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磐
释义
大石,纡回层迭的山石;古同“盘”,盘桓
拼音
pán
同音字
磻、盘
组词
售磐、磐礴
偏旁部首
石
笔画顺序
撇、撇、横折钩、点、横、点、撇、横折折/横折弯 、横撇、捺、横、撇、竖、横折、横
笔画数
15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磐编辑
汉语汉字
“磐”,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pán。“磐”的基本含义为大石,纡回层迭的山石,如磐石、磐互;引申含义为古同“盘”,盘桓[6]。
在日常使用中,“磐”也常做形容词,表示牢固,如磐结[6]。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
中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磐”,形声字,形体像山崖下有一块大石头,本义是大石头。“磐”的字源演变图如下[7]:
磐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pán |
名词 |
纡回层叠的山石,巨石 |
monolith |
磐陀石、磐固 |
国安于盘石。——《荀子·富国》 |
通“盘”。回旋;盘曲 |
spiral |
磐索、磐辟 |
|||
形容词 |
大 |
huge |
磐礴、磐磐 |
||
牢固 |
firm |
磐峙、磐结 |
|||
参考资料[6]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广韵】薄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蒲官切,音槃。大石也。【易·渐卦】鸿渐于磐。【注】磐山,石之安者。【疏】山中石磐纡,故称磐也。
又磐礴。【郭璞·江赋】荆门阙竦而磐礴。【注】磐礴。广大之貌。
又磐牙。【后汉·滕抚传】盗贼羣起,磐牙连岁。【注】磐牙,谓相连结。
又通作盘。【前汉·孝文纪】磐石之宗。【荀子·富国篇】国安于磐石[6]。
又或作。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6]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参考资料[5] |
书法欣赏
草书-启功-《启功书法字典》 |
行书-欧阳询-《书法大字典》 |
楷书-黄永飞-《品翰堂杯第二届作品选之三》 |
隶书-娄机-《汉隶字源》 |
篆书-齐白石-《书法大师》 |
参考资料[4][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磐 |
广韵 |
山 |
平 |
桓 |
并 |
|
合 |
一 |
全浊 |
薄官切 |
bʰuɑn |
|
126.34 |
集韵 |
山 |
平 |
桓 |
|
并 |
合 |
一 |
全浊 |
蒲官切 |
buɑn |
大石一曰山石之安者或作 |
148.10.1 |
|
韵略 |
|
平 |
欢 |
|
|
|
|
|
蒲官切 |
|
|
7.11 |
|
增韵 |
|
平 |
欢 |
|
|
|
|
|
蒲官切 |
|
|
8.15 |
|
中原 |
|
阳平 |
桓欢 |
滂 |
|
|
|
次清 |
|
pʼuɔn |
|
7.4 |
|
中州 |
|
平声 |
桓欢 |
|
|
|
|
|
蒲瞒切 |
|
|
17.12 |
|
洪武 |
|
平 |
寒 |
并 |
蒲 |
|
|
全浊 |
蒲官切 |
b‘uon |
|
12.15 |
|
参考资料[2]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
|
bʰ |
uɑn |
|
拟音/王力系统 |
|
|
b |
uɑn |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
|
bʰ |
uɑn |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
|
b |
uɑn |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b |
uân |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
|
bʰ |
uɑ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