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炮最强武器是什么?近程弹道导弹发展历程

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

DF-11近程弹道导弹发展在1970年后期开始。它是中国第一种固体推进剂战术弹道导弹,设计去携带常规弹头。DF-11是一种道路-机动近程弹道导弹,由位于湖北省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江空间集团(也即是航空宇宙066基地)发展的系统。导弹和它的8轮运输-架设-发射车辆与俄国SS-1C Scud-B相似。

该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射程620 英里,动力装置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重1100 磅,带常规高爆炸药,也可携带核弹头。

图为中国装备的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

DF-11是一种道路-机动单级、固体推进剂、近程弹道导弹,基本型DF-11在北京举行的1999年国庆阅兵式上初次登场。基本型DF-11射程350公里并且携带800公斤的一枚单一弹头,导弹被推销到国际市场命名为M-11。导弹最初发展用于出口市场,但是稍后在1990年早期被解放军采用被地面部队当做一种战术战区导弹。

基本型DF-11的特点在导弹的弹体底部有四个较大的稳定翼,但是它们在DF-11A上被移除。采用常规的高爆(HE)弹头,导弹可能也能够携带非常规弹头,像是燃料-空气弹药(FAE),子母弹和化学弹头。它可能也能够携带2~20 kT当量战术核弹头。

图为中国装备的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

基本型DF-11采用一种惯性制导+终点雷达制导,具有500~600米的一个圆概率误差(CEP)。改进型DF-11A采用惯性/全球定位制导系统和光学相关导向目标,由此获得更好的精度和小于200米圆概率误差(CEP)。DF-11A是DF-11/M-11的一种改进型具有增加射程和更好的精度。改进的DF-11A在1990年后期内被引进。导弹特点是改进了精度和更远射程。导弹在1999年进入解放军服役。

图为中国装备的东风-15A近程弹道导弹

东风15

DF-15是一种道路-机动、单级、固体推进剂、近程弹道导弹系统,该导弹1984年研发,1989年服役,是中国战术导弹的主力。导弹携带500公斤的单一弹头和最大射程600公里。与中国第一代液体推进剂地对地导弹相比较,更先进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的使用已经极大地减少了维护和开始准备时间。

导弹从一辆8X8运输-架设-发射(TEL)车辆去提供完整的道路和越野机动性。导弹系统在紧急场合能用铁路从基地快速运输到发射位置。TEL车辆然后携带导弹到发射位置使用预先计算好的坐标数据。

图为中国装备的东风-15B近程弹道导弹

携带在8X8车辆上用于道路和越野机动,DF-15能够从任何发射地点使用仅仅15~30分钟预先发射准备。

做为选择导弹能从一个新的无准备的发射位置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去获得坐标数据。为了要增加在战斗中的导弹生存能力,支援单位能制造烟幕去防止被敌人的空中/天基侦察和监视系统发现。仿真的导弹和TEL也可能在附近部署用于伪装。

图为中国装备的东风-15C近程弹道导弹

DF-15能携带一枚单一核弹头,虽然导弹被主要用于一个常规战争使用设计。它有多种弹头类型包括高爆燃烧弹和穿甲聚簇弹药。在发展下的其它弹头类型包括布雷、电磁冲击和低当量核深-侵彻。具有Mach 6的末速度,导弹对任何已存在的导弹防卫技术上讲拦截是困难的。

东风-15是解放军主要依靠局部-战略导弹力量,现在东风15已经形成一个家族,有东风15A、东风15B、东风15C三种型号,中国最有能力的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另外,东风-15曾出口中东、巴基斯坦等国。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1C

东风21C型导弹,代号DF-21C,它是中国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东风21C型导弹是东风-21型导弹的改进型,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该型导弹配备精密的光学和雷达制导系统,飞行弹道不易被侦测,因而它能规避跟踪系统,增加击中目标的可能性。据说,该型导弹可以根据打击目标情况携带5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敏感穿透型分弹头。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

这种导弹能够以高达10马赫的速度,在不到12分钟的时间内,达到其最大射程2000公里。据海外媒体推测,它的射程1600到2000公里,也有媒体称这种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专门用来打击东亚的美军基地,现有20余枚;该型导弹拥有精密导引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再入大气层部有气动翼面控制弹道,它可穿破TMD和NMD的保护伞。其制导精度圆周偏差率CEP可降到50米左右。配合用于全球定位和追踪目标的C4ISR系统,以及终端寻的制导系统,可以用作新的反舰弹道导弹。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21C中程弹道导弹

DF-21C反舰弹道导弹能够攻击位于中国沿海外2000公里处的美海军航母和其他水面作战舰艇。它能覆盖美国和中国的水面作战舰艇可能冲突的热点海域,并有可能迫使美国航母战斗群不敢轻易靠近这一海域,这就基本远离了台海冲突的登陆地点。

DF-21C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前,先由侦查卫星、地基雷达与无人机构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定位数千公里外的美国航母,然后引导导弹,使之飞向预定目标。但是,用它来攻击航母存在一定难度。一是航母可以用30节以上的速度在大洋航行,面对海上高速移动目标难度较大,二是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时会在前部制导端会产生黑幕,根本无法有效进行制导。 当然,这些难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如在弹头装有大量子弹头,同时发射数十枚导弹,到达目标上空抛射子母弹,用它们攻击包含航空母舰在内海上船舰还是可行的。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

东风-31是中国的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作为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

东风-31型导弹射程为9000公里,可携带一枚700公斤弹头(相当于1百万吨TNT炸药当量的核弹头),或者多枚更小的弹头。 改进后的东风-31A,载荷1050-1750公斤,可携带至少三枚弹头或诱导弹头以及重返大气层载具、其射程为11270公里。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采用惯性制导,而我国在该领域进步明显。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II》记载,三浮陀螺已经于1999年研制成功,尚未肯定是否已经应用,该陀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有助于提高打击精度。至于国外所称的星光修正技术尚未见到确凿证据。国外媒体给出的CEP=300米数据应当与真实水平相差不大,随着惯导技术的提高和末修技术的改良,东风31有望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若能采用先进末制导技术,则打击精度有望提高一个数量级。实际上我国倘若仅仅执行最低核威慑政策,则无需过多考虑对付敌方洲际导弹发射井等硬目标时才会苛求的打击精度,反而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系列导弹总体而言已经较为先进。无论是紧凑的外形、较低的重量,还是射程与载荷比例,均与国外当前装备的先进型号大致相当。在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上,也和主流型号基本处于一个档次。

图为中国正在研发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41

北约代号:CSS-X-10),是目前中国军方对外公布的战略核导弹系统中的最先进系统之一。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为动力,最大射程可达约14,000公里,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同时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一方面,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这使得导弹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东风-41是8,000公里射程的DF-31洲际弹道导弹的一种发展改进型。DF-41最大射程可达约14,000公里,使它几乎可以打击地球上的任何点。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提出的大规模毁灭性核报复,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国防科委向航天部第一设计院下达了研制固体燃料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命令。

图为中国正在研发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41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技术,从而实现了运载火箭及分弹头自适应变轨。该技术并非是简单地在一枚导弹上装载多枚分弹头,而是让每个分弹头都有独立的飞行弹道,可调整轨迹攻击不同目标。这样每枚反导拦截导弹最多只能摧毁一个分弹头。让反导系统的效能大为降低,东风-41可携带6~10枚分导式核弹头,这将严重动摇各国反导系统的可靠性。

东风-41洲际导弹采用公路机动平台,铁路机动平台和加固地井发射三种方式部署,其中公路机动平台为陕西特种汽车制造厂生产的sx-4320重型牵引车,集储存-运输-发射一体化三用拖车,导弹置于拖车的弹舱内,在运输状态下呈封闭状态,拖车装有两扇对折舱门,发射前舱门开启,导弹通过液压装置起竖发射。

图为中国正在研发的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

有外媒称中国已经试验了可携带分导核弹头的“东风-41”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这种三级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在尺寸上明显高于俄罗斯类似产品“白杨”。西方认为,“东风-41”的最大射程为10000~14000公里,可携带10个主动制导分弹头,配有假目标和用于突破反导系统的其他部件。一旦这种洲际弹道导弹装备解放军二炮部队,将会明显改变中美战略核力量的对比。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导弹全长32.6米,弹径3.35米,起飞重量183吨,采用二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井发射,最大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东风-5A),可携带1枚3000公斤的威力为300-4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4-5枚分导核弹头(东风-5A),命中精度500米。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DF-5携带一枚单一的3百万吨核弹头。多目标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装置(MIRV)能力在注意中,DF-5被发展如同孪生商业型CZ-2C商业火箭一样,CZ-2C有能力发射一次集中负载四颗卫星。虽然DF-5用于MIRV能力能够被修改,但是据知没有这样做。这很有可能一个政策决定,不去颠覆战略力量天平。但是由于美国急切部署TMD/NMD,DF-5的MIRV转换不太可能。在ICBM,必须取决于新一代之上,像是DF-31。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DF-5安装使用4台单极发动机用于操纵和在脱离主发动机后进一步持续推进190秒,启动再返回载体在大气层上瞄准目标距离控制。DF-5进一步发展是DF-5A,具有超过13,000公里的增大射程和一个改进惯性制导系统。

图为中国最新研发的东风16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6

根据中央电视台《军事报道》栏目的电视画面判断,DF-16导弹是一种单级固体弹道导弹,根据画面中人身高和导弹直径的比例推断(人身高设定为中国男性平均身高1.7米),DF-16导弹的直径约为1.2米,比DF-11导弹0.88米的直径和DF-15导弹1米的直径粗得多,这说明DF-16导弹并非DF-11或是DF-15导弹的简单增程型。

保守估计,单级DF-16弹道导弹射程将达1000公里,携带500公斤以上的子母弹战斗部,具备再入机动能力。虽然DF-16在长度和直径上都有所增加,但继承了DF-11的成熟技术,在价格上将远低于DF-21系列导弹,在生产上也会快得多。

图为中国最新研发的东风16短程弹道导弹

DF-16弹道导弹备受关注的一个特点是传说中的多弹头,需要说明的是DF-16导弹是多弹头而不是分导式多弹头,多弹头在技术难度上和费用上要远远低于分导式多弹头,不过对于末段反导拦截来说仍然要面对同时拦截多个目标的问题。从《军事报道》的画面看,DF-16导弹的弹头直径明显小于弹体,好在考虑到弹体直径加粗到1.2米,弹头直径不会小于DF-11导弹的弹头。

东风16弹道导弹在射程上填补了东风15和东风21的空白,实现了对驻日美军基地的有效覆盖。而且因为采用了单级发动机,而非东风21的两级,造价相对低廉,这使得该导弹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这也让东风16未来能对冲绳基地形成有效压制。东风16弹道导弹的装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大大提升了解放军的反美军介入能力。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长剑10巡航导弹

长剑10

长剑-10巡航导弹是一款战略导弹,以美国的BGM-109G陆基巡航导弹和苏联的RK-55 Relief导弹为研发蓝本,射程远,性能优越,依靠先进的传感器来寻找、识别并定位目标,通过通信系统向指挥部发送定位信息,能够打击有价值的地面目标,与“东风”-21D各有专攻。“长剑”-10导弹主要针对陆基航空力量以及后勤、通信等固定地面目标实施打击,当与弹道导弹或飞机配合使用时,打击效果更惊人。“有效射程在1500至2500公里之间。其毁伤能力超过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一枚命中即可将一艘7000到10000吨级的导弹巡洋舰送入海底。

该导弹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负责研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是我 国主要的反舰导弹研制机构,号称“中国飞鱼”的著名鹰击系列反舰导弹C802就是该院的产品。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长剑10巡航导弹

长剑-10巡航导弹,最初立项时的技术指标是装备海军岸舰导弹部队,在未来的台海冲突中起到阻止美日介入的目的,所以以海军型号为优先的发展方向,命名为“东海10”;后来由于技术原因调整了技术指标,转而以陆基巡航导弹为发展方向,故改名为“长剑10”。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长剑陆基巡航导弹上标有DH10的原因。

长剑10导弹已经配备GPS/惯性制导导航系统,但可能也能够利用地形轮廓绘图完成中段制导,再利用数字场景匹配传感器,实现10米的精度。中国发展北斗导航位定卫星网络是其削减对美国GPS导航系统依赖程度的努力的一部分。北京已经采购了国外系统,还在支持发展本国对陆攻击巡航导弹。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长剑10巡航导弹

长剑-10巡航导弹超长的射程使得中国拥有在近岸打击第一岛链之内所有目标的能力,第二岛链内的有价值的军事目标也在其打击范围之内。如果长剑-10被部署在中国的东北,将能够覆盖日本所有有价值的目标。

图为中国二炮装备的长剑10巡航导弹

对中国来说,长剑-10巡航导弹的研制和部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效提高了二炮部队的威慑力,后者可以通过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巧妙搭配,利用两者迥然不同的飞行方式提升打击成功率。特别是在依靠二代“北斗”系统进行中段制导后,长剑-10巡航导弹已能完成跨海远距奔袭任务,可以对远海目标(如岛屿基地或移动的船只)实施突击。此外,如果借助二代“北斗”系统对长剑-10的航路进行先期规划,则可以对目标进行多方位攻击,若再配合弹道导弹实施“一高一低”的混合战法,更能令某些国家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应接不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7-25 12:56:09
下一篇 2024-07-25 12:59: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