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柝
释义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古同“拓”,开拓
拼音
tuò
同音字
拓、唾
组词
击柝、宵柝
偏旁部首
木
笔画顺序
横、竖、撇、点、撇、撇、横、竖、点
笔画数
9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柝编辑
汉语汉字
“柝”,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tuò,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柝”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打更用的梆子,如“朔气传金柝”;引申含义为古同“拓”,开拓[1]。
在日常使用中,“柝”也常做动词,表示判,分开,如柝居[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音韵方言
字源演变
编辑
“柝”,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柝”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柝”的字源演变图如下:[1]
柝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tuò |
名词 |
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
watchman’s clapper |
柝击、柝汲 |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
象声词 |
clang |
柝柝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託。【说文】作、,判也。夜行所击者。【易·下繫】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左传·哀七年】鲁击柝,闻于邾。【徐铉曰】谓判两木夹于门爲机,相击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盖其遗制[1]。
说文解字
判也。从木㡿声。《易》曰:“重门击。”他各切[1]
说文解字注
判也。土裂曰。木判曰。二字今可用。今人从手作?。甚无谓也。自专以爲击字。而之本义废矣。从木。㡿声。他各切。五部。按此古音也。以今语言读之。则丑格切。易曰。重门击。繫辞传文。按?下引易重门击?之本义也。引经言转注也。此引易击者?之借字也。引经言假借也。易有异文。兼引之而六书明矣[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楷书-庄婷婷-《品翰堂杯第二届作品选之二》 |
行书-米芾-《木兰辞》 |
草书-王铎-《野寺有思》 |
隶书-娄机-《汉隶字源》 |
篆书-鸟虫篆-《鸟虫篆全书》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广韵 |
宕 |
入 |
铎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他各切 |
tʰɑk |
||
柝 |
集韵 |
宕 |
入 |
铎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闼各切 |
tʰɑk |
|
韵略 |
入 |
铎 |
挞各切 |
||||||||
增韵 |
入 |
铎 |
他各切 |
||||||||
中原 |
入上 |
萧豪 |
透 |
次清 |
tʼɑu |
||||||
洪武 |
入 |
药 |
透 |
佗 |
次清 |
他各切 |
t‘ak |
||||
参考资料[4]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tʰ |
ɑk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ʰ |
ɑk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ʰ |
ɑk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h |
âk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ʰ |
ɑk |
||
参考资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