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的风 都说青藏线的风硬,因为它的雄壮的强悍。看戈壁滩,大风起兮,沙土蔽日,刮得厉害时,连拳头大的卵石都飞起来,相互撞击的声音像是折断了人的骨节,真是惊心动魄。
在陶力、尕海、松如沟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在这里肆虐,日夜呼号。有时,一夜工夫就将沙丘搬到铁路上……即使他温柔一点时,你也会感到它绵里藏针。在戈壁滩上行走,你会觉得有飒飒轻风吹拂,可它决不像江南的杨柳风、花信风那样绵软;到了晚上,你会觉得脸上微微发烫,照照镜子,肤色明显发黑,这是它和高原紫外线给你的印章。
想领略一下青藏线的风吗?那就随着我的脚步,顺着两条锃亮的钢轨,一步步走上“天路”吧!
青藏铁路和两侧多山,挤得火车七扭八扭地走,走投无路了就钻山洞。这山大都没有植被,岩石裸露,或赭红,或青灰。有这里,走路多了会觉得胸闷、气喘,更何况爬山。但我们还是喘息着、磕绊着,爬上去了。当时很骄傲,站在山顶,像站在领奖台上。摸摸岩石表面觉得光滑,一碰就有轻微的粉末飞扬。在平原一带,是广阔无边的能赛马的大戈壁滩,有很多石头,年年月月经历风雨,竟然成了千百万的模样。有时很精致,是天然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人来捡,听说有石头还在举办的奇石比赛中获得了大奖。为什么许多大石头挨近沙地的一面完好无损,而受风的一面变成精致奇观?“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风却是雕刻刀。
昆仑山下有风化不了的石头,很硬,是做道砟用的。随着风的脚步,沿着两条长长的钢轨,来到四季覆雪的昆仑山口。昆仑山下有个南山口采矿场,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这里生产道砟,那过程惊心动魄。当爆破声过后,从山坡上滚来的石头使人想起“一川碎石在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那石头相撞铿铿锵锵,竟有钢铁的音韵。碎石机开铁嘴钢牙,吞进石头,发出爆炸般的声响,石烟弥漫,吐出一块块规格的石渣,像一个个小小的士兵,头戴钢盔,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到一个地方集结。那石渣,沉重如铁,锋刃如刀。望着它,真叫人骨骼里补充了钙啊!
南山口是个风口,风更大。但我觉得有另一种雄风在胸中飘荡着。上过泰山的人,知道那一级级石阶铺到山顶的路,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人的精神。而这条由南山口向前延伸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由无数石渣铺成的“天路”,被外国人称之为和长城相媲美的工程,不是更能展现中国人的雄风吗?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先写青藏高原的___硬,它可以把___的卵石刮飞起来,可以把___搬到___上;接着写___硬,经碎石机吐出的石渣,___如铁,___如___;最后写由无数石渣铺成的“天路”–___,被外国人称之为和___的媲美的工程。
(2)读相关句段,按提示做练习。
①在这里,走路多了会觉得胸闷、气喘,更何况爬山。
这句话反映了青藏高原___,人们生存的环境___。
②第五段中“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这句话是从陶渊明写的诗句“采菊___,悠然___”变化而来的。
(3)短文反映了青藏高原___和铁路工人修筑青藏铁路的___;赞扬了___;表达了作者对___的情感。
【答案】
(1)考查了按课文内容填空。仔细阅读原文即可。
(2)考查了对文中字句的理解。
①“胸闷、气喘”是缺氧的表现,可见人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恶劣。
②“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话用的陶渊明写的诗《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考查了对文章主旨的概括。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
(1)风 拳头大 沙丘 铁路 石头 沉重 铁 锋刃 刀 青藏铁路 长城。
(2)①严重缺氧,环境恶劣,恶劣;
②东篱下,见南山。
(3)环境恶劣,险恶艰辛,铁路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杰出的聪明才智,铁路工人的赞扬、敬佩。
【解析】
短文反映了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和铁路工人修筑青藏铁路的险恶艰辛,赞扬了铁路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杰出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铁路工人的赞扬、敬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