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糜
释义
粥;烂,碎;浪费
拼音
mí、méi
同音字
迷、猕
组词
糜烂、肉糜
偏旁部首
米
笔画顺序
点、横、撇、横、竖、撇、点、横、竖、撇、捺、点、撇、横、竖、撇、捺
笔画数
17笔
结构
半包围结构
糜编辑
汉语汉字
糜,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mí、méi,最早见于秦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糜”的基本含义为粥,如肉糜;隐身含义为烂,碎,如糜烂。在读作méi时,基本含义为不黏的黍,如糜子。[1]
在读作mí时,古文中“糜”通“靡”,表示消耗,如糜耗。[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书法欣赏
5音韵汇集方言集汇韵书集成
字源演变
编辑
糜,最早见于秦篆。从米,麻声。本义为粥。后逐渐演变为楷书体及简化版的“糜”。[1]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糜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mí |
名词 |
粥 |
gruel |
糜沸、糜粥 |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古乐府《东门行》 |
动词 |
粉碎,捣烂 |
smash;pound sth.until it becomes pulp |
糜没、糜灭 |
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贾山《至言》 |
|
消耗,通“靡” |
waste
|
糜耗、糜费
|
徒糜弹药。——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
méi |
不黏的黍(亦称“穄”) |
糜子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糝也。从米麻声。靡为切。
说文解字注
(糜)糝糜也。各本无糜字。浅人所删。今补。以米和羹谓之糝。专用米粒为之谓之糝。糜亦谓之鬻。亦谓之饘。食部曰。饘、糜也。释名曰。糜、煮米使糜烂也。粥淖于糜。粥粥然也。引伸为糜烂字。从米。麻声。靡为切。古音在十七部。黄帝初敎作糜。各本无此六字。今依韵会所据鍇本补。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皆引周书黄帝始亨穀为粥。此记化益作井、挥作弓、奚仲造车之例。[1]
康熙字典
【未集上】【米】糜·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1
【广韵】靡爲切【集韵】【韵会】【正韵】忙皮切,音靡。【说文】黄帝初敎作糜。【释名】糜,煑米使糜烂也。【博雅】糜,糏也,饘也。【礼·月令】行糜粥饮食。【史记·封禅书】施糜之属。【注】施糜粥之神。【风土记】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烂也。【孟子】糜烂其民。【前汉·贾山传】无不糜灭。
又与靡通。【礼·少仪】国家靡敝。【疏】靡爲糜,谓财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
又与眉同。【前汉·王莽传】赤糜闻之,不敢入界。【注】糜,眉也。古字通用。 【集韵】或作𩞁、𩞇。[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草书-吴昌硕-《吴昌硕书法字典》 |
行书-孙过庭-《行草大字典》 |
楷书-黄自元-《中国楷书大字典》 |
隶书-隶辨-《书法大字典》 |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方言集汇
客家话[宝安腔] mi2 | men2 moi2 fui1 [海陆腔] mi2 mien2 moi2 [陆丰腔] moi3 [台湾四县腔] mi2 mien2 moi2 [客英字典] mi2 moi2 mien2 [梅县腔] mi2 moe.2 [东莞腔] moi2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mi2 mi3
粤语 mei4[1]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糜 |
广韵 |
止 |
平 |
支 |
明 |
开 |
三 |
次浊 |
靡为切 |
mjĕ |
42.25 |
||
集韵 |
止 |
平 |
支 |
明 |
开 |
三 |
次浊 |
忙皮切 |
miɛ |
说文糁也一说黄帝初敎作糜或作 |
32.10.5 |
||
韵略 |
平 |
支 |
忙皮切 |
28.1 |
|||||||||
增韵 |
平 |
支 |
忙皮切 |
28.1 |
|||||||||
中原 |
阳平 |
齐微 |
泥 |
次浊 |
nui |
4.1 |
|||||||
中州 |
平声 |
齐微 |
谟悲切 |
13.15 |
|||||||||
洪武 |
平 |
支 |
明 |
莫 |
次浊 |
忙皮切 |
mie |
16.3 |
|||||
切韵 |
止 |
平 |
支 |
明 |
开 |
三 |
次浊 |
靡为切 |
|||||
参考资料[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