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讷
释义
语言迟钝
拼音
nè
同音字
抐、疒
组词
木讷、讷口
偏旁部首
讠
笔画顺序
点、横折提、竖、横折钩 、撇、点
笔画数
6笔
结构
左右结构
讷编辑
汉语汉字
讷,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nè,最早见于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会意字。讷字的基本含义为语言迟钝,如:讷言、口讷;引申含义为结结巴巴地说,如:《水浒全传》中“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2]
在现代汉语中,讷字常用作形容词,如:木讷。[2]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讷字初见于《说文》,繁体字为訥,会意字。其字源演变如下图:[2]
讷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nè |
形容词 |
语言迟钝,也作“呐” |
slow (of speech) |
讷钝(言语迟钝);讷言(言谈迟钝) |
论物明辨谓之辩,反辩为讷。——《贾子道术》 |
动词 |
结结巴巴地说 |
stammer |
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水浒全传》 |
||
忍而少言 |
be hardhearted enough to talk rarely |
能威能怀,能辨能讷。——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体别》 |
|||
参考资料:[2]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讷”字头,请参考“訥”字:)
言难也。从言从内。内骨切[2]
说文解字注
言难也。与訒义同。与㕯音义皆同。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苞曰。讷、遟钝也。从言内。内亦声也。内骨切。十五部。[2]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讷”字头,请参考“訥”字。)
【唐韵】内骨切【集韵】【韵会】【正韵】奴骨切,嫩入声。【说文】言难也。【玉篇】迟钝也。【广韵】謇讷也。【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关尹子·九药篇】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又木名。【本草释名】卢会,一名讷会。
又【集韵】或作呐。【史记·李将军传】广讷口少言。【汉书】作呐。师古曰:呐亦讷字。
又【集韵】亦作诎。【前汉·曹参传】讷于文辞。【史记】作诎。
又【集韵】张滑切,音鵽。言不辩也。
又【韵会小补】叶诺悦切,音涅。【老子·道德经】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正字通】通作㕯。【字彙补】籀文作。[2]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2]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篆书-吴昌硕-《吴昌硕篆书字典》 |
隶书-佚名-《书法字典》 |
草书-王羲之-《书法字典》 |
行书-柯九思-《三希堂法帖》 |
楷书-徐浩-《戏鸿堂法帖》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讷 |
广韵 |
臻 |
入 |
没 |
泥 |
合 |
一 |
次浊 |
内骨切 |
nuət |
482.15 |
|
集韵 |
臻 |
入 |
没 |
泥 |
合 |
一 |
次浊 |
奴骨切 |
nət |
683.7.6 |
||
山 |
入 |
黠 |
知 |
合 |
二 |
全清 |
张滑切 |
ȶæt |
697.4.3 |
|||
韵略 |
入 |
没 |
奴骨切 |
9.1 |
||||||||
增韵 |
入 |
没 |
奴骨切 |
9.1 |
||||||||
中原 |
入去 |
鱼模 |
泥 |
次浊 |
nu |
7.1 |
||||||
中州 |
入作去声 |
鱼模 |
叶恕 |
7.1 |
||||||||
洪武 |
入 |
质 |
泥 |
奴 |
次浊 |
奴骨切 |
nuət |
55.1 |
||||
参考资料:[6]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晋 |
没 |
ət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n |
uət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n |
uət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n |
uət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n |
uət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n |
uət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n |
uət |
|
参考资料:[7]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口讷、讷讷、木讷、讷騃、讷慎、悫讷、吃讷、讷直、凡讷、椎讷[1]
相关成语
大辩若讷、刚毅木讷、木讷寡言、朴讷诚笃、言讷词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