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五谷
拼音
wǔ gǔ
术语类别
中医药术语
出处
《黄帝内经》
五谷编辑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药术语
五种谷物。1、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2]《素问·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3]”
2、指秔(或作梗,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见《灵枢·五味》)。古代主要粮食的统称,具有补益五脏的功能。
目录
1概念2解读3中医应用
概念
编辑
1、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2、指秔(或作梗,俗作粳)米、麻、大豆、麦、黄黍。
解读
编辑
“谷”原来指有壳的粮食。[5]诸如稻、稷、黍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当然,有壳的粮食不止五种,因此,五谷中的五并不实一个实际数字。《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谷为养”之说,其中“五谷”时指稻、稷、黍、麦、菽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今,“五谷”已经泛指各种谷类、豆类等,俗称“五谷杂粮”。
中医应用
编辑
1、小米养脾。小米为五谷之首,也是五谷中最有营养的。[1]小米性温,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补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使脾胃不得养,则气血不能顺利化生。养脏先养脾,养脾可常食小米粥。经常使用小米粥有助于补中益气,益寿延年,尤其是脾胃不和,、老年人及孕妇应经常食用。
2、小麦养心。[4]小麦入心、脾、肾经,据《本草纲目》记载,小麦的功用为除热,止烦,润燥,利小便,善补心气。失眠、心烦、莫名悲伤者可用带皮的全小麦熬粥喝,能起到疏理肝气、防治失眠、调畅心气的作用。若食症状比较严重,在用小麦煮粥的时候还可以放点红枣或者莲子,以加强养心功效。
3、稻米养肺。稻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水稻,因为水稻生活在水中,所以性偏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4、黑豆养肾。黑豆有较好的补肾功效,中医认为黑豆色黑入肾经,具有利水消肿、理气行气、活血解毒的作用。
5、绿豆养肝。绿豆有清热解毒、清火的功效,有助于养肝。若是阴虚火旺,内心烦躁不安,可以使用绿豆百合粳米粥。
6、粳米
味甘,性平。入脾,胃经。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名医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内服:煎汤。《本草纲目》:“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1)治赤痢热躁: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普济方》)。(2)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早白米粉扑之(《圣济总录》)。
7、小豆
甘、酸、平,利尿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湿热、小便不利、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肾炎、疮疡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