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溧
释义
溧水;溧阳
拼音
lì
同音字
吏、栗
组词
浏溧
偏旁部首
氵
笔画顺序
点、点、提、横、竖、横折、竖、竖、横、横、竖、撇、捺
笔画数
13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溧编辑
汉语汉字
“溧”,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lì,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溧”的基本含义为溧水;引申含义为溧阳,地名[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溧”,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溧”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溧”的字源演变图如下[1]:
溧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Lì |
名词 |
古水名 |
Li River |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力质切,音栗。水名。【说文】水出丹阳溧阳县。
又洲名。【山谦之丹阳记】江宁烈洲,吴旧津所也。亦曰溧洲[1]。
说文解字
水。出丹阳溧阳县。从水栗声。力质切[1]。
说文解字注
溧水。出丹阳溧阳县。县字俗所沾。丹阳郡溧阳、二志同。据旧志、汉县葢在今江苏江宁府高淳县南十五里之固城。前志溧阳溧阳下应劭曰。溧水所出南湖也。方舆纪要曰。今溧水在今溧阳县北四十里、卽永阳江也。祥符图经。溧水承丹阳湖。东入长荡湖。丹阳湖卽应劭之南湖也。张铁曰。溧水卽永阳江之上源。大江之水南会于此。江上有渚曰濑渚。又谓之陵水。范雎说秦昭王、子胥昭关至陵水是也。自濑渚东流爲濑溪。乡民误曰烂溪。入长荡湖。又分流东行。爲吴王漕。葢五代时杨行密漕运所经也。自东坝筑、而丹阳湖之水不复入于溧水。永阳江之源流亦滋晦矣。水利攷。永阳江一名颖阳江。古名中江。按中江者、前志丹阳郡芜湖下云中江出西南。东至阳羡入海。杨州川。谓禹贡、职方三江之一也。今芜湖河东接太平府南之黄池河。又东接溧水县之固城。丹阳、石臼诸湖未筑东坝以前。诸湖汇长荡湖而入太湖。而入于海。此正古中江之道。今则坝西诸水俱西流入江。与古绝异。又按禹贡三江旣入。惟北江径入海。中江则合太湖以入海。南江则合渐江爲浙江以入海。旣合之后、则谓太湖爲江、谓渐江爲江。故班志直云入海。不云入太湖。可勿疑也。从水。㮚声。力质切。十二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行书-文征明-《手迹十八种》 |
草书-祝枝山-《书法大字典》 |
隶书-娄机-《汉隶字源》 |
篆书-篆字汇-《篆字汇》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溧 |
广韵 |
臻 |
入 |
质 |
来 |
开 |
三 |
次浊 |
力质切 |
ljet |
|
集韵 |
臻 |
入 |
质 |
来 |
开 |
三 |
次浊 |
力质切 |
liet |
||
参考资料[4]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
|
l |
ǐět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
|
l |
jet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
|
l |
iɪt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l |
jĕt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
|
l |
ǐet |
|
参考资料[5] |
方言汇集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lit8[宝安腔]lit8[海陆腔]lit8[客语拼音字汇]lid6[客英字典]lit8粤语leot6潮州话罗嫣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