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
睢
释义
张目仰视的样子;欢乐的样子;水名;睢县,在河南;见“恣睢”;姓
拼音
huī,suī
同音字
虽、芕
组词
睢于、睢剌
偏旁部首
目
笔画顺序
竖、横折、横、横、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笔画数
13画
结构
左右结构
睢编辑
汉语汉字
“睢”,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uī、suī,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睢”的基本含义为张目仰视的样子,如睢盱;引申含义为欢乐的样子,如扬袂睢舞[1]。
在古文中,“睢”也常做动词,表示仰视,如睢,仰目也。——《说文》[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睢”,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睢”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睢”的字源演变图如下[1]:
睢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huī |
形容词 |
仰视的样子 |
looking-upward |
睢盱、睢睢 |
暴戾恣睢。——《史记·伯夷传》 |
suī |
动词 |
仰视 |
stare at |
睢,仰目也。——《说文》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许惟切【集韵】呼维切,音倠。【说文】仰目也。【声类】大视也。【前汉·五行志】万众睢睢,惊怪连日。【注】仰目视貌。
又睢盱,详盱字注。
又恣睢,恣意怒视也。【史记·伯夷传】暴戾恣睢。【注】睢,仰目怒貌。
又【礼书】暴慢恣睢。【注】恣睢,犹毁訾也。【后汉·崔駰传】羿浞狂以恣睢。【注】自用之貌。
又【韵会小补】睢音虽。
又【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正韵】翾圭切,音。
又【广韵】香季切【集韵】【韵会】【正韵】香萃切,倠去声。义同。
又【集韵】翾畦切,音近醯。睢睢,元气貌。
又【广韵】息遗切【集韵】【韵会】【正韵】宣佳切,音绥。水名。在梁郡,受汴入泗。或作濉。【左传·成十五年】出舍于睢上。
又睢阳、睢陵,县名。
又睢州,今属归德府。
又姓。赵大夫食采于睢邑,因以爲氏。明有睢稼,洪武初请立卧。
又【字彙补】曰唯切,音伟。星名。【史记·天官书】岁星与翼轸,晨出曰天睢。【集韵】或作眭。【说文】从目隹声。与隹部从且不同[1]。
说文解字
仰目也。从目隹声。许惟切[1]。
说文解字注
仰目也。五行志。万衆睢睢。庄子。而目睢睢。又恣睢读去声。暴戾也。从目。隹声。许惟切。十五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睢 |
8 |
9 |
10 |
11 |
12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楷书-何丹莉-《品翰堂杯第一届作品选之二》 |
行书-褚遂良-《邻苏园法帖》 |
草书-韩录涛-《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二》 |
隶书-简帛-《马王堆汉墓帛书竹简》 |
篆书-偏类六书通-《偏类六书通》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睢 |
广韵 |
止 |
平 |
支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许规切/许维切/香季切/息遗切 |
xjue |
|
止 |
平 |
脂 |
心 |
合 |
三 |
全清 |
息遗切/许规切/香季切/许葵切 |
sjuei |
|||
止 |
平 |
脂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许维切/香季切/息遗切/许规切 |
xjuei |
|||
止 |
去 |
至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香季切/许葵切/息遗切/许规切 |
xjuei |
|||
集韵 |
止 |
平 |
支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翾规切 |
Xjuɛ |
||
止 |
平 |
脂 |
心 |
合 |
三 |
次清 |
宣隹切 |
siuI |
|||
止 |
平 |
脂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呼维切 |
XiuI |
|||
遇 |
平 |
鱼 |
清 |
合 |
三 |
次清 |
千余切 |
tsʰiɔ |
|||
蟹 |
平 |
齐 |
晓 |
合 |
四 |
次清 |
翾畦切 |
Xiuɛi |
|||
止 |
去 |
至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香萃切 |
Xjuɪ |
|||
韵略 |
平 |
支 |
翾规切 |
||||||||
去 |
至 |
香萃切 |
|||||||||
增韵 |
平 |
支 |
翾规切 |
||||||||
平 |
脂 |
宣隹切 |
|||||||||
平 |
齐 |
翾圭切 |
|||||||||
去 |
至 |
香萃切 |
|||||||||
洪武 |
平 |
灰 |
晓 |
呼 |
全清 |
呼回切 |
xuei |
||||
平 |
灰 |
心 |
苏 |
全清 |
苏回切 |
suei |
|||||
平 |
灰 |
晓 |
呼 |
全清 |
翾圭切 |
xuei |
|||||
去 |
队 |
晓 |
呼 |
全清 |
香萃切 |
xuei |
|||||
切韵 |
止 |
平 |
支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许随切/许蔡切 |
|||
止 |
平 |
脂 |
心 |
合 |
三 |
全清 |
息遗切/许葵切 |
||||
止 |
平 |
脂 |
晓 |
合 |
三 |
次清 |
许维切 |
||||
参考资料[4]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x |
jwi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h |
ǐwe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x |
jue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x |
iu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x |
jwiĕ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x |
ǐuɛ |
||
参考资料[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