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十分贫弱,因为祖先是养马出身,存在感不强,经常被其他国家看不起。当时,东边的魏国通过“李悝变法”而崛起,屡次攻打秦国,秦国最肥沃的河西之地被魏国掠去,秦国上下,深以为耻。
秦孝公即位后,下定决心要改变国家疲弱不振的现状,于是发布千古雄文《求贤令》,招揽天下英豪。
《求贤令》
往昔秦穆公治理期间,实行德政,振兴武力。东边平定了晋国内乱,边界到达黄河。西边占领戎翟,拓展疆土达千里。天子赐秦穆公霸主称号,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辉煌。而后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献公即位后,安定边境,迁都栎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遗愿,心中常常悲痛不已。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必封他高官,与他一起共享秦国!
当商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深深被其气魄所折服,便西去秦国,以期实现自己抱负。
商鞅到秦后,对秦孝公说:“秦国唯有变法维新,才能国富民强。应以农为本,使百姓富足;奖励军功,建立强大军队…”秦孝公听后很高兴,跟商鞅聊得非常投机,以至于数日不厌。
经过深入交谈后,商鞅确信,有秦孝公的支持,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秦孝公也确信,按照商鞅提供的治国方法,一定能够给秦国带来强盛的希望。他们之间建立了信任。
然而,当时秦孝公初登大位,地位还不稳固,强推变法,可能会引起王公大臣的激烈反对,会节外生枝。两年后,秦孝公在秦国地位渐渐得到稳固,便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力实施变法。
虽然以甘龙为代表的贵族保守势力极力反对,但碍于秦孝公的强力支持,也无可奈何。
经过耐心细致的筹备,商鞅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令,包括户籍、生产、军功、统一度量衡等制度。
万事开头难。变法不是小事,只有上下同欲,措施才能贯彻执行。思来想去,商鞅认为使新的法令在百姓中建立威信,是最重要的一步。
商鞅决定做一件事,以此来取信于百姓。他命人砍伐了一棵大树,抬到秦国都城的南门。
随后,商鞅令人在南门处贴上一则告示:谁要是能把放在南门的这根大木头扛到城北门去,谁就能得到十金的赏赐。
消息迅速传遍大街小巷,群众纷纷跑去看告示,议论纷纷,却也疑惑不已。有人说:“这根大木头谁都能扛起来,哪里用得着十金的赏赐呢?”还有人说:“这一定是左庶长闲着无聊,拿我们开玩笑吧?”大家七嘴八舌,就是没人行动。
几天后,商鞅看没有人扛木头,又命人贴了一张告示,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
没想到,大家看到第二条赏赐五十金的告示后,更觉得不符合常理,不肯轻易上前。许久之后,还是没有一个人上前按照告示上的话去做。
时间慢慢过去,就在大家以为这件事,再一次不了了之的时候。这时,有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从人群中走出来,说道:“我来扛!希望官家能信守承诺!”
于是,他扛起木头,一直扛到北门。
他的这一举动很快报告了商鞅,商鞅听到这一消息后,马上命人赏给那个年轻小伙子五十镒黄金。
当士兵上对年轻人说:“左庶长让我带你去领赏。”扛木头的那个人真的领到了五十金,人群顿时一片愕然。商鞅趁机对百姓说:“我们秦国最重信誉,今后凡是官府颁布的法令,照办者必有赏赐。”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轰动了秦国。商鞅的法令在百姓中建立了信任。每当新的法令颁行,秦国上下没有不遵从的。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过程中,为取信于民而采取的“徙木立信”策略,拉开了秦国变法强国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