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星期
拼音
xīng qī
释义
时间单位;周;现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
近义词
礼拜
外文名
week
注音
ㄒㄧㄥ ㄑㄧ
解释
时间单位
星期编辑
最早起源于巴比伦的时间单位
星期,又叫周,是一个时间单位,也是现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
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早起源于巴比伦。现在世界通行的星期制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确立的。
在中国古代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但并没有表示时间周期之意。后来借用作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故称星期。
目录
1词语概念基本解释引证解释
2英文名称3历史起源4日文名称
5中国应用标准定义创制发展
6关于七夕
词语概念
编辑
基本解释
[week] 原指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后亦指男女成婚之日。现常用来指连续七天排列的周而复始的作息日期[1]
引证解释
1.指七夕。民间传说谓牛郎、织女相会之期。
唐 王勃 《七夕赋》:“伫灵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附会星期,描抚月夕,比作人间欢爱。”
清 朱昂 《菩萨蛮》词:“银河光隐隐,料是星期近。”
2.特指婚期。
明 汪廷讷 《种玉记·梦俊》:“年少,梦中恍惚相逢,想是星期将到。”
3.西洋历法以七日为一周。后因以如此连续排列的七天作为作息日期的计算单位,称星期。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这是在一星期后的夜晚。”
老舍 《月牙儿》二五:“一两个星期过去了,希望越来越小。”
4.跟“日、一、二、三、四、五、六、几”等连用,表示一星期中的某一天。
如:星期一、星期几等。
5.特指星期日。
巴金 《憩园》七:“明天是星期,不是 老李 拼命催,我还不想回来。”
阿英 《浙东访小说记》:“次日星期轮船又不开行。”
叶圣陶 《北上日记·一月九日》:“今日星期,闭门休假。”[1]
英文名称
编辑
拼写
星期 英文全称 英文简写
• 星期日 Sunday Sun.
• 星期一 Monday Mon.
• 星期二 Tuesday Tues.
• 星期三 Wednesday Wed.
• 星期四 Thursday Thur./Thurs.
• 星期五 Friday Fri.
• 星期六 Saturday Sat.
(注意:“.”不能省略!)
历史起源
编辑
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早起源于巴比伦。现在世界各国通用一星期七天的制度最早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制定,他在公元321年3月7日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这个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而在中国,明末清初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时,星期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晓。民国时期规定使用公历之后,星期才逐步普及起来。
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时间单位。在西方,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星期的起源应该是连系著月亮的周期,因为七天大约是月亮一周的四份之一。
在中国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
中国上古时代用的七曜平行拉丁语的星期,拉丁语中星期日Sunday(日曜日)为“太阳日” (dies solis),星期一Monday(月曜日)为“月亮日” (dies lunae),星期二Tuesday(火曜日)为“火星日” (dies Martis),星期三Wednesday(水曜日)为“水星日” (dies Mercurii),星期四Thursday(木曜日)为“木星日” (dies Jovis),星期五Friday(金曜日)为“金星日” (dies Veneris),星期六Saturday(土曜日)为“土星日” (dies Saturni);法语直接采用拉丁语的名称,只是将星期日改为“主的日”;因为五颗行星的名称都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的名字。英语将其中几个换成古日尔曼人神话与北欧神话中的神,如星期二变为北欧战神“提尔”的日子,星期五变为日尔曼女神“弗丽嘉”的日子,星期三变为日尔曼神“沃登”(对应北欧神话的”奥丁”)的日子、同样地星期四也是北欧神“索尔”的名字;俄语和斯拉夫语言中,已变成“第一”、“第二”日……。
日文名称
编辑
日曜日(にちようび)星期日 nitiyoubi
月曜日(げつようび)星期一getsuyoubi
火曜日(かようび)星期二 kayoubi
水曜日(すいようび)星期三 suiyoubi
木曜日(もくようび)星期四 mokuyoubi
金曜日(きんようび)星期五 kinyoubi
土曜日(どようび)星期六 doyoubi
中国应用
编辑
标准定义
在不同地区,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许多英语国家、犹太教、日本是星期日,埃及人的一星期是从星期六开始的。多数欧洲国家都以星期一为一星期的第一天。而中国大陆习惯上也认为星期一是开始时间。
但越来越多的英文字典也开始以星期一定义为一星期的第一天,否则周末(weekend)这个字就很难说得通。
从宗教的观点来看,《圣经》中认为,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万物,在第七天休息,这七天是从星期日开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犹太教以星期六为安息日;在基督教成为古罗马国教后,因为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所以将礼拜日改为星期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创造工作,这一天应该庆祝,所以将星期五定为重大礼拜的主麻日。
星耀最早在西元七世纪就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
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后来《宿耀经》通过平安时代的唐朝留学生空海传入日本,并成为日本宿耀占星术或密教占星术的重要经典,也作为了沿用了中国以七曜为一周每日的称谓。中国在民国成立后改称星期日至六,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此名字。
中文世界教会常以“礼拜一”、“礼拜二”、…称呼星期诸日。受其影响,一般民众也这么用,亦将“礼拜”一词等于“周”。如“下周”等于“下礼拜”。
广东话(广州话)、吴语和闽南话口语也以“礼拜一”、“礼拜二”…方式称呼星期,星期日则称为“礼拜日”,简称“礼拜”。闽南话口语并使用如“拜一”的简称。
创制发展
古中国日期创制
现在的星期是从西方传来的,但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星期”的规律。
在汉代时期:据史书记载,在汉代时,朝廷就在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这个“休沐”就是休假的意思,《史记·郑当时列传》里提到郑当时在汉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时他“每五日洗沐”,可见当时每五天休息一次。
古巴比伦日期
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称日曜日;月亮神辛主管星期一,称月曜日;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称火曜日;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称水曜日;木星神马尔都克主管星期四,称木曜日;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称金曜日;土星神尼努尔达主管星期六,称土曜日。
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古罗马人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1周7天:Sun’s-day(太阳神日),Moon’s-day(月亮神日),Mars’s-day(火星神日),Mercury’s-day(水星神日),Jupiter’s-day(木星神日),Venus’-day(金星神日),Saturn’s-day(土星神日)。这7个名称传到英国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又用他们自己的信仰的神的名字改造了其中4个名称,以Tuesday 、Wednesday、Thursday、Friday 分别取代Mars’s-day 、Mercury’s-day 、Jupiter’s-day 、Venus’-day。 Tuesday来源于Tiu,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战神;Wednesday来源于Woden,是最高的神,也称主神;Thursday来源于Thor,是雷神;Friday来源于Frigg,是爱情女神。这样就形成了今天英语中的1周7天的名称:
• Sunday(太阳神日)
• Monday(月亮神日)
• Tuesday(战神日)
• Wednesday(主神日)
• Thursday(雷神日)
• Friday(爱神日)
• Saturday(土神日)。
关于七夕
编辑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爱情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西关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