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可以是隐藏在土豆丝里的姜丝,也可以是伪装成鸡腿的姜块,妈妈也在一直念叨着吃姜好。其实它也是重要的中药之一。陈修园《本草经读》说:“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胃,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含之能兼调营卫也。”
生姜
中药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本品气香特异,味辛辣。以质嫩者为佳。切厚片,生用。
生姜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注意: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干姜
中药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均系栽培。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本品气香特异,味辛辣。以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切厚片或块,生用或炒炭用。
本品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注意:本品辛热燥烈,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干姜片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凡味厚之药主守,气厚之药主散,干姜气味俱厚,故散而能守。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则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驱寒除湿和血通气所必然矣,故性虽猛峻,不妨服食。”
炮姜
中药炮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的炮制加工品。取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加工炮制。本品气香、特异,味微辛辣。以表面鼓起、棕褐色、内部色棕黄、质疏松者为佳。
其性味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的功效。
《本草纲目》:“炮姜辛,苦,大热。”
《本草便读》:“姜炮黑则辛少苦多,燥散之 性已减,温守之力独犹,能人血分,协助补药之力。”
三姜对比
生姜,干姜,炮姜本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但由于炮制的不同,其性能亦异。
生姜性温味辛,长于发散,又能温中而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
干姜辛散之性已减,而偏于治里寒之症,故以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为主;
炮姜又称黑姜,已无辛散之作用,故以温经止血及温中止泻为其专长。
《本草崇原》
干姜用母姜晒干,以肉厚而白净,结实明亮如天麻者为良,故又名白姜。临海、章安、汉温、池州诸处皆能作之,今江西、浙江皆有,而三衢开化者佳。
太阴为阴中之至阴,足太阴主湿土,手太阴主清金。干姜气味辛温,其色黄白,乃手足太阴之温品也。胸满者,肺居胸上,肺寒则满也。咳逆上气者,手足太阴之气不相通贯,致肺气上逆也。温中者,言干姜主治胸满咳逆上气,以其能温中也。脾络虚寒,则血外溢。干姜性温,故止血也。出汗者,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逐风湿痹者,辛能发散也。肠澼下痢,乃脾脏虚寒。《伤寒论》云:脾气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合,状如豚肝。干姜能温脾土,故治肠下痢。生者尤良,谓生姜能宣达胃气,用之尤良。
按:桂枝、葛根、柴胡诸汤,并胃逆呕吐,表寒诸证,多用生姜。夫生姜乃老姜所生之子姜,主宣达阳明胃土之气,阳明为太阴之府,故干姜治脾,生姜治胃,脏腑者,子母之谓也。
按:《神农本经》只有干姜、生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今药肆中多以伤水变味之生姜,晒干炮用,未免有名无实。
现代药理
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其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咀嚼生姜,可升高血压。生姜水浸液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及杀灭血吸虫作用。
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有显著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炮姜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