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佚
释义
同“逸”;放荡;美;姓
拼音
yì,dié
同音字
异、译
组词
佚乐、佚书
偏旁部首
亻
笔画顺序
撇、竖、撇、横 、横、撇、捺
笔画数
7笔
结构
左右结构
“佚”,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yì,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佚”的基本含义为同“逸”;引申含义为放荡,如淫佚、佚游[1]。
在日常使用中,“佚”也常做动词,表示散失,如佚名,佚书[1]。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佚”,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佚”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佚”的字源演变图如下[1]:
佚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词 |
例句 |
yì |
名词 |
隐逸的人 |
recluse;hermit |
佚老,佚民 |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
行列,通佾 |
ranks |
其佚则接芬错芳。——《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
|||
不当行为,过失 |
fault |
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上》 |
|||
动词 |
散失 |
be lost |
佚名,佚书 |
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逸周书》 |
|
弃用,逃亡 |
be discarded,escape |
佚志,佚马 |
身不佚者志不广。——《荀子·宥坐》 |
||
形容词 |
放荡,放纵 |
dissolute |
佚行,佚君 |
男女淫佚。——《汉书》 |
|
通“逸”。安逸 |
easy |
佚志,佚道 |
佚,乐也。——《广雅》 |
||
美丽 |
beautiful |
佚女 |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清· 洪《长生殿》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夷质切【集韵】【韵会】弋质切,音佾。安逸不劳也。【孟子】四肢之于安佚也。同逸。
又隐遁也。【孟子】遗佚而不怨。
又过失也。【书·盘庚】惟予一人有佚罚。
又通作失。【史记·韩非传】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前汉·五行志】鲁夫人淫失于齐,卒杀桓公。与佚同。
又【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与逸同。
又姓。周佚之狐,郑大夫。
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名佚。
又【韵会】徒结切,音垤。【扬子·方言】佚,荡缓也。【前汉·扬雄传】爲人易佚荡。
又通迭,更也,递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四国佚兴。
又与佾义同。行列也。【扬雄·蜀都赋】其佚则接芬错芳,襜袩纤延。 【说文】从人,失声。佚民也。一曰佚忽也[1]。
说文解字
佚民也。从人失声。一曰佚,忽也。夷质切[1]。
说文解字注
佚民也。三字句。论语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桺下惠、少连。按许作佚民。正字也。作逸民者假借字。佚从人。故爲佚民字也。孟子曰。遗佚而不怨。又以爲劳逸字。如以佚道使民是也。古失佚逸泆字多通用。石经今文尙书母逸字作劮。则许所不取。广雅录之。从人。失声。夷质切。十二部。一曰佚、忽也。心部曰。忽、忘也。按忘之言亡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