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陂
释义
池塘;水边,水岸;山坡,斜坡;地名,在湖北省武汉;陂陀
拼音
bēi,pí,pō
同音字
杯、柸
组词
陂侈、陂僻
偏旁部首
阝
笔画顺序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笔画数
7笔
结构
左右结构
陂编辑
汉语汉字
“陂”,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bēi、pí、pō,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陂”的基本含义为池塘,如陂塘、陂池;引申含义为水边,水岸,如东海之陂[1]。
在日常使用中,“陂”也常做名词,表示山坡,斜坡,如“陂南陂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陂”,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形声字。阜表意,其形像山坡;皮表声,皮是波的省文,表示山坡起伏如波,本义是山坡,又表示水边,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陂”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陂”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1]
陂的字源演变
陂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bēi |
名词 |
山坡;斜坡 |
slope |
陂南陂北鸦阵黑,舍西舍东枫叶赤。——宋·陆游《思故山》 |
|
池塘 |
small pond |
陂塘、陂池 |
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盐铁论·贫富》 |
||
湖泊 |
lake |
后又穿长安城,引内沣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汉书》 |
|||
边际;旁边 |
boudary |
腾雨师,洒路陂。——《汉书·礼乐志》 |
|||
pí |
黄陂:县名,在湖北 |
Huángpí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彼爲切【集韵】【韵会】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说文】坂也。一曰池也。【玉篇】泽鄣也。【风俗通义】陂者,繁也。言因下锺水,以繁利万物也。今陂皆以漑灌。【书·禹贡】九泽旣陂。【礼·月令】毋竭川泽,母漉陂池。【注】畜水曰陂。
又地名。【左传·成四年】许人败诸展陂。【注】展陂,许地。
又【昭十三年】次于鱼陂。【注】竟陵县城西北有甘鱼陂。
又【正字通】黄陂,县名,今黄州府。
又【前汉·礼乐志】腾雨师,洒路陂。【注】路陂,路傍也。
又【集韵】或作波。【史记·货殖传】水居千石鱼陂。
又【灌夫传】陂池田园。【前汉书】作波。
又【前汉·景十三王传】游雷波。【注】波读爲陂。雷陂,陂名。
又【集韵】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颓貌。
又【集韵】【韵会】滂禾切,音坡。【集韵】与同。陀,不平也。【尔雅·释地】陂者曰坂。【扬子·方言】陂,衺也,、楚、荆、扬曰陂。【释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唐韵正】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本作颇,唐明皇攺爲陂。韵补曰:古义字皆音俄,周官注亦音俄,故古文尚书本作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以叶俄音。唐明皇以义字今音爲乂,攺颇爲陂,以从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韵】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韵】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韵】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
又【广韵】【集韵】【韵会】彼义切【正韵】兵媚切,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1]。
说文解字
坂也。一曰沱也。从皮声。彼爲切[1]。
说文解字注
坂也。陂与坡音义皆同。凡陂必邪立,故引申之义爲倾邪。子虚赋:罢池陂陀。言旁穨也。易:无平不陂。洪范:无偏无陂。从皮声。彼爲切。古音在十七部。一曰池也。池,各本作沱,误,今依韵会正。说详水部。池与沱形义皆别。此云陂者,池也。故水部有池篆,云陂也。正考老转注之例。诗惟召南言沱,馀多言池,不可淆溷。许书沼,池也。洼,深池也。潢,积水池也。湖,大陂也。汥,水都也。漥,一曰窊也。洿,一曰窊下也。义皆同物。岂可改爲沱乎。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刘媪尝息大泽之陂,谓大泽之旁也。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卽谓千顷池也。湖训大陂,卽大池也。陈风:彼泽之陂。传曰:陂,泽障也。月令注曰:畜水曰陂。凡经传云陂池者,兼言其内外,或分析言之,或举一以互见。许池与陂互训,浑言之也。陂有叚波爲之者,如汉诸侯王表曰波汉之阳,西域传曰傍南山北波河[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楷书-田智勇-《品翰堂杯精选作品集之一》 |
行书-朱曰藩-《墨兰图卷》 |
草书-文征明-《行草墨稿》 |
隶书-简帛-《包山楚简文字编》 |
篆书-广金石韵府-《广金石韵府》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陂 |
广韵 |
止 |
平 |
支 |
帮 |
开 |
三 |
全清 |
彼为切/彼义切 |
pjĕ |
|
止 |
去 |
寘 |
帮 |
开 |
三 |
全清 |
彼义切/滂禾切/音碑 |
pjĕ |
|||
集韵 |
止 |
平 |
支 |
帮 |
开 |
三 |
全清 |
斑 (班)糜切 |
piɛ |
||
止 |
平 |
支 |
并 |
开 |
三 |
全浊 |
蒲糜切 |
biɛ |
|||
果 |
平 |
戈 |
帮 |
合 |
一 |
全清 |
逋禾切 |
puɑ |
|||
果 |
平 |
戈 |
滂 |
合 |
一 |
次清 |
滂禾切 |
pʰuɑ |
|||
果 |
平 |
戈 |
并 |
合 |
一 |
全浊 |
蒲波切 |
buɑ |
|||
止 |
去 |
寘 |
帮 |
开 |
三 |
全清 |
被 (彼)义切 |
pjɛ |
|||
韵略 |
平 |
支 |
班縻切 |
||||||||
去 |
寘 |
彼义切 |
|||||||||
增韵 |
平 |
支 |
班糜切 |
||||||||
平 |
戈 |
普禾切 |
|||||||||
去 |
寘 |
彼义切 |
|||||||||
中原 |
阴平 |
齐微 |
帮 |
全清 |
pui |
||||||
中州 |
平声 |
齐微 |
巴梅切 |
||||||||
洪武 |
平 |
支 |
帮 |
博 |
全清 |
逋眉切 |
pie |
||||
平 |
歌 |
滂 |
普 |
次清 |
普禾切 |
p‘uo |
|||||
去 |
寘 |
帮 |
博 |
全清 |
兵媚切 |
pie |
|||||
切韵 |
止 |
平 |
支 |
帮 |
开 |
三 |
全清 |
彼为切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支 |
jiei |
|||
晋 |
支 |
jiei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支佳 |
jiei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支 |
jie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支 |
jie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p |
jie̯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p |
ǐe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p |
jĕ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p |
ie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p |
jĕ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p |
ǐɛ |
||
参考资料[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