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涔
释义
连续下雨,积水成涝;涔涔;泪落很多的样子
拼音
cén
同音字
岑、笒
组词
涔云、涔勺
偏旁部首
氵
笔画顺序
点、点、提、竖、竖折、竖 、撇、捺、点、横撇
笔画数
10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涔”,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én,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涔”的基本含义为连续下雨,积水成涝;引申含义为〔涔涔〕。[1]
在日常使用中,“涔”也常做名词,表示路上的积水,如涔水[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字源演变
编辑
“涔”,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形声字。水表意,篆书形体像流水,表示久雨积水;岑表声,岑指小而高的山也指崖岸表示雨水过多山下涔与河边最易成涝。本义是久雨积水。“涔”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涔”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1]
涔的字源演变
涔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cén |
名词 |
连续下雨,积水成涝 |
profusion of rain water |
涔旱 |
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鳝鲔。——《淮南子·泛论》 |
路上的积水 |
puddle |
涔蹄、涔水 |
牛蹄之涔,无尺之鲤。——《淮南子·俶真》 |
||
形容词 |
雨多,涝渍 |
rainy |
涔云、涔滴 |
宫池涔则溢。——《淮南子·说林》 |
|
泪落不止的样子 |
tearful |
涔泪 |
涔泪犹在袂。——江淹《赠别》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鉏针切,】【集韵】【韵会】【正韵】鉏簪切,音岑。【说文】渍也。一曰涔阳渚,在郢中。【楚辞·招魂】望涔阳兮极浦。
又水名。【水经注】涔水,出汉中南县东南旱山,卽黄水也。
又潦水亦曰涔。【淮南子·俶眞训】牛蹄之涔。
又【尔雅·释器】槮谓之涔。【注】积柴养鱼曰槮。
又【韩诗章句】涔,渔池也。【马融·长笛赋】渟涔障溃。
又涔涔,雨多貌。
又泪下貌。【江淹·杂体诗】涔泪犹在目。
又【集韵】徐心切,音寻。义同。
又慈盐切,音潜。【博雅】瀀涔,栫也。或作槮。
又水名。【山海经】大时之山,涔水出焉。
又与潜同。【书·禹贡】沱潜旣道。
又【集韵】仕滥切。洼也。
又仕忏切,音鑱。水涯[1]。
说文解字
溃也。一曰涔阳渚,在郢中。从水岑声。鉏箴切[1]
说文解字注
渍也。淮南书。牛蹄之涔。谓水之渍于牛迹中者也。毛诗。潜有多鱼。韩诗作涔。尔雅曰。糁谓之涔。毛传曰。潜、糁也。说者云糁卽罧字。韩诗曰。涔、鱼池也。此皆涔之别义。从水。岑声。鉏箴切。七部。一曰涔阳渚在郢。屈原九歌。望涔阳兮极浦。王逸曰。涔阳、江碕名。附近郢。按许曰在郢。王曰附近郢。许云渚名。王云江碕名。皆不云有涔水。谓近郢滨大江之洲渚耳。近儒说未可信[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参考资料[5] |
书法欣赏
楷书-彭玉雯-《十三经集字摹本》 |
行书-米芾-《刘园集帖》 |
草书-米芾-《德忱帖》 |
隶书-简帛-《简帛书法字典》 |
篆书-鸟虫篆-《鸟虫篆全书》
|
参考资料[6]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涔 |
广韵 |
深 |
平 |
侵 |
崇 |
开 |
三 |
全浊 |
锄针切 |
dʒʰjem |
|
集韵 |
深 |
平 |
侵 |
邪 |
开 |
三 |
全浊 |
徐心切 |
ziem |
||
深 |
平 |
侵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才淫切 |
dziem |
|||
深 |
平 |
侵 |
崇 |
开 |
三 |
全浊 |
鉏 (锄)簪切 |
dʒiem |
|||
咸 |
平 |
盐 |
从 |
开 |
三 |
全浊 |
慈盐切 |
dziæm |
|||
咸 |
平 |
衔 |
从 |
开 |
二 |
全浊 |
在衔切 |
dzam |
|||
咸 |
去 |
阚 |
崇 |
开 |
一 |
全浊 |
仕滥切 |
dʒɑm |
|||
咸 |
去 |
㽉 |
崇 |
开 |
二 |
全浊 |
仕忏切 |
dʒam |
|||
韵略 |
平 |
侵 |
锄簮切 |
||||||||
增韵 |
平 |
侵 |
锄簪切 |
||||||||
中原 |
阳平 |
侵寻 |
穿 |
次清 |
ʈʂʼəm |
||||||
中州 |
平声 |
寻侵 |
锄森切 |
||||||||
洪武 |
平 |
侵 |
从 |
昨 |
全浊 |
锄簪切 |
dz‘iəm |
||||
参考资料[3]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魏 |
侵 |
jəm |
|||
晋 |
侵 |
jəm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dʒ |
ǐěm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dʒʰ |
jem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dʐ |
iɪm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dẓ |
jəm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dʒʰ |
ǐəm |
||
参考资料[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