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政策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 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解读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 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 CPI>3% 的增幅时我们称为 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 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被称为货币政策 的“三大法宝”。
1.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 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3.存款准备金:也称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它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2.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货币政策的分类: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经济萧条时多采用扩张 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在我国现阶 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起来。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 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手段对 经济活动进行广泛的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将: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提示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其中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现阶段, 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即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管理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分配等等。
4、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 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制度。
2.社会救助:也称社会救济,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 地区或贫困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3.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 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4.社会优抚:是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伤残军人所进行的优待 抚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