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拍摄的唐山市区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逾24万人罹难,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之惨重历史罕见。4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唐山市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唐山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以智慧化、科学化、精准化的要求,蹄疾步稳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保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防线。
打造“智慧化”
地震监测预警体系
这是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发生后,人们在清理废墟
地震突如其来,瞬间摧枯拉朽。地震逃生要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预警,吹响生命的“安全哨”。
近年来,唐山市逐步建成较为齐全的地震台网系统,包括5个测震台站、139个预警台站、18个地球物理场台站,实现京津冀区域地震监测预警数据互联共享。市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0级,可接收环渤海地区约7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监测预警数据,可在震后8分钟内完成地震速报,15分钟内向市领导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发布震情速报信息。日益完善的地震监测预警体系,成为唐山市防震减灾的“王牌”,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
唐山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逐步厘清“防”与“救”职责,建立联防联动机制,加强综合风险监测研判,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不断加强地震灾害监测预警。
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卑家店镇(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当时,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台网中心大屏幕上,第一时间监测到精准至乡街的震情信息,地震舆情更早、更快、更准确地被及时捕捉,成为会商研判的第一份参考资料。
地震发生后,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河北省应急管理厅、河北省地震局进行报告并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古冶区震中,依据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处置工作,及时预警、迅速转移、避险到位,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赢得了主动权。
“我们正在原有基础上整合升级‘智慧唐山’基础云平台,规划建设基础信息管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救援、综合展示等业务应用,前端延伸到生产企业和突发事件救援现场,实现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面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析决策、快速处置、精准监管,构建‘平时分类负责、战时统一指挥’的平战结合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助推唐山城市安全管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从静态孤立监管向动态连续防控的转变。”唐山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处处长张国明介绍。
提高“科学化”
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上海医疗队用手电筒做光源为伤员做手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如何做到事前预防?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底,应对有数。
2022年12月26日晚上,唐山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办公室里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唐山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调查阶段的44393条数据全部上传完毕。通过此次普查,唐山市摸清了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强化了灾害风险预警能力。
从2020年10月起,唐山市牵头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分别对不同系统领域的风险进行科学系统化全面统计、实地核查。调查内容涉及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六大类自然灾害,为了让普查任务高质量完成,普查人员加班加点,把握每一个调查对象、每一个调查指标的准确性,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绘制了自然灾害普查成果一张图。
有了这张图,可以清晰了解全市受灾点周边物资、抢险队伍分布、人员转移路线,按需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时开展物资队伍前置及人员提前转移工作部署,做到灾害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
家底摸清了,还要提前排兵布阵。“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储备的救灾物资总价值约1650余万元,计划增储1300万元。储备有水上机器人、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等防汛抗旱物资。同时,我们与商贸公司签署了食品类、被服类等价值2000余万元救灾物资代储协议,用于紧急情况下应急物资保障。”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应急预案管理和救灾物资处处长蔚超介绍。
“现在全市配备危险化学品救援队、矿山救护队、冶金(焦化、煤气)救援队、综合救援及其他救援队、森林火灾扑救、地震及防汛等专业队伍85支,6429人,队伍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处长时旭亮介绍。
此外,唐山市应急管理局还利用无人机执行空中监测、应急通信、物资投送等,为灾区架起空中生命线。在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2019年四川宜宾6.0级地震中,唐山的无人机技术团队连夜赶赴震区协助救援,立下了赫赫战功。
创建“全国综合
减灾示范社区”
1981年4月14日唐山市凤凰山下,震后搭建的简易房逐渐被拆除,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
在唐山市路南区惠民道街道景泰社区门口张贴着一张特殊的路线图。该路线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紧急避险路线进行了标注。根据路线图,居民在遇到险情时可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不少居民笑称“有图有安全”。
“有了这张图,遇到强降雨,我们知道应该怎么跑,往哪跑。”提到路线图,社区居民王建国直夸。
在城市社区,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着力推进综合减灾社区创建,让社区更安全、更宜居,让居民通过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学习掌握避险避灾技能。社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综合减灾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农村,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我们村毗邻山洪灾害易发点,每年汛期前,起码要组织七八次应急演练。”侯家寨乡前后杖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梦媛说。
线上线下相结合,农村城市相互协调。如今的唐山,继续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打造防灾减灾救灾“韧性城市”大跨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