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_原文注释译文

作者

白居易

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类型

自然写景

课本阶段

初二上

主题

抒怀、游记、赞颂、大自然、必背诗文

写景

山林

四季

春天

动物

马、燕子、黄鹂

植物

草、花

别名

钱唐湖春行

创作年代

钱塘湖春行

注释

译文

赏析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1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2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3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4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6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8

乱花:纷繁的花。

9

渐:副词,渐渐地。

10

欲:副词,将要,就要。

11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2

浅草:浅浅的青草。

13

才能:刚够上。

14

没:遮没,盖没。

15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16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17

阴:同“荫”,指树荫。

18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4]

译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5]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5]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5]

摘要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全诗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3]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2]

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1]

作品评价

何焯·《唐律偶评》:平平八句,自然清丽,小才不知费多少妆点。

杨逢春·《唐诗绎》:首领笔,言自孤山北贾亭西行起,下五句历写绕湖行处春景,七、八以行不到之湖东结,遥望犹有余情。

方东树·《昭昧詹言》:章法意匠,与前诗相似,而此加变化。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5]

作者简介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_原文注释译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8-22 09:24:38
下一篇 2023-08-22 09:26: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