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6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陈建国带队对安徽省绩溪县“中国徽墨之乡”特色区域进行了复评。安徽省绩溪县“中国徽墨之乡”顺利通过专家组复评。
说到徽墨,它是中国特有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徽墨制作技艺复杂,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皖南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墨色泽黑润,舐纸不胶,入纸不润,香味浓郁,宜书宜画。被称为墨中上品的“徽墨”出现于我国南唐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天下墨业在徽州
古徽州从事制墨业者众多,自古以来便享有“天下墨业在徽州”之誉。清代徽墨的产墨中心在徽州府的歙县、休宁、婺源三县,被誉为清代制墨名家的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天注都是徽墨高手。尤以胡天注开创的“胡开文”墨庄名冠海内外,久传不衰。胡开文墨创建于乾隆三十年,即公元一七六五年,迄今已有二百五十四年历史。1915年,胡开文墨庄的“地球墨”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皖韵流香老墨厂
如今,在胡天注的出身地——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还保存着老胡开文墨厂。走进墨厂,墨香味扑鼻,两、三位制墨大师正在给墨称重、入模、压制……时光仿佛在这里静止。徽墨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制品,制作工艺及其讲究。厂长胡嘉明介绍说,传统的制墨程序包含点烟、配料、做墨、修墨、晾墨、描金等十几道工序,每一块成品墨都需要经过3个月左右的打磨。如今的老胡开文墨厂还严格遵照古法点烟制墨工艺,60多只倒放的碗里每天能练出一斤的“烟”,这是制墨的第一个步骤。练好的“烟”被送入配料间,与胶和一些中草药混合在一起,待搅拌均匀后,放到铁臼里面进行捣研、揉搓,经过一定数量的捶打之后,徽墨初见雏形。随后,这些墨材被送入制作间进行称重、入模、压制、定型、修墨,之后,就是长达2个月晾墨环节。晾墨环节结束后,墨工师傅们正在进行着制墨的最后一个步骤 —— 描金。
描金需要用最细的毛笔和细针一点一点把金水填到凹槽内,徽墨本身已经很珍贵,所以这一步至关重要,不能有任何失误,一块徽墨的整个描金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这会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他们用情怀、信念,在这里坚守了一辈子手艺,一墨一世界。看到这些匠人们全神贯注的制作着一块又一块徽墨时,不由打心底里佩服他们。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置身绩溪上庄“老胡开文墨厂”,仿佛随着墨香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飘逸的精神生活意境中。精美的徽墨,千百年来忠实地在宣纸上履行自己职责,一撇一捺站挺起坚实的墨影,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肌肤里,成为一种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