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徙
释义
迁移;古代称流放的刑罚
拼音
xǐ
同音字
鱚、憘
组词
徙业、徙举
偏旁部首
彳
笔画顺序
撇、撇、竖、竖、横、竖、横、竖、横、撇、捺
笔画数
11笔
结构
左右结构
徙编辑
汉语汉字
“徙”,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ǐ,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徙”的基本含义为迁移,如徙居、迁徙;引申含义为古代称流放的刑罚,如徙边[1]。
在日常使用中,“徙”也常做动词,表示改变,变化,如徙意、徙义[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徙”,初见于商朝金文时代,本义是“迁移”,金的字形像双脚沿着小路往前走的样子,引申为”调职”、“流放”等义,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秦系简牍、秦朝小篆中发现,“徙”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徙”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1]
徙的字源演变
徙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xǐ |
动词 |
迁移 |
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
徙倚、徙贯 |
非死则徙。雾徙于后。——《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改变,变化 |
change |
徙意、徙义 |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
||
贬谪 |
exile |
徙放、徙逐 |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三国演义》 |
||
搬走,搬开 |
remove |
徙薪 |
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韩非子·内储说上》 |
||
调职 |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post |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斯氏切【集韵】【韵会】想氏切【正韵】想里切,音壐。【说文】本作。迻也。【玉篇】迁也,避也。【尔雅·释诂】迁运,徙也。【注】今江东通言迁徙。【礼·经解】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史记·郭解传】徙豪富茂陵。【潘岳·闲居赋】孟母所以三徙也。
又谪戍曰徙。【前汉·汤传】廷尉增寿议免汤爲庶人,徙边。
又【广雅】仿佯,徙倚也。【严忌·哀时命】独徙倚而彷徉。
又踰月曰徙。【礼·檀弓】祥而缟,是月,徙月乐。
又【集韵】相支切,音斯。县名。【前汉·地理志】蜀郡有徙县。
又【集韵】抵徙拟手期翘也[1]。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徙”字头,请参考“𡲴”字:)
说文解字注
古文徙。未详其形声会意。韵会云。说文古作。集韵作、?。然则此字不出说文也。集韵字体亦不同[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徙 |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楷书-王献之-《快雪堂法帖》 |
行书-李邕-《李思训碑》 |
草书-杨振强-《品翰堂杯第二届作品选之二》 |
徙 |
篆书-偏类六书通-《偏类六书通》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徙 |
广韵 |
止 |
上 |
纸 |
心 |
开 |
三 |
全清 |
斯氏切 |
sje |
|
集韵 |
止 |
平 |
支 |
心 |
开 |
三 |
次清 |
相支切 |
siɛ |
||
止 |
上 |
纸 |
心 |
开 |
三 |
次清 |
想氏切 |
siɛ |
|||
韵略 |
上 |
纸 |
想氏切 |
||||||||
增韵 |
上 |
纸 |
想里切 |
||||||||
中原 |
上声 |
齐微 |
心 |
全清 |
si |
||||||
中州 |
上声 |
齐微 |
相挤切 |
||||||||
洪武 |
上 |
荠 |
心 |
苏 |
全清 |
想里切 |
si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支 |
jei |
|||
晋 |
支 |
jei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s |
ie̯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s |
ǐe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s |
je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s |
iɪ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s |
jĕ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s |
ǐɛ |
||
参考资料[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