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訇
释义
形容大声;伊斯兰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
拼音
hōnɡ
同音字
轰
组词
訇哮、訇然
偏旁部首
言
笔画顺序
撇、横折钩、点、横、横 、横、竖、横折、横
笔画数
9笔
结构
半包围结构
訇编辑
汉字
“訇”,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ōng,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訇”的基本含义为形容大声,如訇的一声;引申含义为〔阿訇〕伊斯兰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2]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解释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中古音系韵书集成
6用法搭配
字源演变
编辑
“訇”,初见于商朝甲骨文中,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訇”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訇”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
訇的字源演变图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hōng |
名词 |
惊叫声 |
the sound of scream |
訇,骇言声。——《说文》 |
|
伊斯兰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 |
阿訇 |
||||
象声词 |
惊叫声。也用以形容大声 |
loud noise |
訇訇(形容声音很大);訇哮(风声猛烈状) |
訇然中开。——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
参考资料:[2] |
古籍解释
编辑
说文解字
騃言声。从言,匀省声。汉中西城有訇乡。又读若玄。,籒文不省。虎横切。[2]
说文解字注
(訇)骇言声。骇,各本作騃。依韵会订。此本义也,引伸爲匉訇大声。从言,匀省声。虎横切。古音在十二部。变爲圁字,则西河郡圁阴、圁阳皆音银是也。西京赋:沸卉輧訇与鶤温门谕韵。则人十三部。今入耕韵,非也。汉中西城有訇乡。城,俗本作域,误。又读若玄。谓读若匀矣。其訇乡则又读若玄也。
籒文不省。[2]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宏切,音轰。《说文》騃言声。
又《广韵》匉訇,大声也。《史记·司马相如传》砰磅訇礚。师古曰:皆流水鼓怒之声。《张衡·东京赋》軯礚隐訇。薛综曰:钟鼓之声也。《韩愈·华山女诗》訇然震动如雷霆。
又《玉篇》地名。汉中西域有訇鄕。
又人名。黄訇,见《晋书·载记》。汝訇,见《宋史·宗室表》。
又姓。《蜀录》关中流人訇琦、訇广。
又《广韵》《集韵》胡涓切,音悬。义同。
又《集韵》九峻切,音呁。与同。《博雅》欺也。
又《说文》从言,匀省声。籀文作。[2]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参考资料:[2]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参考资料:[5] |
书法欣赏
隶书-佚名-《书法字典》 |
草书-于右任-《书法字典》 |
行书-王铎-《王铎诗稿》 |
楷书-祝允明-《中国楷书大字典》 |
参考资料:[6] |
音韵汇集
编辑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ɣ |
iwen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ɣ |
iuɛn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ɣ |
iuɛn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ɣ |
iwen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ɣ |
iuen |
参考资料:[3] |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訇 |
广韵 |
山 |
平 |
先 |
匣 |
|
合 |
四 |
全浊 |
胡涓切/呼宏切 |
ɣiuɛn |
|
136.39 |
梗 |
平 |
耕 |
晓 |
|
合 |
二 |
次清 |
呼宏切/胡涓切 |
xuæŋ |
|
189.32 |
||
集韵 |
山 |
平 |
先 |
|
匣 |
合 |
四 |
全浊 |
胡涓切 |
ɣiuɛn |
说文汉中西城有訇郷或作 |
163.7.6 |
|
山 |
平 |
先 |
|
匣 |
合 |
四 |
全浊 |
胡涓切 |
ɣiuɛn |
同訇 |
163.7.7 |
||
梗 |
平 |
耕 |
|
晓 |
合 |
二 |
次清 |
呼宏切 |
xuɐŋ |
|
235.4.7 |
||
臻 |
去 |
稕 |
|
见 |
合 |
三 |
全清 |
九峻切 |
kjuen |
|
543.6.6 |
||
增韵 |
|
平 |
耕 |
|
|
|
|
|
呼宏切 |
|
|
7.2 |
|
洪武 |
|
平 |
庚 |
晓 |
呼 |
|
|
全清 |
呼宏切 |
xuəŋ |
|
24.2 |
|
参考资料:[4]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阿訇、锵訇、軯訇、震訇、訇輘、訇击、訇豁、訇豗、訇殷、訇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