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是洛阳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0公里处,离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号称“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寺内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
因佛而生,缘佛而建。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派羽林郎中秦景、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出使西域。三年后,也就是公元67年,使团从西域请来了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并带回了佛像和佛经。带回的佛经、佛像,珍贵异常,必须要妥善安置;僧人翻译佛经而需常住。怎么办?这可是皇帝第一次迎请佛经、佛像、高僧啊,汉明帝可不敢有半点马虎,于是,东汉永平十一年特地在洛阳建成白马寺,将佛像、佛经放置寺中,高僧也有了住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座寺庙,中国佛教的历史从此开启。
洛阳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0公里处,离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官办佛教寺庙,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国家AAAA景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洛阳白马寺中,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诞生,第一部韩文佛律《僧戒心》诞生,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也收藏于此。洛阳伽蓝,佛教圣地。
图片来自网络:白马寺门右侧图。
为什么取名白马寺呢?
据说秦景、蔡愔出使西域,三年后,使团从西域请来了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僧人,并带回了佛像和佛经。路途遥远,他们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其实,之所以取名白马寺,还蕴含更深层次文化因子。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便有白马犍陟与之为伴,并成为其心爱的坐骑。后来释迦牟尼有了觉悟,便乘白马出城修行,白马出行“初举步时,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开示宝路。”正因为白马曾伴佛祖出生,又伴佛祖出家,故白马成了佛教的吉祥物。在中国,《易经》说卦“乾为马”,马为刚健、为阳首,马为六畜之首,且国人也常将龙马相提并论,比如《礼记·周官》:“凡马八尺以上为龙”。
可见,白马,既有印度佛教文化的元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汉明帝将中国第一座寺庙取名白马寺,的确高屋建瓴,匠心独运。
图片来自网络:佛祖释迦牟尼乘马图。
几度兴衰,几度沉浮。
白马寺,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几度兴衰,几度沉浮,风雨沧桑,源远流长。“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乃知山林乐,岂为隐者妄”。“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唐朝诗人王昌龄,多次吟诗白马寺。
风雨沧桑,古迹犹存。董卓烧洛阳,白马寺初焚;魏明帝兴土木,白马寺复建;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战火危及白马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一次灭佛,白马寺罹难;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兴佛教,白马寺复兴;北周武帝宇文邕,第二次灭佛,白马寺又遭劫。隋唐两代,佛教兴盛,唐太宗遣玄奘天竺取经,武则天大修龙门石窟,唐玄宗迎取佛骨,唐代宗、肃宗在宫里开设佛道场……帝皇崇佛,白马寺也兴旺至极,特别是女皇武则天命薛怀义为住持,敕修白马寺,白马寺兴盛至黄金时代,有“跑马关山门”之说。
然而,天宝十四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回纥劫掠洛阳,“纵火焚二阁,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白马寺再陷劫难。至宋,宋太宗下令修建白马寺;至元,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筑白马寺。到了明嘉靖年间,白马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白马寺的山门也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白马寺修复后,才有现在白马寺的规模和格局。
图片来自网络:白马寺全景,气势如虹。
庄严肃穆,布局宏伟。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四万平方米,相当于六百亩地。寺庙内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为明代重建,山门是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
图片来自网络:白马寺山门,明代风格。
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石马,惟妙惟肖,温顺可爱,似乎是人类忠实朋友的典范;石马是宋代的石雕马,极具艺术价值。
网络图片:白马寺门前石马,宋代石雕马
山门内东西两侧,分别是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僧墓,周边林木葱郁,十分恬静,若非慕名而来,而是走马观花,肯定难以发现。
网络图片:印度高僧墓,位于山门内两侧
寺内现存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网络图片:白马寺全景,如国际寺庙疏影
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其中,弥勒佛像与四大天王像是元代所塑。
大佛殿内主要供奉“释迦三圣”,主佛左右两侧分别是文殊与普贤两位菩萨,周边还有散花天女的雕像,主要塑像为明代泥塑。
大雄殿是白马寺中最大的佛殿,殿前有月台;殿内供奉着横三世佛与十八罗汉雕像。大殿为元代所建,经过明、清两代的反复修缮,仍巍峨挺拔,金碧辉煌。而殿内的十八罗汉雕像更是珍贵,是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元代“夹贮干漆造像”十八罗汉,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接引殿是清光绪年间重修的小殿,内供奉着一佛二菩萨,主尊佛阿弥陀佛,左右两位菩萨分别是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构成了一般净土宗寺院中常见的“西方三圣”的塑像格局。
毗卢阁,位于清凉台之上,内供毗卢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据记载,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洛阳后,就住在白马寺的清凉台内,为二位高僧翻译佛经之处。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白马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网络图片:白马寺内五重大殿,庄严肃穆
白马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网络图片:白马寺边的齐云塔,直插云霄
白马寺整体布局规整,风格古朴,除了本院,还有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缅甸佛塔苑。19世纪末21世纪初,印度、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迄今为止,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自汉代由印度的两位高僧白马驮载经书和佛像来到中国的首都洛阳,在那里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为了纪念白马,故取名为“白马寺”,距今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又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