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诗人岑参因公务需要,赶赴北庭。途经临洮时,在临洮任职的朋友为他设宴饯别。在宴席上,大家唱和作诗,岑参抽到“飞”字韵,写下《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向诗人表明此行的意义,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听说在去轮台的路上,一年到头都能见到雪花飘飞。在抵达北庭之前,诗人对北庭的气候环境已有所耳闻,他听说在去往轮台的路上,一年四季都大雪纷飞,积雪长年累月不化。这是一条危险与艰辛并存的道路,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不辨道路与雪野,只见天空苍苍,雪野茫茫,此情此景,使人顿觉心头茫茫。然而,诗人即将要踏上这段征途,义无反顾。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春风从来没有吹到过这里,朝廷来往的使者也很少到来。在诗人所听到的传闻中,北庭的自然环境恶劣至极,是一个春风都不曾吹到过的地方,这里除了积雪便是漫漫黄沙,植被稀疏,绿色竟成了一种奢侈。不仅如此,因为常年积雪封路,环境恶劣,北庭几乎成了一个被朝廷遗忘了的地方,朝廷派出的使者很少来到这里,这里竟成了一个寒冷荒芜的寂寥之地。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过了武威。诗人根据自己听闻的消息,想象着这一路的见闻。北庭的气候与中原不同,这里是一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地方。在诗人的想象中,枯死而发白的边草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疏勒,使人产生无边的萧瑟感。越是向北,那连绵的群山越是荒凉,过了武威之后,群山上已看不到青色,一切绿色的生命都在此消失了踪迹。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勤于王事哪敢说道路遥远呢?只希望能在梦中返回故乡。诗人向朋友表明心迹,即便道路艰险,即便北庭环境恶劣,即便使者稀少,也不能放弃家国责任心,要勇挑使命责任,勇赴边关,因为北庭依然属于大唐王朝,需要有人去戍守。在壮怀激烈的同时,诗人也有柔软的一面,在险恶的边关之地,他会思念起家乡,但为了为国尽忠,他选择暂时把乡愁藏在梦里。
在饯别的宴席上,诗人写下这首诗,在即将奔赴北庭之时,向朋友们表露心迹,虽然前路艰难,虽然自己从未到过北庭,虽然那是一处几乎被遗忘的土地,但他不会因此放弃自己应该承担的家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