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全球近1/4的人受失眠困扰。中国睡眠研究会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也指出,半数居民夜间睡眠时长不足,21%的居民睡眠质量较差,大多数人都曾有过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困扰。怎样才能拥有一个更好睡眠?日前,南方+记者走访了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韵教授。
充足的睡眠是人实现最佳日常功能、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对于每个人而言,睡眠不可或缺。李韵介绍,健康睡眠的前提是在不需要药物等任何辅助条件下能自然入睡,且入睡后醒来次数少或醒来后能继续再入睡,同时保障充足的睡眠时长。她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能力会慢慢下降,一般而言,儿童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长建议为8至10小时,中年人每天睡眠时长建议为7小时左右,而老年群体建议每天睡眠时长6至7小时。
“每个人的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不用特地追求睡眠时间达到平均水平以上。”她介绍,上了年纪的人也不用因年龄增长而睡眠时间减少感到焦虑,一般成年人保证每天6小时以上的睡眠也不需要过分担心。
南方+记者了解到,戴着手环或手表入睡监测睡眠质量也正悄悄成为潮流。李韵介绍,在门诊中,部分来诊群众会过于看重手表监测的睡眠质量,认为浅睡眠的时间多而深睡眠的时间少,甚至会因此感到焦虑、失眠。她介绍,人的睡眠分为浅睡眠、深睡眠、做梦等几个阶段,每个睡眠阶段都有其生理意义,其中,浅睡眠可占据睡眠时长的一半以上,而深睡眠只占20%~25%的时长,而只有进入深睡眠后,才有梦境的发生。李韵提醒,只有保持5至6小时以上的连续睡眠,才更有利于身体进入深睡眠,更好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睡眠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如果你对睡眠关注度越高,会让身体越紧张、神经越兴奋,反而不利于入睡。”她提醒,睡眠并不是一个“任务”,放松心态反倒更利于入睡。对于睡眠质量较差或较难入睡的读者朋友,可以尝试在睡前进行呼吸训练,或者泡脚、喝温牛奶,听轻音乐和头部按摩等,让身体由兴奋逐渐转入放松状态,更有利于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