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箸
释义
筷子;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古同“著”,明显
拼音
zhù
同音字
住、注
组词
罢箸、箸长碗短
笔画顺序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 、横、撇、竖、横折、横、横
笔画数
14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箸编辑
汉语汉字
“箸”,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zhù,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箸”的基本含义为筷子;引申含义为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古同“著”,明显[1]。
在日常使用中,“箸”也常做动词,表示撰写,写作,如箸录[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书法欣赏
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箸”,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以竹表示,以者表音,本意是筷子,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箸”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箸”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
箸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zhù |
名词 |
筷子。又作“筯” |
chopsticks |
长箸、箸长碗短 |
辍箸叹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
动词 |
显明;显示 |
manifest |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
||
撰写,写作。后作“著” |
write |
箸录、箸论 |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广韵】迟倨切【集韵】【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音宁。匙箸,饭具。【礼·曲礼】饭黍毋以箸。【史记注】箸卽筯也。又与櫡同。【史记·绛侯世家】景帝召条侯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注】櫡,《汉书》作箸,食所用也。【岭表录】南海岸边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传越王弃余算而生,若细荻,高尺余,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劲。南海人爱其色,以爲酒筹。凡欲采者,须轻步向前拔之,闻行声,遽缩入沙中不可得。又【集韵】陟略切【正韵】直略切,音着。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战国策】智伯曰:兵箸晋阳三年矣。【注】箸,言附其城。又【广韵】【集韵】同着。【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注】形物,犹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又与宁同,门屛闲也。【周语】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1]。
说文解字
饭攲也。从竹者声。陟虑切。又,遟倨切[1]。
说文解字注
(箸)饭㩻也。㩻各本作攲。支部攲、持去也。危部㩻、䧢也。㩻者倾侧意。箸必倾侧用之。故曰饭㩻。宗庙宥座之器曰攲器。古亦当作㩻器也。箸、曲礼谓之梜。假借爲箸落、爲箸明。古无去入之别。字亦不从艹也。从竹。者声。陟虑切。又遟倨切。五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草书-毛泽东-《毛泽东书法字典》 |
行书-许邦志-《品翰堂杯第三届作品选之二》 |
楷书-张杰-《麻姑仙坛记》 |
隶书-衡方碑vvv-《衡方碑》 |
篆书-《中国篆刻大字典》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箸 |
广韵 |
遇 |
去 |
御 |
知 |
|
开 |
三 |
全清 |
陟虑切/迟倨切 |
ȶjo |
|
362.30 |
遇 |
去 |
御 |
澄 |
|
开 |
三 |
全浊 |
迟倨切/陟虑切 |
ȡʰjo |
|
362.53 |
||
集韵 |
遇 |
去 |
御 |
|
知 |
合 |
三 |
全清 |
陟虑切 |
ȶiɔ |
|
492.9.2 |
|
遇 |
去 |
御 |
|
澄 |
合 |
三 |
全浊 |
迟据切 |
ȡiɔ |
|
492.10.4 |
||
宕 |
入 |
药 |
|
|
|
|
|
陟略切 |
|
|
721.2.6 |
||
韵略 |
|
入 |
药 |
|
|
|
|
|
陟略切 |
|
|
13.1 |
|
|
入 |
药 |
|
|
|
|
|
直略切 |
|
|
14.1 |
||
增韵 |
|
去 |
御 |
|
|
|
|
|
陟虑切 |
|
|
17.2 |
|
|
去 |
御 |
|
|
|
|
|
遟据切 |
|
|
20.2 |
||
|
入 |
药 |
|
|
|
|
|
陟略切 |
|
|
11.1 |
||
|
入 |
药 |
|
|
|
|
|
直略切 |
|
|
12.1 |
||
中州 |
|
去声 |
鱼模 |
|
|
|
|
|
张恕切 |
|
|
2.13 |
|
洪武 |
|
去 |
御 |
照 |
陟 |
|
|
全清 |
陟虑切 |
tʃy |
|
16.2 |
|
|
去 |
御 |
牀 |
直 |
|
|
全浊 |
治据切 |
dʒ‘y |
|
17.2 |
||
|
入 |
药 |
牀 |
直 |
|
|
全浊 |
直略切 |
dʒ‘iak |
|
19.1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魏 |
|
鱼 |
|
|
jo |
|
晋 |
|
鱼 |
|
|
jo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鱼虞模 |
|
|
jo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鱼虞模 |
|
|
jo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鱼 |
|
|
jwo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
|
ȶ |
ǐo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
|
ȶ |
jo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
|
ʈ |
io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ṭ |
jwo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
|
ȶ |
ǐ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