杈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杈
外文名
fork of a tree; a pitchfork
释义
一种用来挑柴草等的农具;树枝的分岔,树干的分枝
拼音
chà,chā
同音字
插、差
组词
杈子、禾杈
偏旁部首
木
笔画顺序
横、竖、撇、点、横撇、捺、点
笔画数
7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杈编辑
汉语汉字
杈,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hà,最早见于说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杈”的基本含义为树枝的分岔,树干的分枝,如打杈;申引含义为叉状用具,如杈子[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音韵方言韵书集成
6用法搭配
字源演变
编辑
“杈”字初见于说文,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杈”[3][1]。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杈的字源演变图 |
杈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chā |
名词 |
树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 |
branch of a tree |
杈桠 |
突杈枒而皆折,又有触邪之气也。——杜甫《雕赋》 |
叉状用具 |
fork |
杈子、杈子粪 |
|||
chà |
名词 |
树或类似树的分支 |
branch |
打棉花杈 |
|
行马 |
walking horse |
杈子(旧时官府门前拦阻通行的障碍物)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杈 ·康熙笔画:7 ·部外笔画:3
《唐韵》初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初加切,音叉。《说文》杈枝也。徐曰:岐枝木也。《杜甫·雕赋》突杈枒而皆折。
又捕鱼具。《周礼·天官·鼈人》以时簎鱼鼈龟蜃。《注》谓以权刺泥中搏取之也。
又《集韵》《类篇》初佳切,音钗。杈杷,农器。
又枝也。
又《集韵》楚懈切,音瘥。义同。
又《集韵》楚嫁切,音汊。木枝衢也。《东京梦华录》御廊立朱桼杈子,路心立黑桼杈子,卽行马也。
又《类篇》收草具[1]。
说文解字
枝也。从木叉声。初牙切[1]。
说文解字注
(杈)杈枝也。三字句。广韵曰。方言云。江东言树枝为桠杈也。枝如手指相错之形。故从叉。从木。叉声。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参考资料 |
书法欣赏
隶书-何绍基 |
草书-王铎 |
行书-吴昌硕-《吴昌硕书法字典》 |
楷书-颜真卿-《书法大字典》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音韵方言
客家话:[梅县腔] ca1 [海陆丰腔] ca1 ca5 [客英字典] ca5 [宝安腔] ca1 ca5 [东莞腔] ca1 [台湾四县腔] ca1 ca5 [客语拼音字汇] ca1 ca4 [陆丰腔] ca5粤语:caa1 caa3潮州话:ca1 cê1(tsha chhe)[1]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杈 |
广韵 |
假 |
平 |
麻 |
初 |
|
开 |
二 |
次清 |
初牙切/楚懈切 |
tʃʰa |
|
167.41 |
蟹 |
去 |
卦 |
初 |
|
开 |
二 |
次清 |
楚懈切/音叉 |
tʃʰæi |
|
384.03 |
||
集韵 |
蟹 |
平 |
佳 |
|
初 |
开 |
二 |
次清 |
初佳切 |
ʧʰæi |
枝也 |
103.3.1 |
|
假 |
平 |
麻 |
|
初 |
开 |
二 |
次清 |
初加切 |
ʧʰa |
|
205.6.3 |
||
增韵 |
|
平 |
麻 |
|
|
|
|
|
初加切 |
|
|
6.3 |
|
中州 |
|
平声 |
家麻 |
|
|
|
|
|
初淡切 |
|
|
9.2 |
|
洪武 |
|
平 |
麻 |
穿 |
丑 |
|
|
次清 |
初加切 |
tʃ‘a |
|
6.3 |
|
参考资料[5]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枒杈、打杈、禾杈、杈儿、丫杈、槎杈、杈子、疯杈、桑杈、杈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