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编辑
国家电网公司直属科研单位、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院)成立于1951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单位,是中国电力行业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分析与保护控制技术,高电压与输变电技术,自动化与信息通信技术,配用电与计量技术,新能源、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等研究,研究范围涵盖电力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9]
目录
1历史沿革创建初期开拓发展2科研条件人员编制
科研部门设备设施3建设成果科研成就学术刊物
荣誉表彰4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建设5资质证书
6创新文化形象标识精神文化7院士评选
历史沿革
编辑
创建初期
1951年7月,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中心试验所建立。
1955年9月,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中心试验所改建为技术改进局。
1964年8月,发展为电力科学研究院。曾隶属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和能源部。
1978年,研究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5年,研究院成立研究生部。
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科院隶属国家电力公司。
1999年6月,经上级批准,院调整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开拓发展
2001年10月,院完成各项企业登记注册手续,从法定程序上正式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2002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挂牌成立,中国电科院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
院区(70年代)
2006年4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电普瑞科技集团正式成立。
2007年7月,“电网安全与节能实验室”被批准为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5月,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原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合并重组整合为新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6月,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组整合实施方案。7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并成立“联合信息技术实验室”。
2009年8月,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
2010年7月,国家电网计量中心正式获得“国家电能表型式评价实验室(电力)”的授权。11月,当选位IERE董事会成员。
院区(1991年)
2011年,“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作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加入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通过验收。
2012年2月,研究院通过2011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取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9月24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2012年度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会议上,中国电科院获评AAA级企业信用。
2013年11月,研究院获得国际风电检测机构组织MEASNET资质,正式成为MEASNET会员。12月,研究院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成为沙漠行动计划组织股东之一。
2014年12月,研究院取得电力工程调试特级资质,业务范围由原来可承担750KV及以下电网工程调试业务扩大到可承担各种规模的电网工程调试。
2016年12月,由中国电科院与法国电力集团研究总院合作成立的“先进配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在中国电科院正式挂牌。
2017年1月,研究院葡萄牙研发中心参与申请的欧盟地平线2020项目(H2020)“海洋大数据——用于海洋能利用的海洋信息开发”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成功立项。[1]
2022年5月10日,在湖北省政府、科技厅指导下,由亚信科技、烽火通信、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的湖北省“新一代网络与数字化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启动大会在武汉召开,湖北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8]
科研条件
编辑
人员编制
清河本部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有直签员工1827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76%,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达71%。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中央直接联系的专家3人,中央人选11人,“万人计划”人选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领军人才8人,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23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64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后备77人,院首席技术专家2人,院高级技术专家6人,院优秀技术专家28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专职)、郭剑波(专职)、陈予恕(聘)、薛禹胜(聘)、潘垣(聘)、雷清泉(聘)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汤涌、白晓民、周京阳
中央专家:姚良忠、刘伟麟、刘广一、曾平良、钟庆昌、林跃生、雍太有、孙建、马钊、栾文鹏、刘玉宝
科研部门
截至2016年9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设有18个管理部门、17个业务部门(其中10个研究所)、3个支撑部门;拥有7个国家级实验室、3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10个国家电网公司级实验室、10个院级实验室;建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西藏高海拔试验基地、特高压杆塔试验基地、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国家电网计量中心。
业务部门
电力系统研究所、高电压研究所、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输变电工程研究所、信息通信研究所、计量研究所、配电研究所、用电与能量研究所、新能源研究中心、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技术战略研究中心、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电网建设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中电赛普检验认证(北京)有限公司、国家电网信息中心、葡萄牙研发中心
国家级实验室
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
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技术研发(实验)中心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配电变压器节能技术实验室、电动汽车充换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站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直流试验基地
国家电网公司级实验室
高压开关设备运行试验技术实验室、用电信息采集及应用技术实验室、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电力调度自动化实验室、电力市场运营技术实验室、电力需求侧管理及用电技术实验室、输变电设备极端环境运行与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先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网优化控制联合实验室、特种光缆实验室、电力电缆实验室
院级实验室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实验室、高压试验室、非金属材料实验室、电力工程节水实验室、高压试验室、防坠落装置实验室、太阳能发电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远动终端试验室、低压电器试验室
设备设施
设备仪器
截至2016年5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拥有主要仪器设备532台(套)、电力工业电力工程材料部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拥有主要仪器设备20台套、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拥有主要仪器设备260台(套)、电力工业通信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拥有主要仪器设备102台(套)、电力工业电力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拥有主要仪器设备90台(套)等。[2]
建设成果
编辑
科研成就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85项(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3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4项、优秀奖10项,省部(行业)级科技奖励715项(其中一等奖76项),累计拥有有效专利2930项,出版专著364部,发表学术论文6883篇。
部分科技成果获奖情况 |
|||
获奖年份 |
获奖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成果级别 |
1985 |
直流绝缘子试验方法与研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5 |
500千伏线路铁塔的改进和新型杆塔的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5 |
交直流超高压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5 |
交直流超高压试验装置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5 |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的开发及其推广应用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985 |
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986 |
电厂蒸汽循环函数与方程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6 |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汽机基础设计规范)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6 |
500千伏线路铁塔的改进和新型杆塔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7 |
发电机参数及运行方式计算方法、程序及应用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7 |
500千伏元宝山-锦州-辽阳送电线路新建工程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7 |
500千伏送电线路”84″型酒杯塔设计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7 |
500千伏元宝山—锦州—辽阳送电线新建工程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8 |
电力变压器国家标准(GB1094.1~1094.5-85)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89 |
陡河电厂四期工程HN-3000计算机安全监视系统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0 |
高压线路继电保护“四统一”装置科研、设计、制造及推广应用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0 |
电力线载波通道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及推广应用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1 |
160kN直流盘形悬式瓷绝缘子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2 |
葛上直流输电工程的系统分析、试验研究及系统调试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5 |
长江三峡工程防护问题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6 |
我国农网变电站研究及推广应用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6 |
电力部工频电能计量标准装置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997 |
能量管理系统(EMS)高级应用软件的开发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1 |
50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及试验工程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3 |
电站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及关键设备的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3 |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最高溯源标准装置的研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3 |
天广交直流输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及其对策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3 |
基于CC-2000支撑平台的EMS高级应用软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3 |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高速通信技术研究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3 |
火力发电机组高温部件寿命管理技术研究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4 |
PAC-1000电力系统失步快速解列装置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4 |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4 |
基于小波变换技术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研究及装置实用化研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4 |
河南电网提高安全稳定极限及输电能力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4 |
发电厂热力设备重要部件寿命管理技术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4 |
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及实施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4 |
三峡工程用500kV大容量输电线路技术研究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4 |
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保护及故障测距研究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4 |
高速率电力线载波技术在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网中应用的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5 |
电力特种光缆应用技术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5 |
500kV平果可控串补工程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5 |
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保护及故障测距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5 |
中关村西区综合管廊及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5 |
全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及实施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5 |
三峡输变电工程用500kV大容量输电线路技术研究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5 |
静止无功补偿器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5 |
鞍山红一变100MvarSVC国产化示范工程新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5 |
电力线通信(PLC)宽带接入系统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500kV直流输电外绝缘特性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高电压等级输电杆塔真型试验技术与能力的开发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政平至宜兴同塔双回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集团火电运行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600MW汽轮发电机新型基础设计研究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静止无功补偿器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6 |
输电线路固定串补/可控串补装置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6 |
国家电网提高电网输电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6 |
我国第一条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省部级 |
一等奖 |
2006 |
新型双套管密相气力除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西北-华中联网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6 |
33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7 |
内蒙古电网综合数据平台系统 |
省部级 |
二等奖 |
2007 |
国家电网提高输送能力的研究与实施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008 |
防止配电网雷击断线用穿刺型防弧金具、箝位绝缘子和带间隙避雷器 |
国家级 |
二等奖 |
学术刊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创刊于1964年,是动力与电力领域权威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报道电机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资助项目。2011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04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自2002年获得第一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此后一直保持该称号。
《电网技术》(月刊)创刊于1957年,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家电网公司主办,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办。该刊旨在刊登发电并网、输电、配电及用电等领域的科技研究成果,审稿流程采用双盲同行评议制度,为电网技术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科技交流平台。
《高电压技术》(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期刊宗旨为报导高电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研究进展,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引领科技进步,是《工程索引》(EiCompendex)、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是《科学文摘》(SA,INSPEC)、《化学文摘》(CA)、《文摘杂志》(AJofVINITI)及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收录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3年最具国际影响力国内学术期刊”及“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反映电力行业信息通信建设成果及应用的专业技术刊物。《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及中国电力报刊协会优秀期刊。
《CSEE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创刊于2015年3月,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国际期刊,与IEEE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出版,季刊。为中国内地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力与能源领域英文学术期刊。该刊致力于报道在电力与能源系统领域学术研究进展。
荣誉表彰
2008年6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被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评为一级。
2008年10月,被评为中关村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
2010年6月,被授予“中丹风能发展项目优秀合作伙伴”荣誉。
2011年10月,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012年4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2年6月,获“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3年2月,被评为2012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2014年3月,被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评为电网工程类特级调试单位。
2015年7月,被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授予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3]
人才培养
编辑
学科建设
“全国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合作论坛”举办
截至2016年10月,研究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研究所招生简章显示,2017年招生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6个。
博士后流动站: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子电力与电子传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自主设立)
二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自主设立)、输电工程(自主设立)
教学建设
概况综述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国家计划内统招),不限名额接受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在职人员,并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培养机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MIT、IET、ABB等国外知名高校、企业和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人员互派培养,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与IEC、IEEE、CIGRE等国际组织活动,为科研人员成长搭建国际化的交流合作平台。
杜祥琬院士畅谈绿色、低碳能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定期举办“中国电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院士论坛”、“中国电科院讲坛”和各类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为科研人员交流最新学术动向和展望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契机,不断拓宽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营造科研氛围。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打造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岗学习、离岗轮训及各类职业资格培训等在内的一体化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持续改进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和综合素养,关注员工的长久持续发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构建“双通道、四序列”的员工职业生涯体系,针对不同专业类别人员设计个性化的成长通道和发展路径,为全体员工成长提供广阔的职业平台,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良性发展。
学习年限
专业课程学习一般采取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考试由研究生部组织实施。集中辅导一般每年两次(一月和七月),每次约两周时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人应在六年内学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在学习的六年期间内,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除要参加专业课程考试外,还要参加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奖助体系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设立院科技进步奖、标准创新奖、优秀专利奖、优秀论文奖等科技专项奖励和各类综合表彰,对在科技创新活动、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优异、贡献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优秀人才。[4]
资质证书
编辑
资质证书
截至2016年5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是电力行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校准/法定计量的权威机构,是3个国家级和14个电力行业质检中心的依托单位。
拥有的资质证书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资质认定证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检验机构认可证书(中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检验机构认可证书(英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室认可证书(中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室认可证书(英文)、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通信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电力及通信混凝土电杆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电力工程材料部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研究与监测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电力建设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施工机械质量检测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施工机械质量检测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保温耐火材料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北京压力容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土建工程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电力工业旋转机械振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资质认定证书[5]
创新文化
编辑
形象标识
统一品牌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标识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识以球形设计展示美好的发展前景,反映公司树立全球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信心。
标识以圆形图案象征公司内外的互动、协调、团结、和谐,表达公司坚持“四个服务”宗旨,与客户、员工、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标识以纵横交错的经纬线表现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坚持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标识以绿色的标准色,反映公司致力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象征公司持续发展、生机勃勃、基业长青。
精神文化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价值理念与国家电网公司统一。
使命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
该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
宗旨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
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公司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愿景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从中国国情、能源资源状况和电网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活力、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两个一流”的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
精神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两越”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两越”精神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核心价值观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清河本部
该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价值追求,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讲诚信,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忠诚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企业对国家、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6]
院士评选
编辑
2022年1月13日,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2022年工作会议上,中国电科院院士和首席专家评选结果公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伟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郑玉平,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防灾减灾中心主任陆佳政3人当选中国电科院院士。[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