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庚
释义
天干的第七位,用作顺序第七的代称;年龄;姓
拼音
gēng
同音字
更、耕
偏旁部首
广
笔画顺序
点、横、撇、横折、横、横、撇、捺
笔画数
8笔
结构
半包围结构
庚,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gēng,最开始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庚”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象人𪗇。凡庚之属皆从庚。古行切文一”。“庚”的基本含义为天干的第七位,用作顺序第七的代称;引申含义为更换递送的驿邮,如庚邮。[1]
在日常使用中,“庚”字多用作用以纪年、月、日。[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上古音
6用法搭配相关组词相关成语
字源演变
编辑
庚字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庚”。其字源演变图如下:[1][7]
庚的字源演变图
庚的字源演变图 |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gēng |
名词 |
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
the seven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 |
庚,位西方。——《说文》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易·巽》 |
|
又以配五行 |
庚辛申酉,金也。——《淮南子·天文》 |
||||
年龄 |
age |
贵庚;年庚 |
|||
“伏天”的代称 。旧历杂节三伏,以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始,名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故有庚伏之称。“庚伏”也简称“庚”。如: |
dog days |
庚暑(三优暑天) |
|||
动词 |
赔偿,偿还 |
compensate |
庚偿(抵偿) |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 申祥以告,曰:“请庚之”。——《礼记·檀弓下》 |
|
变更;更换。通“更” |
change |
丙枕或思前夜席,庚邮宁肯后锋东。——宋· 邹登龙《送表兄赵奏院赴南外知宗》 |
|||
庚邮 |
|||||
副词 |
通“更”( gèng)。愈加 |
further;even move |
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列子·黄帝篇》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古行切。《集韵》《韵会》居行切。《正韵》古衡切,竝音赓。《集韵》:庚,十干名也。《说文》: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又:月在庚曰窒。《释名》:庚,刚也,坚强貌也。
又《玉篇》:庚犹更也。《易·巽卦》: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本义:庚,更也。事之变也。先庚三日,丁也。后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宁於其变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变之后。
又长庚,星名。《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传:日出,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庚,续也。《诗缉》:夹漈郑氏曰:启明金星,长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将出,则东见。水在日东,故日将没,则西见。实二星也。《后汉·马融传》:曳长庚之飞髾。注:长庚,即太白星。
又《左传·哀十三年》: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谷。癸,北方,主水。
又年齿亦曰庚。《墨客挥犀》:文彦博居洛日,年七十八,与和昫司马旦席,汝言为同庚会,各赋诗一首。
又《癸辛杂识》:张神鉴瞽而慧,每谈一命,则旁引同庚者数十,皆历历可听。
又《前汉·文帝纪》:大横庚庚。注:师古曰:庚庚,横貌也。
又《集韵》:道也。《诗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左传·成十八年》:塞夷庚。注:吴晋往来之要道。
又《广韵》:偿也。《礼·檀弓》: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详以告曰:请庚之。
又《隋书·律历志》:夷则一部二十七律。一曰和庚。
又姓。《唐韵》: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
又庚桑,复姓。《庄子·庚桑楚》注:楚名。庚桑,姓也。
又六庚,天兽名。《太公·阴谋》:六庚为白兽,在上为客星,在下为害气。
又仓庚,鸟名。《尔雅·释鸟》:仓庚,商庚。注:即鵹鸟也。《诗·豳风》:仓庚于飞,熠燿其羽。
又盗庚,草名。《尔雅·释草》:蕧,盗庚。注:旋蕧似菊。《本草》:旋蕧一名盗庚。夏开黄花,盗窃金气也。[1]
说文解字
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承己,象人𪗇。凡庚之属皆从庚。古行切文一。
说文解字注
位西方。律书曰:庚者,言阴气更万物,律历志。敛更於(于)庚。《月令》注曰:庚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庚庚,成实皃。服虔《汉书》注曰:庚庚,横皃也。字象形。古行切。古音在十部。读如冈。庚承己,象人䐡。冡大一经,按小徐驳李阳冰说。从干、?象人两手把干立,不可从。今各本篆皆从阳冰。非也。中?者、象人䐡。凡庚之属皆从庚。[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日本 |
韩国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参考资料:[5] |
书法欣赏
篆书-篆刻字典-《中国篆刻大字典》 |
隶书-简帛-《马王堆汉墓帛书竹简》 |
草书-詹武钦-《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五》 |
行书-张斌-《品翰堂杯第三届作品选之三》 |
楷书-柯少峰-《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二》 |
参考资料:[6]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庚 |
广韵 |
梗 |
平 |
庚 |
见 |
|
开 |
二 |
全清 |
古行切 |
kɐŋ |
|
183.43 |
集韵 |
梗 |
平 |
庚 |
|
见 |
开 |
二 |
全清 |
居行切 |
kɪaŋ |
|
228.3.1 |
|
韵略 |
|
平 |
庚 |
|
|
|
|
|
古衡切 |
|
|
1.1 |
|
增韵 |
|
平 |
庚 |
|
|
|
|
|
古衡切 |
|
|
1.1 |
|
中原 |
|
阴平 |
庚青 |
见 |
|
|
|
全清 |
|
kiəŋ |
|
1.3 |
|
中州 |
|
平声 |
庚青 |
|
|
|
|
|
鸡英切 |
|
|
1.1 |
|
洪武 |
|
平 |
庚 |
见 |
古 |
|
|
全清 |
古衡切 |
kəŋ |
|
1.1 |
|
参考资料:[1] |
中上古音
字头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庚 |
庚 |
阳 |
庚 |
kraːŋ |
|
广韵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声母 |
韵母 |
韵目 |
调 |
等 |
呼 |
韵系 |
韵摄 |
广韵目次 |
高本汉 |
王力 |
李荣 |
邵荣芬 |
郑张尚芳 |
潘悟云 |
蒲立本 |
推导现代汉语 |
古韵罗马字 |
有女罗马字 |
注解 |
庚 |
庚 |
古行 |
见 |
庚二开 |
庚 |
平声 |
二等 |
开口 |
庚 |
梗 |
下平十二庚 |
kɐŋ |
kɐŋ |
kɐŋ |
kaŋ |
kɣæŋ |
kɯaŋ |
kaɨjŋ |
geng1 |
krang |
keang |
更也偿也尔雅云太 |
蒙古字韵
字头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译 |
音译(修正) |
音译(其他形式) |
拟音 |
声调 |
注解 |
庚 |
ꡂꡦꡞꡃ |
|
|
gÿing |
|
|
kjiŋ |
平声 |
|
中原音韵
字头 |
小韵 |
声母 |
韵母 |
韵部 |
声调 |
四呼 |
宁继福 |
注解 |
庚 |
京 |
见 |
庚青齐 |
庚青 |
阴平 |
齐齿呼 |
kiəŋ |
|
洪武正韵牋
字头 |
小韵 |
反切 |
韵目 |
韵部 |
声调 |
庚 |
庚 |
古衡 |
十八庚 |
庚 |
平声 |
分韵撮要
字头 |
小韵 |
声母 |
韵母 |
韵部 |
声调 |
注解 |
庚 |
更 |
见 |
登 |
第十五登等凳德 |
阴平 |
干名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
k |
ăŋ |
|
先秦 |
王力系统 |
阳 |
k |
eaŋ |
|
先秦 |
董同龢系统 |
阳 |
k |
ăŋ |
|
先秦 |
周法高系统 |
阳 |
k |
raŋ |
|
先秦 |
李方桂系统 |
阳 |
k |
rang |
|
两汉 |
东汉 |
耕 |
|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庚耕清青 |
|
|
reŋ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庚耕清青 |
|
|
reŋ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庚耕清青 |
|
|
reŋ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
|
k |
ɐŋ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
|
k |
ɐŋ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
|
k |
ɐŋ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
|
k |
aŋ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k |
ɐng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
|
k |
aŋ |
|
参考资料:[1] |
用法搭配
编辑
相关组词
长庚、贵庚、年庚、同庚、庚帖、仓庚、苍庚、三庚、庚伏、生庚。[4]
相关成语
呼庚呼癸、庚癸之呼、庚癸频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