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荆
释义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姓
展开
拼音
jīnɡ
同音字
经、京
组词
荆棘、荆轲
偏旁部首
艹
笔画顺序
横、竖、竖、横、横 、撇、竖、竖、竖钩
笔画数
9笔
结构
左右结构
荆编辑
汉语汉字
荆,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īnɡ,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楚木也。从竹声。古文荆。举卿切。荆的基本含义为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如:披荆斩棘。荆的引申含义为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如:负荆请罪。[1]
现代汉语中,荆多用作名词,如:荆山之玉。[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方言集汇韵书集成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荆”是会意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荆”字早期的金文字形,右边是一个人形,左下边两个“X”,表示一种刺,整个字形画面表示荆这种刺刺进了人的手与脚中。金文后期字形,增加了一个“井”字,以表示这种刺长在田中,农夫在田间耕作时易被刺伤。秦篆字形在金文基础上又一变,增加“艸”字,表示这种刺在田间长得跟草木一样,要小心。汉隶字形又一变,将人变成“刀”形,就成为了“荆”字。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1][2]其字源演变如下:
荆的字源演变图 |
荆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jīng |
名词 |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
|||
灌木名。又名楚 |
brambles |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 |
|||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
荆子;荆朴 |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荆山的简称 |
Jing mountain |
荆玉;荆襄 |
|||
古国名 |
Jing state |
荆凡;荆尸 |
荆之地。——《墨子·公输》 |
||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
Jing prefecture |
荆南;荆扬 |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
||
形容词 |
我的,属于我的 |
my |
寒荆;老荆 |
||
贫寒的 |
poor |
荆柴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说文解字
楚木也。从竹声。,古文荆。举卿切。
说文解字注
楚木也。林部曰。楚、丛木。一名荆。是为转注。从竹。刑声。举卿切。十一部。古文荆。[1]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韵》举卿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卿切,音京。《说文》楚木也。《山海经》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本草》牡荆。《註》古者杖以荆,故字从,其生成丛而疎爽,故又谓之楚。荆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
又山名。《后汉·郡国志》南郡临沮侯有荆山。《註》卞和抱璞之处。
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軻,望出广陵。
又《韵补》居良切,音姜。《列女传》属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祸,州犁奔荆。
补遗:《正韵》同荆。荆字从幵。[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参考资料:[2] |
书法欣赏
篆书-吴讓之 |
隶书-梁恭之 |
草书-赵孟頫 |
行书-苏軾 |
楷书-张即之 |
参考资料:[3] |
音韵汇集
编辑
方言集汇
客家话[海陆腔]gin1[陆丰腔]gin1[台湾四县腔]gin1[东莞腔]gin1[宝安腔]gin1[客英字典]gin1
粤语ging1[1]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擬音 |
荆 |
广韵 |
梗 |
平 |
庚 |
见 |
开 |
三 |
全清 |
举卿切 |
kjɐŋ |
|
集韵 |
梗 |
平 |
庚 |
见 |
开 |
三 |
全清 |
居卿切 |
kiaŋ |
||
韵略 |
平 |
庚 |
居卿切 |
||||||||
增韵 |
平 |
庚 |
居卿切 |
||||||||
中原 |
阴平 |
庚青 |
见 |
全清 |
kiəŋ |
||||||
中州 |
平声 |
庚青 |
鸡英切 |
||||||||
洪武 |
平 |
庚 |
见 |
古 |
全清 |
居卿切 |
kiəŋ |
||||
参考资料:[1]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荆条、识荆、负荆、荆芥、山荆、柴荆、荆山、寒荆、白荆、荆妇[4]
相关成语
班荆道故、班荆道旧、负荆请罪、满目荆榛、披荆斩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