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计划正式公布了,将会为香港带来12000名输入劳工。
据悉,此次主要针对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包括业界特定的短缺工种,目前,计划的人数配额上限,是12000人(仍低于业界所需人数)。
目前,通过这个计划输入的劳工,会优先考虑公营工程项目,包括建设公营房屋、铁路等项目。
尽管12000人仍然不能完全解决香港的用工荒问题,但相比早前一年只有3000来人获批的情况,12000人的额外计划,已经相当可观。
香港缺人缺到什么程度?
香港建筑业和运输业的“用工荒”,是肉眼可见的困难。
举例说,香港地盘工人由2017年第四季的约12.3万减至去年第四季的10.7万,建造业职位空缺高达74%。
香港建筑业是缺人重灾区(图源:香港政府新闻处)
航空业则是另一个重灾区,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上周四及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等官员曾与机管局及航空业界代表会面。有业界代表在会上反映,现时航空业界仍然欠缺至少2万名员工,随着第三条跑道落成,人手不足情况恐怕更严重,而航空服务业一般也有30%至40%的人手短缺情况。
所以香港很多行业,一直呼吁要“输入外劳”, 行政长官李家超也曾于今年4月时透露,港府将研究建造业及运输业输入外劳。
但“输入外劳”,推进过程却有很多需要额外考量的地方。
比如有立法会议员早前曾建议香港参考澳门做法,从大湾区输入外劳,让他们当天往返香港与内地;但劳工界代表就表示,这么做,等于变相鼓励雇主聘用外劳,“可能更加唔请本地人。”(可能更加不请本地人)。
总之,香港吵了很久,困扰香港的人手问题,一直未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这些外劳,到底是从哪来的?
外劳、外劳,顾名思义,即香港特区以外的输入性劳工。
入境处输入劳工计划申请要求(入境处网页截图)
根据香港入境处现行的有关“输入劳工”的规定,只要输入劳工符合上图中的要求,都可以申请成为输入劳工。
而在这项“特别计划”公布之前,据劳工处数据,2021年,香港获批的输入劳工,总人数仅为3043人,虽然相比2017年的2765人,已经有一定比例的增长,但也仅占本港整体劳动人口约0.1%。
而这些外劳的工资水平,则在1.2万至1.4万港元月薪之间。
在人员构成上,这些外劳,以内地人为大头。
例如,过去数年,输入劳工中,获批数量最多的门类,就是:负责长者服务的护理员。
2021年,在3043名获批的外劳中,有1843人都属于“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换言之,这些人,主要都是负责长者服务的护理员。
由于这些护理员需要懂粤语,能和本地长者沟通,所以,这些护理员,十有八九都是内地,或者说是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人。
不过,与其他工作签证不同的是,输入劳工不可以携同“受养人”(老婆或孩子之类的)来香港,也不适用于阿富汗、古巴、老挝、朝鲜、尼泊尔及越南的民众。
但不用担心,香港本地人工资不会减少
当然,香港劳工界对于这项计划,有自己的担心。
立法会议员、劳联主席林振升就曾提到,他们并非反对输入外劳,而是希望政府可以确保本地工人收入不减。
林振升解释,有机场前线工友曾经向他反映,过去3年疫情期间,很多时候相当于“七折出粮”(7折发工资),即使包括加班,每月薪酬仅得2万元,担心当政府输入外劳之后,便难再享有加班费,变相减薪。
但目前看来,以上担心都是不必要的,首先,政府这次允许的输入劳工数量,远远堵不上本地的劳动力缺口。
其次,李家超今天上午在行会前见记者时就强调,输入外劳的方案背后有 3 大原则:1、包括保障本地劳工就业优先、保障本地劳工工资收入,2、本港继续会以培育和增加本地劳工为主要政策,3、输入劳工将为辅助和非永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