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孑
释义
单独,孤单;蚊的幼虫。通称“跟头虫”;古同“戟”,古代兵器名
拼音
jié
同音字
捷、节
组词
孑义、孑余
偏旁部首
子
笔画顺序
横撇、竖钩 、提
笔画数
3笔
结构
单一结构
“孑”,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jié,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孑”的基本含义为单独,孤单,如孑居,孑弦;引申含义为剩余;如孑黎,孑余[1]。
在日常使用中,“孑”常做形容词,表示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如孑杰,孑然[1]。
目录
1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孑”,最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篆书形体像只有一条手臂的人。本义指没有右臂。楷书体和简化版的“孑”都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2]:
孑的字源演变
孑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jié |
形容词 |
缺少右臂 |
without right-hand |
孑,无右臂也。——《说文》 |
|
孤单,单独 |
lonely |
孑居,孑弦 |
胡有孑然其效戎翟也。——《国语·周语》 |
||
小 |
small |
孑义,孑盾 |
|||
剩余 |
residual |
孑黎,孑余 |
孑,余也。——《方言二》 |
||
特立,出众。多指才能、人品等 |
outstanding |
孑杰,孑然 |
孑,俊也。——《方言二》 |
||
名词 |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
trident |
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 随。——《左传·庄公四年》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广韵】居列切【集韵】【韵会】吉列切【正韵】古屑切,音结。【说文】人无右臂形。【玉篇】单也,馀也,后也,短也。【集韵】健也。【诗·大雅】靡有孑遗。言周之民无复有遗者。
又孑孑,特出貌。【诗·鄘风】孑孑干旌。
又戟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司戈盾注】戈有旁出者爲句孑。【左传·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扬子·方言】凡戟而无刅谓之孑。俗作。
又孑孒,水中赤虫。游水际,遇人则沉。俗呼沙虫。一名蜎蠉。【淮南子·说林训】孑孒爲蟁。【注】倒跂虫也,化爲蟁。蟁卽蚊也。
又姓。见【奇姓通】。
又【集韵】激质切,音吉。义同[1]。
说文解字
无右臂也。从了,乚象形。居桀切[1]
说文解字注
无又臂也。引申之,凡特立爲孑。诗曰:孑孑干旄。又曰:靡有孑遗。方言曰:而无刃,秦晋之閒谓之。卽孑字。左传正作孑。从了。象形。居桀切。十五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孑 |
孑 |
孑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楷书-欧阳通 -《道因法师碑》 |
行书-沈粲-《停云馆法帖》 |
隶书-仇绋-《郙阁颂》 |
篆书-佟伟夫-《篆字汇》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音韵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孑 |
广韵 |
山 |
入 |
薛 |
见 |
开 |
三 |
全清 |
居列切 |
kjæt |
|
集韵 |
臻 |
入 |
质 |
见 |
开 |
三 |
全清 |
激质切 |
kjet |
||
山 |
入 |
见 |
开 |
三 |
全清 |
吉列切 |
kjæt |
||||
韵略 |
入 |
薛 |
吉列切 |
||||||||
增韵 |
入 |
薛 |
吉列切 |
||||||||
中州 |
入作上声 |
车遮 |
飢也切 |
||||||||
洪武 |
入 |
屑 |
见 |
古 |
全清 |
古屑切 |
kiet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k |
i̯ɛt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k |
ǐɛt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k |
jæt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k |
iæt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k |
jiät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k |
ǐɛt |
||
参考资料[6] |
方言汇集
客家话[梅县腔]giet7[宝安腔]get7[客语拼音字汇]giad5kiad5[海陆腔]giet7[客英字典]get7giet7[台湾四县腔]giet7粤语 kit3潮州话 kiag4(khiak)「潮州」kiêg4[1]字源
韵汇集音韵集成中古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