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迩
释义
浅;近;接近
拼音
ěr
同音字
耳、洱
组词
迩人、迩后
偏旁部首
辶
笔画顺序
撇、横钩、竖钩、撇、点 、点、横折折撇、捺
笔画数
8画
结构
半包围结构
迩编辑
汉语汉字
“迩”,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ěr,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迩”的基本含义为近,如迩来、遐迩闻名;引申含义为浅,如迩文。
在日常使用中,“迩”也常做动词,表示接近,如迩月。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相关组词
字源演变
编辑
“迩”,初见于楚系简帛时代,形声字。篆书上面像路,下面像脚,表示路途近;爾(ěr)表声,尔本指络丝架,丝与丝挨得很近,迩取其靠近之意。邇简化为迩,本义是近。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迩”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其字源演变图如下[2][1]:
迩的字源演变
迩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ěr |
形容词 |
同本义 |
near |
迩来、遐迩 |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浅 |
shallow |
迩文 |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诗·小雅·小旻》 |
||
动词 |
接近 |
approach |
迩月、迩续 |
公正则不迩谗邪。——韩愈《释言》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广韵】儿氏切【集韵】【韵会】忍氏切【正韵】忍止切,?音尔。【说文】近也。【书·舜典】柔远能迩。【诗·周南】父母孔迩。【左传·文十七年】以?、蔡之密迩于楚。又通作尔。【诗·大雅】莫远具尔。【注】尔,近也。【仪礼·燕礼】君南鄕尔卿,卿西面北上尔大夫。【注】揖而移之近之也。【说文】别作?,俗省作迩。字从臸作。(迩)考证:〔【左传·文十七年】以陈蔡之密迩。〕谨照原文迩下增于楚二字[1]。
说文解字
【卷二】【辵部】编号:1183迩,[儿氏切],近也。从辵尔声。古文迩[1]。
说文解字注
(迩)近也。见释诂、小雅毛传。从辵尔声。儿氏切。三百篇在十五部。汉人在十六部。古文迩。以尒形声[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
中国台湾 |
韩国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篆书-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真本》 |
草书-孙兵-《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三》 |
行书-杨兴文-《品翰堂杯第二届作品选之五》 |
楷书-孙文刚-《品翰堂杯第三届作品选之四》 |
隶书-赵孟頫 六体千字文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迩 |
广韵 |
止 |
上 |
纸 |
日 |
开 |
三 |
次浊 |
儿氏切 |
ȵje |
|
韵略 |
上 |
纸 |
忍氏切 |
||||||||
中原 |
上声 |
支思 |
日 |
次浊 |
ɽï |
||||||
中州 |
上声 |
支思 |
而止切 |
||||||||
迩 |
集韵 |
止 |
上 |
纸 |
日 |
开 |
三 |
次浊 |
忍氏切 |
nʑiɛ |
|
增韵 |
上 |
纸 |
忍止切 |
||||||||
洪武 |
上 |
纸 |
日 |
日 |
次浊 |
忍止切 |
ȵie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支 |
jiei |
|||
晋 |
支 |
jiei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ȵʑ |
ie̯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ɽ |
ǐe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ȵ |
je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ȵ |
iɪ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ńź |
jĕ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nʑ |
ǐɛ |
||
参考资料[6] |
相关组词
遐迩、迩远、能迩、密迩、迩文、迩室、乡迩、迩人、迩日、迩年[1]
闻名遐迩、遐迩闻名、名闻遐迩、不可向迩、行远自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