后四年,七大石油集团和哈油气公司成立海上哈萨克斯坦国际运营公司,并签订了长达40年的开采协议。
其范围包括里海北水域11个区块、总面积达5600平方公里。
眼馋哈属北海区的巨大油气资源,日本也开始蠢蠢欲动,并以Inpex北里海株式会社的身份参与进来,并购得14.286%的股份。
1998年9月,为方便地质勘探工作,八国公司成立OKIOC联合公司。
一年后,埃尼石油集团探测出庞大的“黑色黄金”。
其消息一出,OKIOC联合公司组成了专家团队,对里海北区域油田进行勘测,发现这里的油气储量十分惊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多达350亿桶,天然气多达1万亿立方米。
一旦成功对其开采,最大日产量达150万桶,仅单日产量就可供应欧洲10%的油气需要。
有数据显示,北里海的油气储量占哈萨克斯坦储量的70%。
这足以让经济疲软的哈国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此,哈国立马宣布其油田属权,并希望八国石油集团尽快将其开采出来。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世界震惊,多国石油公司闻风而动,想要拿到开采权。
然而,哈属北里海开采权已被八国石油集团提前买下,其他国家想要染指还需要经过他们的同意。
作为对石油对外依存度世界第一的原油进口国,显然中国也渴望拿到卡沙甘油田的开采权。
因为我国石油资源本就不丰富,再加上开采年限偏多,使得开采量越来越少,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才不过1.95亿吨,进口量达5.4亿吨。
而石油作为当今社会价值颇高的工业原料和能源之一,除提炼汽油、柴油外,也可用于生产橡胶、塑料、化学纤维等,是现代工业的血液。
因此,我国常年参与海外石油的开发,从而获得价格低廉的石油,相比直接进口更为划算。
其中,我国主要进口的石油源于中东国家。
但因中东局势不稳,受美国干预起伏不定,必须增加稳定的新渠道,避免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资源风险。
如中国和伊朗就签订25年的油田开采协议,且以人民币结算,避免美元霸权的风险。
然而,中东和我国并不接壤,石油多通过海运进入中国,需要途径马六甲海峡,这也是一大风险,一旦西方国家干扰,那后果将无法想象。
马六甲海峡通道
此外,中东地区也时常会借以垄断地位,随意调高石油价格,这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可如果拿到卡沙甘油田开采权就不同了,哈国是内陆国,美国想要制裁也无从下手。
因此,当卡沙甘油田被勘测后,中国三大石油巨头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参与开采中来。
2003年,BG宣布退出卡沙甘项目,中国海油、中石化听闻后,立马同BG签订购买协议。
一旦协议生效,中国将持有北里海项目16.67%股份,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当时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还是中国“21世纪石油战略”最有价值的一步。
然而,北里海项目作为欧美石油巨头的逐鹿场,自然是不愿意中国参与其中。
该项目六个股份持有者(挪威、英国BP于2001年退出)中,五个成员以优先购买权的方式将中国拒之门外,瓜分了BG出售的股份,中国企业只能含恨而归。
二、西方国家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企业参与卡沙甘油田,是欧美巨头所不希望看到的。
实际上它们以为能够分得这块大蛋糕,但很快就发现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他们联合组织专家勘测,计划制定开采方案后,才发现卡沙甘石油虽然是“黑色黄金”,但并非“人间天堂”。
因项目地气候恶劣,哈国配套设施落后,开采成本比利润还高,根本没法开采下去。
卡沙甘油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气候恶劣
卡沙甘油田位于北里海入海口浅水区,其水深为四米左右,部分区域水深仅一到两米。
同时,北里海夏季酷暑难耐,最高气温为40℃,需要对机器设备和工人降温;
冬季时寒冷彻骨,最低可达零下40℃,因温度太低,普通钢铁设备直接被冻到开裂,更别说进行开采工作了。
尽管是北里海区域,可因卡沙甘油田所在地刚好为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的入海口处,淡水常年倾注,使得海水盐度偏低,因此每年11月到次年3月,项目区将会结冰。
这意味着想要开采卡沙甘油田,对油气设备、材料、工艺技术要求苛刻。而本身哈萨克斯坦并不是经济强国,工业基础薄弱,设备生产所需的钢结构模块,需要在英国、挪威、俄罗斯等国建造,再通过水路运输。
但因作业工区纬度高,自然条件恶劣,冰期长,材料、设备运输、后勤供给难度大,项目工期受其影响较大。
2、地形复杂
卡沙甘油田区属于隆起带地质结构,其产层深度为4200-5500米,因深度高,因而地层压力异常高,且地层温度也达到110-120摄氏度。
且原油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含量超高。
这意味气油比高,而因危险气体多,开采中也要警惕施工事故,极有可能因疏忽而造成重大事件,如此一来对开采工艺和设备的要求显然更高。
想要提高开采率,需要降低原油中的硫化氢含量,减少硫的副产品。同时,因地层压力为80兆帕,需要使用35兆瓦压缩机将含硫天然气直接回注产层,保持地层压力。
卡沙甘油田
这些因素,均让钻井、开采、油气处理难度大、周期长。
3、哈国工业基础弱
自北里海项目开工后,哈国政府为了扶持本土企业,提升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利用法律手段,要求OKIOC集团进行产品采购时,必须采购一定比例的哈国本土物资、使用本土工程团队,不然将进行处罚。
然而,哈国工业基础薄弱,海洋石油工业更是如此,该国企业生产的物资很难满足项目高难度的开采需要。
例如,哈萨克斯坦15家水泥厂,没有一家可生产高标准的G级油井水泥;哈国企业生产的井口设备,因工艺不过关,达不到技术要求,只能无奈运送到意大利再加工才行。
4、里海环境污染大
里海水域盛产珍稀鳊鱼、鲟鱼、环斑海豹等特色鱼种,且还包括被国际重点保护的白天鹅、白鹭等珍稀鸟类。
然而,因各国对里海水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使得里海的环境污染大,不少鱼类、鸟类因污染、滥捕行为而死亡,北里海甚至出现大规模海豹死亡事件。
因此,哈国政府对北里海项目在环保上提出严格要求,多国石油公司在开采中因不注重环保被处以罚款,这再次增加开采成本。
5、哈政府加大对资源管控
最初时,哈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开采卡沙甘油田,并最大化让外资参股。可随着项目的进行,各国投入巨大,此时哈政府为了加强对油田资源垄断,多次修改法律控制油气资源,从经济上争取更多利益。
一旦违反规定,那就会遭到重点处罚甚至吊销开发资格,这让联合公司成员抱怨不已,项目开发计划、方案、试采时间多次变更。
此外,哈国政府为了拿到更高的利润分成,希望提高其的利润分成比例,由10%提高到40%,这一举动显然遭到了股份持有者的不满,结果开采计划搁浅半年。
后经过艰难谈判,联合公司决定同意哈国企业在项目中的份额由8.33%提升至16.81%,这才让矛盾得以解除。
早在2000年开始,为了尽快让卡沙甘油田进入工业开采中来,OKIOC联合公司在油气勘探、钻井、开采、海工、地面建设、运输、油气处理等方面进行大量准备工作。
为建造油气处理中心,OKIOC组织了国际上13000名知名专家进行研究,设计施工方案,以保证对原油产品进行处理。
然而,在随后的工作进展中,西方国家却发现投入的成本太高,甚至比起利润还高,这让不少公司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原计划2005年6月进入工业试采阶段,可因作业方资金以及技术等原因,工业试采推迟到2008年年底,为此哈国还拿到1.5亿美元补偿金。
但没想很快ENI公司发表声明,因卡沙甘油田开发工程量巨大,且面临众多技术难题,再加上设备原料价格上浮,开采成本大大增加,只能将试采工作推迟到2010年。
此时,项目股份持有者已投入了1360亿美元,相比原计划570亿美元高出了790亿美元。
除了开采成本增加,哈国政府频频给开采成员国制造麻烦,使得开采进度只能接连延后。
油田开采
只不过,原定计划2010年的试采工作又被延迟到2013年6月,原来因迟迟看不到收益,联合公司成员开始抱怨,不少国家开始退出项目,就连美国也不例外。
因投入那么多真金白银,始终看不到回报,部分国家只能宣布不再开采卡沙甘油田。
当初拒绝中国加入开采中,如今却含泪放弃,这不正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三、50亿美元接手被群嘲
当时划分开采区域时,美国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益,特定选择储量最多的林海开采区。
当时美国专家团队认为,林海区尽管开采难度大,但技术先进,应该能解决难题,可没多久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美国开采的部分区域为濒危动物保护区,包括珍稀鲟鱼、海豹的繁殖地,这意味着在开采中对环境的保护也是一大压力。
然而,海洋开采和环保向来是矛盾的,因技术难度大,美国开采中经常遭遇漏油事件,多次被哈方政府举报,后被国际海洋保护组织罚款500万美元。
美国不甘心投入那么多却没有回报,又收购了不少成员的股权,继续坚持开采,但最终项目仍然没有什么进展。
就此,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宣布放弃开采,并决定将开采权对外出售,希望尽快将烫手的山芋甩手。
当然,康菲石油公司也已有了目标人选,那就是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他们计划将8.4%的股份让出去,以5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印度。
美国之所以将其交给印度,除了和其关系好外,也是因印度人口庞大,国内石油消耗大,自然对卡沙甘油田充满着渴望,想要加入开采中来。
再者说,康菲石油公司认为,印度本身就人傻钱多,应该会当这个冤大头。
其实,中国也有意愿拿到卡沙甘油田的开采权,可美国为了从能源上打击中国,不给我国一点希望,自然是不愿意卖给我国。
康菲石油公司油船
然而,就在美印两国公司即将签署协议之时,哈萨克斯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用优先购买权阻止这场交易,并将康菲对外出售的8.33%股份回收。
有人问,哈萨克斯坦为何会主动收购这部分股份?难道哈国本土企业有能力开采卡沙甘油田吗?
其实,这一切都是中国在背后出谋划策的,中哈两国本就是友好国家,再加上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让哈国看到了中方的潜力和诚意。
同时,哈国也担心印度方面没有能力开采卡沙甘油田,担心试采工作还会继续推迟,这显然不符合哈国利益。
而中国作为基建大国,在基建上的能力经受住世界考验。
思来想去,哈国政府顶着得罪西方国家的重压下,将这笔股权买下,随后又和中石油签订协议,将股份以50亿美元(2013年美元兑人民币约为6.2897,折合人民币约为315亿元人民币)卖给中石油。
如此一来,印度欲开采卡沙甘油田的美梦粉碎,中方拿到梦寐以求的部分卡沙甘油田开采权。
不过,即便中国拿到8.33%的股份,可西方国家也没有任何失落,反而对中国嘲笑不已,认为中国是人傻钱多,投入再多钱也必然会损失惨重,到时候中国必然会狼狈退出。
但美国、日本无法完成开采工作,不代表中国不行,这一次中国又一次让世界见识“基建狂魔”的实力。
四、创下奇迹打脸西方
为了确定开采方案,我国派出技术人员对卡沙甘油田进行实际考察,发现该油田开采难度确实非常大。
但面对这些难题,中方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用智慧解决了一系列复杂问题。
首先,针对哈国工业基础薄弱的事实,中方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可以更清晰的探测地下油气资源,且最准确的定位出油气所在地。
掌握油气所处的方位、岩层后,我国就可准确将采油设备建造在最合适的地区。
同时,因哈国是内陆国,和中国相邻,运输成本并不高,我国在沿途建造多个物资补给站,并结合航运、空运的方式,将一大批设备运输到哈国,保证这批专业开采设备进入油田所在地。
其次,卡沙甘油田所在地温差极大,可开采的时间并不长,再加上沙漠面积比较大,植被稀少,淡水资源匮乏,这使得冬夏两季开采难度表较大。
因考虑结冰期太长,且冰层厚度达60-70厘米,普通船只无法正常作业,且仪器低温下难以正常工作,中方特意研制150艘防冻的特种作业船,解决了冰冻无法作业的问题。
夏季北里海又容易出现风暴,这使得海平面波动剧烈,船只容易侧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方又建造了大坝,如此就可很好的抵挡风浪,满足开采需求。
为了降低作业风险,中方还建造了多个人工岛,在人工岛上进行钻井,可在保证工人安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避免开采工人晒伤、冻伤,中石油要求每个作业人员每天只工作一小时,这样就可保证工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
其他时间,工人每天室外工作时间也不超过5个小时,尽管效率低下,但却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
尽管卡沙甘油田开采难度大,可中方不仅克服种种困难,更是注重环保问题。
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中石油决定采取更温和的方式进行开采,减少开发力度,严格遵循哈国政府设定的限制。
同时,中石油还规划了无作业区,保证那些濒危物种能够正常生活。为减少石油泄露带来的污染问题,中石油也邀请海洋保护企业策划方案。正是在种种努力之下,中石油开发组团队解决环保问题。
2016年9月,中方克服了多个技术性难题,实现了卡沙甘石油的开采,并利用大型钻井器械,日开采量多达40万桶,当年就开采了75万吨石油。
不过新的挑战又来了,如何将这些石油运输到中国内?
众所周知,海运成本低,费用便宜,但哈国是内陆国,这意味运输难度较大,空运又不现实。
为此,专家在思考后,决定建造长距离的输油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从里海沿岸运输到新疆阿拉山口,其长度为2798千米,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
以上这些全部设施和技术投入后,中石油已耗资400多亿美元,折算人民币为2400亿元。
看似中国投入的资金巨大,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竟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意味着中国不再受“马六甲困境”,不必担心美国卡脖子,稳定了中国油价,缓解我国石油短缺问题。
2017年时,中方在卡沙甘油田就已实现890万吨的开采量,如今更是年开采数千万吨,极大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在西方多国眼里的“废材”,经过中方的一系列操作变废为宝,使得其成为赚钱的“宝地”。
这让西方国家逐一被打脸,美国石油公司更是五味杂陈:
他们投入巨资却一直没有收益,没想中国只用3年就成功开采,且如今年产油量超1500万桶。
石油管道
其实,中方之所以能“变废为宝”,和我国积极配合哈国政府工作也有很大关系。
如哈国政府为了避免石油过度开采,曾出台“限制令”,使得开采工作暂停45天,这期间内我国积极响应政策,只对设备进行维护更新。
同时,哈国政府也要求中石油为本国居民提供就业岗位,这样就可提高哈国的就业率。
看似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哈国居民因教育水平低下,技术水平落后,想让他们参与进来,前期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必然导致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加。
西方不少石油公司拒绝这一帮扶,不过中方却积极贯彻帮扶方针,招聘大量的哈国本土工人,为其增加大量就业岗位,使得两国实现双赢,且也让中哈友谊大大加深。
按照卡沙甘油田的开采计划,第一阶段完成日产量45万桶的计划,且将伴生气回输到岩层内,尽管条件困难,但我国已达成目标。
第二步就是达到日产100万桶的开采目标;第三步日产更是要达到150万桶以上,到时候海上将建立240口油井、30多个自动钻井中心以及六个输气体系。
现在中国正在朝着第二步甚至第三步努力迈进,争取早日完成目标,届时我国的开采水平将迈入新的阶段,将会赢得更高的收益。
虽然卡沙甘部分股份仍然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攥在手里,可他们的开采成绩并没有中方耀眼,反而羡慕我国,甚至想要向中方讨要开采技术。
对于美国的厚脸皮行为,中方直接选择无视,正应了那句话“曾经你对我无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正是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方能克服种种难题,也正是无数人在卡沙甘油田上付出的血汗,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稳定石油供应。
相信接下来,中国还能继续克服困难,实现在卡沙甘油田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