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这些脍炙人口的儿歌陪伴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它们都是出自作曲家潘振声之手,潘老是新中国儿歌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儿歌。潘振声也因为自己的作品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一分钱爷爷”。因为《一分钱》这首儿歌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潘振声
潘振声说,这首儿歌写的是上海的事情。1963年,在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学雷锋的初期,有一天,他收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组的来信,约他写一首“好孩子”的儿歌。“当时想,好孩子题材太多了,到底选哪个呢?”他说:“我那时在上海一所小学当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放文具的盒子,里面总是放满了硬币,这些都是孩子们捡到了交上来的。那时孩子们排队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维持交通秩序,守候着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和交警关系非常亲密,经常是走出校门很远了,还频频回头,和交警挥手喊道:‘叔叔再见!叔叔再见!’我将这两个场景有机地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这首儿歌。”
音乐曲子的首尾两句,用的是上海民歌《紫竹调》中的一段旋律,体现了地域特色。潘振声用上升的音调,塑造了在学雷锋活动中,小朋友做了好事,特别喜悦地与警察叔叔道别的音乐形象。
歌曲《一分钱》简洁优美的旋律,充满童趣的歌词,成为新中国少年儿童成长中美好的记忆。当年,这首儿歌所讴歌的是拾金不昧的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一个时代道德风尚的象征符号。
潘振声
《一分钱》问世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节目在广播中反复播放、教唱,一下子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祖国的花朵,唱着儿歌去上学、去劳动、玩游戏,让几代儿童的心灵都受到了这首儿歌的滋润和启迪。
1999年上海公安博物馆成立后,馆方找到潘振声想要当年的那封约稿信及《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曲谱。工作人员问潘老要多少钱,潘老反问道:“你们打算给我多少钱?”对方从1万元一直开到10万元,潘老一直笑眯眯地不点头。对方急了:“你到底要多少钱?”潘振声却表示:“孩子们把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份手稿,我当然也要交给警察叔叔,一分钱也不要。让一分钱的精神代代相传。”
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一分钱》的手稿、曲谱被评为“现代革命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