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骀
释义
劣马,亦喻庸才;马衔脱落
拼音
dài,tái
组词
骀宕、骀背
偏旁部首
马
笔画顺序
横折、竖折折钩、提、撇折、点、竖、横折、横
笔画数
8笔
结构
左右结构
骀编辑
汉语汉字
骀,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dài、tái,最早见秦代小篆,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骀”字基本含义为劣马,亦喻庸才,如驽骀、羸骀;引申含义为马衔脱落[1]。
在现代汉语中,“骀”多用作形容词,如:骀骀、骀荡[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骀”,初见于《说文》中,形声字,从马,台声。本义为劣马。“骀”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骀”的字源演变图如下:[1]
骀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dài |
形容词 |
疲钝 |
fatigued |
骀骀 |
|
舒缓放荡。常作“骀荡” |
relaxed and dissipated |
舞丝千丈飏晴光,骀青春无际。——宋·赵善扛《烛影摇红》 |
|||
tái |
名词 |
劣马 |
inferior horse |
驽骀 |
骀,驽马。——《广韵》 |
比喻庸才 |
mediocre person |
驱奔效驾,先辍于羸骀。——庾信《代人乞致仕表》 |
|||
用同“鲐”。“骀背”即鲐背,老寿 |
longevity |
骀背、骀佗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骀”字头,请参考“駘”字:)
马衔脱也。从马台声。徒哀切。[1]
说文解字注
马衔脱也。衔者、马勒口中者也。脱当作挩、解也。马衔不在马口中、则无以控制其马。崔实政论曰马骀其衔是也。衔脱则行迟钝。广雅曰驽骀也是也。又引伸爲宽大之意。汉有台名骀盪及春色骀荡是也。从马。台声。徒哀切。一部。亦徒亥切。[1]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骀”字头,请参考“駘”字。)
《唐韵》徒哀切《集韵》《韵会》《正韵》堂来切,音台。《玉篇》驽马衔脱也。《崔寔政论》马骀其衔。
又骀荡,旷远也。
又地名。《左传·昭九年》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注》骀在始平武功县。
又《哀六年》迁孺子於骀。《注》骀,齐邑。《释文》他才反。
又徒来反。
又神名。《韵会》金天氏子曰晞,生允格台骀。
又人名。《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
又《五音集韵》土来切,音胎。义同。
又《广韵》徒亥切《集韵》《正韵》荡亥切,音待。《玉篇》骀荡,广大意。
又《正字通》春色舒放曰骀荡。
又《广韵》疲也,钝也。
又《类篇》骀騱,马不进也。
又《庄子·德充符》衞有恶人焉,曰哀骀它。《音义》骀音殆。李云:哀骀,丑貌。它,其名也。
又与跆同。《史记·天官书》兵相骀籍。《前汉书》作跆。[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参考资料:[5] |
书法欣赏
隶书-佚名-《书法字典》 |
草书-王羲之-《书法字典》
|
行书-苏轼-《郁冈斋墨妙法帖》 |
楷书-王宠-《小楷南华真经》 |
参考资料:[6]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骀 |
广韵 |
蟹 |
平 |
咍 |
定 |
|
开 |
一 |
全浊 |
徒哀切/徒亥切 |
dʰAi |
|
099.21 |
蟹 |
上 |
海 |
定 |
|
开 |
一 |
全浊 |
徒亥切/音台 |
dʰAi |
|
274.05 |
||
集韵 |
蟹 |
平 |
咍 |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汤来切 |
tʰɒi |
狐骀邾地一曰台骀汾神 |
113.6.4 |
|
蟹 |
平 |
咍 |
|
定 |
开 |
一 |
全浊 |
堂来切 |
dɒi |
说文马衔脱也一曰驽马也一曰骀荡旷远也 |
113.8.2 |
||
蟹 |
上 |
蟹 |
|
澄 |
开 |
二 |
全浊 |
文 (丈)蟹切 |
ȡæi |
|
345.8.5 |
||
蟹 |
上 |
海 |
|
定 |
开 |
一 |
全浊 |
荡亥切 |
dɒi |
|
351.7.6 |
||
韵略 |
|
平 |
咍 |
|
|
|
|
|
堂来切 |
|
|
8.3 |
|
|
上 |
海 |
|
|
|
|
|
荡亥切 |
|
|
11.6 |
||
增韵 |
|
平 |
咍 |
|
|
|
|
|
汤来切 |
|
|
7.6 |
|
|
平 |
咍 |
|
|
|
|
|
堂来切 |
|
|
8.5 |
||
|
上 |
海 |
|
|
|
|
|
荡亥切 |
|
|
11.8 |
||
中原 |
|
阴平 |
皆来 |
透 |
|
|
|
次清 |
|
tʼai |
|
5.3 |
|
中州 |
|
平声 |
皆来 |
|
|
|
|
|
他来切 |
|
|
28.3 |
|
|
上声 |
皆来 |
|
|
|
|
|
叶苔上声 |
|
|
10.4 |
||
洪武 |
|
平 |
皆 |
透 |
佗 |
|
|
次清 |
汤来切 |
t‘ai |
|
19.6 |
|
|
平 |
皆 |
定 |
徒 |
|
|
全浊 |
堂来切 |
d‘ai |
|
20.5 |
||
|
上 |
解 |
定 |
徒 |
|
|
全浊 |
荡亥切 |
d‘ai |
|
23.8 |
||
参考资料:[4]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dʰ |
ɑ̆i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d |
ɒi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dʰ |
Ai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d |
əi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d |
ậi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dʰ |
əi |
参考资料:[3]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荡骀、骀荡、骀宕、骀背、哀骀、骀浩、驽骀、骀佗、骀駞、朽骀[2]
相关成语
兵相骀藉、骀背鹤发、黄发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