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故事简介,王充好学原文译文

《王充好学》是《弟子规》中的一则故事。

作者简介

王充(27—约97),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王充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记,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

译文

王充字仲任,是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洛阳,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但不死记硬背。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街上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所以王充对各家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

寓意

《论衡·别通》:「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多读书,读好书,面要广。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王充爱学和好学的精神。

注释

会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孤:幼年丧父。

徙焉:搬迁到这里。徙,迁移。焉,于的合音,在这里、到这里的意思。

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而:而且。

辄: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师事:做……老师。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论衡》,认为天是自然存在的,世界上没有鬼神。

京师:首都。东汉的首都是洛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12-20 11:20:23
下一篇 2023-12-20 11:22:0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