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阜
释义
土山;盛,多,大
拼音
fù
同音字
付、负
组词
阜丘、阜丰
偏旁部首
阜
笔画顺序
撇、竖、横折、横、横折、横、横、竖
笔画数
8笔
结构
上下结构
阜编辑
汉语汉字
“阜”,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fù,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象形字。“阜”的基本含义为土山,如高阜、如山如阜;阜的引申含义为盛,多,大,如物阜民丰、民殷财阜[1]。
在日常使用中,阜也常做形容词,表示丰富,富有,如阜财、阜康[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集汇
字源演变
编辑
“阜”,初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最初的字形像土山的样子,不过是竖起来写的,后来又在秦朝小篆时代中发现,“阜”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阜”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1]:
阜字的字源演变
阜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fù |
名词 |
土山 |
moun |
阜陵、阜陆 |
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说文》 |
泛指山 |
mountain |
阜颠、阜积 |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
||
形容词 |
丰富;富有 |
rich;wealthy |
阜财、阜康 |
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晋·常璩《华阳国志》 |
|
高 |
high |
泛泛淇右,有堂孔阜。—— 元·虞集《赋卫节妇王妇人》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房九切【韵会】扶缶切【正韵】房缶切,音䘀。【尔雅·释地】大陆曰阜。【说文】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言高厚也。【诗·小雅】如山如阜。
又大也。【书·周官】阜成兆民。【注】大成兆民之性命。
又【玉篇】肥也。【诗·秦风】驷驖孔阜。【疏】马甚肥大也。
又盛也。【诗·郑风】火烈具阜。【传】阜,盛也。
又多也。【诗·小雅】尔殽旣阜。【传】阜,犹多也。
又长也。【鲁语】助生阜也。
又山名。【左传·文十六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
又地名。【礼·明堂位】封周公于曲阜。
又【左传·文十五年】置诸堂阜。
又阜城,属渤海郡,阜陵,属九江郡。见【前汉·地理志】。
又阜螽,虫名。【诗·召南】趯趯阜螽。【传】阜螽,蠜也。
又【韵会】佛寺曰香界,亦曰香阜。
又叶敷救切,音覆。【梁鸿诗】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第·诗古音考】阜字,可上可去。
又叶房诡切。【刘邵·赵都赋】羣后纷其旣醉,远人仡以宴喜。悦皇风之舄奕,羡我邦之殷阜。
又叶符遇切,音附。【裴秀大蜡诗】告成伊何,年丰物阜。礼孝祀,介兹万祜。◎按唐韵正,四十四有之半,古与篠小巧皓四韵通爲一韵。诗郑风,叔于田,乗乗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小雅,田车旣好,四牡孔阜,东有甫草,驾言行狩。
又吉日维戊,旣伯旣祷,田车旣好,四牡孔阜,易林,倬然远咎,辟害高阜,田获三狐,巨贝爲宝。桓驎七说,超绝壑,踰悬阜。驰猛禽,射劲鸟。王粲玛瑙勒赋,总衆材而课美,信莫臧于玛瑙,被文采之华饰,杂朱绿于苍阜。左思魏都赋,矞云翔龙,泽马于阜,山图其石,川形其宝。韵会小补,于纸韵遇韵俱云叶音,非。【说文】本作。【集韵】同峊[1]。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阜”字头,请参考“𨸏”字:)
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之属皆从。古文。房九切[1]。
说文解字注
大陆也,也字今补。释地、毛传皆曰:大陆曰阜。李巡曰:高平曰陆。谓土地丰正名爲陆。陆土地独高大名曰阜。阜冣大名爲陵。引申之爲凡厚、凡大、凡多之称。秦风传曰:阜,大也。郑风传曰:阜,盛也。国语注曰:阜,厚也。皆由土山高厚演之。山无石者,象形。山下曰:有石而高,象形。此言无石,以别于有石者也。诗曰:如山如阜。山与同而异也。释名曰:土山曰阜。象形者,象土山高大而上平,可层絫而上,首象其高,下象其三成也。房九切。三部。凡之属皆从。
古文。上象絫高,下象可拾级而上[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阜 |
阜 |
草书-王朝晖-《品翰堂杯第三届作品选之五》 |
阜 |
篆书-简帛-《清华简字表》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阜 |
广韵 |
流 |
上 |
有 |
奉 |
开 |
三 |
全浊 |
房久切 |
bʰju |
|
集韵 |
流 |
上 |
有 |
奉 |
开 |
三 |
全浊 |
扶缶切 |
bviəu |
||
韵略 |
上 |
有 |
房缶切 |
||||||||
增韵 |
上 |
有 |
房缶切 |
||||||||
中原 |
去声 |
鱼模 |
非 |
全清 |
fu |
||||||
中州 |
去声 |
鱼模 |
叶夫去声 |
||||||||
洪武 |
上 |
有 |
奉 |
奉 |
全浊 |
房缶切 |
viou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幽 |
jou |
|||
晋 |
幽 |
jou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尤侯幽 |
jou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尤侯幽 |
jou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尤侯幽 |
jou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bʰ |
i̯ə̯u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b |
ǐəu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bʰ |
ju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b |
iəu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b |
jə̆u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bvʰ |
ǐou |
||
参考资料[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