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时间_地震历史简介发布

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时间_地震历史简介发布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唐山地震

外文名

July 28th Tangshan earthquake

别名

唐山大地震

发生时间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

地理位置

河北省唐山市

财产损失

100亿元

死亡人数

242769

受伤人数

164851

震级

7.8

震源深度

12公里

震中经纬度

北纬39.6度,东经118.2度

震中烈度

11度

伤亡情况

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

唐山地震编辑

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的地震、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唐山地震指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的地震,根据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唐山位于Ⅷ度设防区。

唐山曾于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8]唐山地震后顽强不息的中国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

此次地震,唐山市震感明显,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雄安新区等地有震感,秦皇岛市各县区、保定市易县有震感,张家口市赤城县、蔚县有轻微震感。截至记者发稿时,暂无人员伤亡报告。北京市地震局发布称,此次唐山5.1级地震造成北京全市有感,其中东部的平谷、顺义、通州等地区震感较为强烈,仪器记录的最大地震烈度为3度,未造成明显震害和人员生命财产损失

目录

1地震历史2地震简介3地震发布4伤亡人数5地震前兆异常恐慌

异常迁徙其他异常现象6灾难前夜7目击者说8重生9震后唐山

10重建历程11奇迹12记录片13专家访谈14相关影视电视剧

电影15唐山余震16归因17产生影响18震后恢复

地震历史

编辑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当日18时45分,又在距唐山40余km的滦县商家林发生7.1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Ⅸ度。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唐山大地震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7·28唐山地震)

2010年3月6日10时49分许,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1分钟后,11时许,该地再次发生4.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7°,东经118.5°,震源深度为15千米。唐山市有明显震感,北京东部地区有轻微震感,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两次地震均为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中的正常余震活动,不会再有强震。(3·6唐山地震)

2010年4月9日18时51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5,东经118.2)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4·9唐山地震)

2011年12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丰南区交界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12·12唐山地震)

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北京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天津亦有震感。(5·28唐山地震)

2012年5月29日5时0分41秒,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8度,东经118.5度)发生3.2级地震,深度6公里。(5·29唐山地震)

2013年10月27日3时32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古冶区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3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10·27唐山地震)

2015年11月28日2时10分,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度,东经117.9度)发生3.4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11·28唐山地震)

2016年3月14日10时56分在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9度,东经117.95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3·14唐山地震)

2016年9月10日18时9分,在河北唐山市开平区(北纬39.69度,东经118.32度)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当天18时19分,在河北唐山市开平区(北纬39.69度,东经118.35度)发生2.5级有感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9·10唐山地震)

2018年8月5日16时21分55秒,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8·5唐山地震)[4]

2019年12月5日8时2分,河北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31度,东经118.04度)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附近震感强烈,暂无人员伤亡报告。(12·5唐山地震)[3]

2020年12月24日9时32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9.76度,东经118.47度。(12·24唐山地震)[6]

2021年4月16日16时6分,在河北唐山市滦州市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9.75度,东经118.71度。[7]

地震简介

编辑

7·28唐山地震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这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

大地震造成的危害: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8]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

唐山地震的震级为七点八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地震发生的地点是人口密集的工业区,发生的时间是3点42分53.8秒(北京时间),正当人们沉睡的时候。地震部门事先未能发出预报。由于这些原因,它所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震中烈度为Ⅸ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严重。邻近的天津也遭到Ⅷ~Ⅸ度的破坏。有感范围波及重庆等14个省、市、区,破坏范围半径约250千米。震源物理的研究表明,该震的震源错动过程较复杂。

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被惊醒;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清江一线,西至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

地震发布

编辑

7·28唐山地震

美国阿拉斯加帕默天文台骤然响起了扣人心弦的警钟,阿拉斯加州上下跳动了八分之一英寸。美国全国地质调查所称:中国北京东南一百英里,北纬39.6°,东经118.1°,在河北附近,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

中国台北中央气象局称中国发生了8级地震。

中国新华社于7月28日向全世界播发如下消息:新华社1976年7月28日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发生强烈地震。

伤亡人数

编辑

7·28唐山地震

唐山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8]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这两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地区在那次地震中死伤人数的累计,是11月17日至22日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宣布的。),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23秒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亿元;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

地震前兆

编辑

异常恐慌

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鱼儿像疯了一般。在七月二十八日前后,各种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遇到了从未有的好运气。

歧门河闸附近,光着身子的孩子们用小网兜鱼,鱼儿简直是往网里跳,数小时就能兜几十斤鱼。

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说,七月二十四日,他家里的两只鱼缸里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的金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弹跳不止。

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霍善华介绍说,七月二十五日,鱼塘中一片哗然的响声,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奇者,有的鱼尾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螺旋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介绍,七月二十七日那天,油轮周围的海蜇忽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钩去,片刻就能钓上一百多条。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长湖”号油轮的船员目睹,七月二十五日,油轮四周海面的空气吱吱地响,一大群深绿色翅膀的蜻蜓飞来,栖在船窗,桅杆和船舷上,密匝匝的一片,一动不动,任人捕捉驱赶,一只也不起飞。不久,船上的骚动更大了,一大群五彩缤纷的蝴蝶、土色的蝗虫,以及许许多多麻雀和不知名的小鸟也飞来了,仿佛是不期而遇的大聚会,最后飞来一只色彩斑斓的虎皮鹦鹉,傻傻地立在船尾一动不动。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河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像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迁安乡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十五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异常迁徙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抚宁县,有人看到一百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或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从古墙洞钻出,向村内大转移。天黑时分,有十多只在一棵核桃树下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其余的则在不停地哀嚎,有面临死期的恐慌感。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慌气氛。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地区滦南县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相互咬着尾巴连成一串。有人感到好奇,追着打,好心人劝阻说:“别打啦,怕是要发水”。

敏感的飞虫、鸟类及大大小小的动物,比人类早早地迈开了逃难的第一步。然而人类却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已经迫近了。

其他异常现象

大自然确实在警告人类。唐山东南的海岸线上,浪涛在发出动人心魄的喧响。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带的渔民就感到疑惑:原来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么被海水吞没了。距唐山较近的蔡家堡至大神堂海域,渔民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从来是碧澄澄的海水,为什么变得一片浑黄?在不平静的海的深处,就像有一条传说中的龙尾在摆动,在搅动着海底深处的泥土。

据当时在秦皇岛附近水域中作业的一位潜水员说,他看见了一条彩色绚丽的光带,就像一条金色的火龙,转瞬即逝。

水!水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在唐山地区滦县高坎公社有一口井,这口井并不深,平时用扁担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这天,有人忽然发现扁担挂着的桶已经够不到水面,他转身回家取来井绳,谁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绳,而且直接提着水桶就能打满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里,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干了,有些地方又腾起水柱。水!忽降忽升的水!它在向人类传递大自然的什么信息呢?!

距唐山二百多公里,海拔一千三百五十米的延庆县佛爹顶上的一台测雨雷达,以及附近一台空军警戒雷达,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连续收到来自京、津、唐上空一种奇异扇形指状回波,这种回波与海浪干扰、晴空湍流等引起的回波都不一样,使监测人员十分惶惑。而京、津、唐人们就在这个强大的磁场中毫无知觉地穿行。

七月二十七日,唐山北部一个军营里,几个士兵惊叫起来,他们发现地下的一堆钢筋,莫名其妙地迸发出闪亮的光,仿佛一个隐身人在那里烧电焊。

在京、津、唐地区,半夜不少人家中关闭的日光灯依然奇怪地亮着。在唐山林西矿区,飘来一股淡黄色的雾,它障人眼目,令人迷惑。人们被那股异味熏糊涂了,他们已经看不清这世界的面目,更弄不清大自然正在酝酿着什么样的悲剧。如果这些奇异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地被采集、被集中、被传送、被处理,那么对这场灾祸的描述也许完全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人们眨着迷惑的眼睛,迷迷蒙蒙、不知不觉地走到七月二十七日深夜。

灾难前夜

编辑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茅草营大队王财在深夜十二点钟看完电影回家,看见四只鸭子依然站在门外,一见主人,它们齐声叫起来,伸长脖子,张开翅膀,摇摇晃晃地扑来,王财走到那儿,它们就追到那儿,拼命地用嘴拧他的裤腿。

唐山市郊栗园公社的王春衡,亲眼看见他二大爷家里的猫隔着帐子挠人,非把人挠醒不可。

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唐山市殷各庄公社大安各庄李孝生养的那只狼狗,那一夜死活不让他睡觉,狗叫不起他,便在他的腿上猛咬了一口,疼得他跳起来,追打这条忠实的狗。

丰南县毕武庄公社李极庄大队刘文亮,深夜被狗叫吵醒;当时他家的狗在院内使劲挠着他的房门,他打开门放狗进来。狗却要把他拖出屋去。

唐山市遵化县刘备寨公社安各寨大队张洪祥家的狗也叫个不停,一直叫到张家的人下床,狗在张洪祥兄弟的腿上咬了一口,像引路似的,奔向屋外。丰南县阑高庄公社于北大队王有才妻那天晚上由公社回家刚走到门口,家里的公狗突然从门口向她扑来,阻挠她进院。

越来越深。这是一个充满喧嚣的夜。七月二十八日就是在这不安的气氛中来临的。

一时三十分,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全场四百一十五只貂,像炸营一样在笼里乱跳,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白官屯公社苏官屯大队养鸡场也出现一片混乱:一千多只鸡来回乱串,上窗台咯咯怪叫。

三点多,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的一百多匹马全部挣断缰绳,争先恐后跑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就在眼前了。昌黎县有几个看瓜员,看到距离他们二百多米远的上空忽然明亮起来,照得地面发白,西瓜地中的瓜叶、瓜蔓清晰可辨。“怎么,天亮了?”,但一看表才三点多钟。正奇怪,天又变暗了,又如墨染的一般。

那一刻,大地正沉浸在毁灭之前的宁静之中。

显然,在唐山大地震前,许多人都收到了大自然的警告信号。这些信号具有不唯一性——天气闷热也会使鸡犬不宁,连日多雨也会使井水突涨,人们也正是用最寻常的经验解释了那些“异常”。

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一张幽默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科学家们不能?”这是人类的自责。然而人们常常忘了:人是社会的动物,即使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人也只是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显示出他们的力量。当人们各自为战的时候,他并不比动物有更多的优越性。仅仅依赖本能,人甚至不如动物。在地震这样重大而又神秘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没有形成一个防范的整体,没有相应的通讯渠道和手段对自然界的异常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他们怎能不被突降的恶魔各个击破?

永远记住大自然的警告吧。

目击者说

编辑

1.李洪义(二五五医院护士)

那天晚上,我值后半夜。上半夜又热又闷,人根本无法入睡。接班后困得不行,在病房守到三点半的光景,我就跑到屋外乘凉。四周出奇的静,平时的蛙叫闹嚷嚷的,可眼前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静得让人发怵。

突然间,我听到一个古怪的声音,“吱——”从头上飞过,那声音尖细尖细的,像一把刀子从天上划过。我打了一个哆嗦,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抬头看天,阴沉沉的,有一片形状奇怪的彩云,说红不红,说紫不紫,天幕特别昏。我想是不是要下雨,起身往屋里走。可是人莫名其妙的发慌,像有人随时会从身后追过来抓我一般。我平时胆子挺大,可那时却怕得要命,心砰砰乱跳,自己也莫名其妙的跑起来。我回了一下头,见西方特别亮,好像失火,又听不见人喊,到处像死了一样。我越发紧张,赶紧逃进房子,一把拧亮电灯,又把门插上。

这时我听见“呜——呜”的巨响,像是百八十台汽车在同时发动。“糟了”,邢台地震时我在沧州听过这种声音。我立刻想到:是地震。

说话间房子猛烈地摇晃起来,桌上的暖瓶栽下地,炸了个粉碎。我用力打开门,只开了一小半,冲出房子,冲向房前的大树。

我紧紧抱住树。黑暗中只觉得大地晃晃悠悠,我和大树都在往一个万丈深渊里落。房子倒塌声我根本听不见,只看见宿舍楼的影子,刚才还在,一会儿就没了。

我伸出手在眼前晃了晃,可什么也看不清。我吓傻了,拼尽全身力气吼了一声。

2.田玉安(唐山丰南县稻地大队农民)

咳,真吓人。

那天新上任的队长让大家连夜干活,说是怕误了农时。

三点多才完了事,别人拾掇工具回村去了,只留下我和另外一个人打扫场子。猛然间,头顶上像挨了一个炸雷,“轰隆隆——”地动山摇!我像被一个扫堂腿扫倒在地,往左调一个个儿,又往右打了一个滚,怎么也撑不起身子。场上的电灯一下子都灭了。一扭头,妈呀,吓死人!一个火球从地下钻出来,通红刺眼,噼啪乱响,飞到半空才灭。

天亮了,我看见火球蹿出的地方有一道裂缝,两边的土都烧焦了。

3.张克英(唐山火车站服务员)

地震那声巨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天,我两点多钟起来值班,负责卖站台票。三点多钟的光景,听人喊“要下雨啦!要下雨啦!”我赶紧跑出去搬我新买的自行车,只见天色昏红昏红的,好像什么地方在打闪。站前广场上的人都往候车室里涌,想找一个躲雨的地方。那时,候车室里有二百多人,接站的、上车的、下车后等早班公共汽车的,闹嚷嚷的一片。我还记得一对年轻人要找我买站台票,接北京来的车。我告诉他们:“这会儿没车,还是在五点以后再买吧。”他俩不走就等在窗前,谁想到就这么等来了大地震。

地震来前,我正在与隔壁的陈师傅说话,就听“咣!!!”,那响声把人都震甍了,我以为是两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对撞,还没等喊出声来,整个候车室的灯灭了,一片漆黑。房子摇晃起来,候车室乱作一团。喊爹的,叫妈的,人踩人的,东西碰东西的,什么都有。先是听到“噗通!噗通!”吊灯、吊扇落下来砸在人头上的声音,被砸的大人孩子一声接一声地惨叫。不一会儿,“轰隆隆”一声,整个车站大厅落了架,二百多人,差不多全给砸在里面。我多亏房门斜倒在“小件寄存”的货架上,把我夹在中间,没伤到要命的地方。我听见离我很近的地方两声惨叫:

“哎呀——”

“妈呀——”

我听得出,是那一对年轻男女。他们只喊了这一下,再没有第二下……

重生

编辑

这里原本是一个戒备森严的看守所,地震过后,几乎被夷为平地,许多警察在睡梦中再没醒来。犯人相对幸运一些,因为监房建得格外牢固,没有完全震塌,但墙壁全部破裂。一个个犯人从监房钻出来,高高的围墙不见了,笨重的铁门躺在瓦砾中,平日荷枪实弹的岗哨也不知所踪。总之,所有限制自由的东西统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废墟。黑夜、死亡和漫天飞舞的灰尘,交织成一幅凄惨的画面,令人窒息。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犯人们茫然不知所措。一名警察从废墟中爬了出来,手中握着枪,只穿着裤衩和背心,浑身被尘土包裹,像一尊不屈的雕塑。灾难没有让警察放弃职守,当他发现犯人“逃出”监房时,立即朝天鸣枪,在枪声的警告下,犯人挤成一堆不敢轻举妄动。虽然犯人们陷入暂时的茫然,可警察的头脑格外清醒,此时情况万分凶险:通讯肯定全部中断,求援无门;虽然自己手中有武器,但面对的是100多个毫无束缚的犯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警察的分析很准确,地震过后,就连市政府也被埋入废墟之中,不仅建筑物和生命遭受了灭顶之灾,而且原有的社会秩序也随之荡然无存。实际上,方圆十几公里以内已处在无政府状态,如果犯人集体越狱,凭他一人之力,根本无法阻止。第二次“地震”似乎正在酝酿,犯人们逐渐骚动起来。这时,有犯人站了出来——那是个二进宫的抢劫犯,警察认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枪。“二进宫”高声喊道:“管教,我们要去救人。”看来不是想逃跑,警察暗中松了一口气,可职业的敏感让他不得不充满戒心:如果让他们去救人,一旦局面失控,全跑了怎么办?瓦砾中不时传来呼救声,警察没有选择的余地,一跺脚,大声喊道:“好!我同意你们去救人,但如果有人想趁机逃跑,一定就地正法!”说完,他高高扬起了手中的枪。警察当然清楚,这其实是个赌局,如果犯人跑光了,自己输掉的将是后半生的自由。话音刚落,犯人已四散跑开,到处搜寻生还者。瓦砾中不断有活人被扒出来,有小部分是犯人,大部分是警察。被扒出来的大多是重伤员,断手断脚的比比皆是。有个强奸犯以前是医生,他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指挥众人抢救伤员,这个断肢的怎么接,那个断腿的如何绑。有个犯人被砸坏了膀胱,被尿憋得死去活来,惨叫声不断划破夜空,格外凄厉。医生急得眼睛都红了,大声吼叫:“快去找管子来!”因为必须有管子才能导尿,可四周一片废墟,到哪儿去找管子啊,眼看无计可施,活人岂能让尿憋死,一个盗窃惯犯二话不说就凑了上去,用嘴巴帮他吸出尿和血……这里不再有警察和犯人的区别,只有死人和活人、救人的人和需要救助的人。这又是一个感人的场面,被救出来的轻伤员又迅速投入到救人的队伍中去,没有绷带他们就撕下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工具他们就用手扒,抢救结束后,没有一个犯人的手是完好的。天已放亮,能救的都救出来了。犯人被重新集中起来,一个个衣衫褴褛,灰头土脸,警察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三个。事后查明,有两个犯人因为离家较近,救完人后溜回家看了看,然后主动回来了,还有一个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些犯人没有借助任何工具,徒手从瓦砾堆中扒出了112人,创造了奇迹!人都有七情六欲,难保不犯错,或利欲熏心,或鬼迷心窍,这是人性的阴暗面;可是谁也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地震带给人们的无疑是毁灭,可是那些犯人却获得了新生,当他们奋不顾身抢救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据说,后来有不少犯人改了生日——7月28日。

震后唐山

编辑

唐山,第一次失去它的黎明。

它被漫天迷雾笼罩。石灰、黄土、煤屑、烟尘以及一座城市毁灭时所产生的死亡物质,混合成灰色的雾。浓极了的雾气弥漫着,飘浮着,一片片,一缕缕,一絮絮地升起,像缓缓地悬浮于空中的帷幔,无声地笼罩着这片废墟,笼罩着这座空寂无声的末日之城。

已经听不见大震时核爆炸似的巨响,以及大地颤抖时发出的深沉的喘息。仅仅数小时前,唐山还是那样美丽。

朦朦大雾中:

唐山火车站,东部铁轨呈蛇形弯曲,其轮廓像一只扁平的铁葫芦。

开滦医院七层大楼,成了一座坟丘似的三角形斜塔,顶部仅剩两间病房大小的建筑,颤巍巍地搭斜在一堵随时可能塌落的残壁上,阳台全部震塌,三层楼的阳台,垂直地砸在二层楼的阳台上,欲落未落。

唐山第十中学那条水泥马路,被拦腰震断,一截向左,一截向右,错位达一米之多。

……

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时间_地震历史简介发布

永不能忘记

更为惊心的是,在“7.28”地震地裂缝穿过的地方,唐山地委党校、东新街小学、地区农研所、以及整个路南居民区,都像被一只巨手摸去似的不见了。一场大自然的恶作剧使唐山面目全非,桥梁折断,烟囱倒塌,列车出轨,七零八落的混凝土梁柱东倒西歪,落而未落的楼板悬挂在空中,到处是断墙残壁……

形形色色的人影,在灰雾中晃动。他们惊魂未定,步履踉跄,活像一群游梦者,恍恍惚惚地被抛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他们一切都麻木了,泪腺、声带,传导疼痛的神经系统都麻木了。谁也想不到会有这场规模如此浩大的劫难,他们无暇思索,无暇感觉,甚至来不及为骨肉剥离而悲恸。

太阳出来了。当这轮火球像往常一样高高悬挂的时候,浓雾——这片浓极的濒死的浓雾开始在炽热的强光照耀下慢慢变薄,散去。昏迷中的唐山即将苏醒,当浓雾即将散尽的时候,惊恐的人们忽然发现两只从动物园逃出来同样惊恐的狼,它们相依着,站在远处黑色的废墟上,孤单地睁着惊吓的眼睛,余悸未消地喘息着。突然它们纵身一跳,箭一般地蹿向凤凰山顶。断崖前,它们终于站住了,像石雕一般。面对山下整个破碎的唐山,面对这样一片无边的废墟,面对这样一片灾难的海洋,它们发出酷似人声的凄厉的嗥叫……

1835年3月4日,伟大的进化论者达尔文来到刚刚发生过强烈地震的智利康塞普西翁市,面对一片废墟,他发出由衷的感慨:“……人类无数时间和劳动所建树的成绩,只在一分钟之内就毁灭了;可是,我对受难者的同情,比另外一种感觉似乎要单薄些,就是那种被这往往要几个世纪才能完成,而现在一分钟就毁灭的情景所引起的惊愕的感觉……”

这也是无数中国人对唐山蒙难日——“1976.7.28.”的感觉。

重建历程

编辑

重建一个什么样的唐山

大地震摧毁的是一个陈旧的唐山,是一个布局不合理的城市:铁路分割市区,道路狭窄、弯曲,无法拓宽;工厂和居住区混杂,污染严重;城市地下压煤,不利开采。在建筑上,旧唐山少有楼房,以大杂院为主,在抗震性能上几乎是不设防的,这也是大地震造成如此惨重伤亡的最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些采取了抗震设计的建筑经受住了地震的冲击,比如唐山启新水泥厂的办公楼,其设计者谢宗辅曾在地震频发的日本留学,所以注重了建筑的抗震性能。该办公楼只在地震中受到了一些破坏,震后经修复后至今仍在使用。

重建唐山的讨论一开始,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将原有的城市放弃,异地进行建设;一种是立足于原有城市,原地进行建设。前一种主张主要考虑了这样几个因素:避开市区底下的活动断裂带,减少地震的威胁;解放出市区地下的数亿吨压煤;节省原地重建所需的清理废墟的费用。后一种则认为,原地重建可以保留唐山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的产业体系以及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减少搬迁征地费用,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城市原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此外,原地重建还能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感觉,即唐山真正地重新屹立起来了,这种感觉在“文革”尚未结束的时代是很有号召力的。

这两项意见的分歧很快以后者占上风而告终。来自国家建委和全国各地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在震后3个多月就编制出《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1977年5月14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后来,有关部门又组织专家学者于1978年3月和1979年9月对该规划两度进行修订。在时间上,当时提出的目标是“一年准备初步开展,三年大干,一年扫尾,到1982年全部建成”,但重建的过程要比预计的漫长,正式的重建从1979年下半年正式开始,历时7年多,到1986年底才基本完成。

按照这个时期的重建规划,震中所在的路南区由于破坏严重和地下大量压煤,将把原有的工厂和居民全部搬迁出来,将采煤塌陷区改为绿化风景区,只保留部分有代表性的地震遗迹;市区则在路北区的基础上建设;在丰润县城附近建设新区,将原来位于路南区的大部分工厂迁过去,并建立若干新工厂。在调整城市区划的同时,重建规划还包括搬迁大多数原来在市区内有污染的企业。

这些良好的计划后来多数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在重建开始后对原有规划的数次调整。“文革”结束后,中央针对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改造、整顿、提高”的方针,唐山的重建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也做了改变。1982年1月的《唐山市恢复建设贯彻收缩方针的调整方案》确定了重建的基本原则:控制中心区、缩小新区、利用路南区。原计划从路南区迁出的企业由92个减少到9个,并且规划了13个住宅小区。

已经83岁的白玉生,在唐山市建委下属的设计处(的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前身)工作,震后调入重建指挥部参与城市规划,像他这样的唐山本地的工作人员只能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提供些服务性的工作,在决策上是没有发言权的。在他的回忆中,重建计划改动过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反正领导来一次就调整一次,领导说怎么办咱们就怎么办呗”。

唐山重建的10年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时期,从动乱到稳定、从封闭到开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于特殊历史时期的唐山重建深刻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收缩方针”的指导下,重建后的唐山建筑形式单调,多数建筑标准过低,一些房屋不久之后就不得不再次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

“解决有和无的问题”

大地震过后,唐山人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唐山人在废墟中捡起整砖、木材等,加上外地支援的油毡等建筑材料,盖起了一座座简易住房,整个唐山进入了“简易城市”阶段,一直持续到震后10年,简易房才彻底退出视线。

当时唐山有一个顺口溜,“登上凤凰山,放眼望唐山,遍地简易房,砖头压油毡”。这种临时搭建的房屋只能勉强遮风避雨,夏天太阳一晒屋里热得跟蒸笼一般,冬天则冷得像冰窟。恢复建设的最紧要任务就是让数百万在简易房里生活的人尽快搬进永久住房。

为了制定住宅建设方案,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建筑设计院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聚集在一起,对征集上来的28个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和86个住宅设计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4个小区规划方案和25个住宅设计方案。做过唐山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已经退休的韩自治还清楚记得,恢复建设后的第一个住宅区“河北一号小区”的建筑方案是清华大学的吴良镛教授在凤凰山第一招待所主持开会确定的,“可以说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

以河北一号小区为代表的住宅,每户建筑面积均在40多平方米,户型设计分别为一室一厅、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以适应不同结构的家庭。

韩自治说,像他这样亲身经历了大地震的恐怖的建筑工作者,对房屋的设计、抗震性能有自己的想法。起初他们只是被指派配合外地来的专家做一些资料提供性的工作,但他们不甘于只做服务性的工作,经过争取,他们在重建10年间先后承担了十来个小区的设计任务。他们设计的住宅,面积全部在52平方米以上,所以很受欢迎。

出于防震的考虑,重建时的建筑原则上不超过6层,路南区以二三层楼房和平房为主。在抗震性能上按照8度设防,只有部分重要的建筑物按照9度设防。“8度”是个地震烈度的概念,唐山大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达到了12度,但设防标准太高的话,建筑成本将使国家负担不起,重建抗震的基本原则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建筑设计对结构很注意,要求横墙纵墙对正贯通,以增强抗震性。这种设计在平面上规整,施工也容易,但对后来房间结构调整留下了不便。

若干套住宅建筑方案反复使用的结果是,重建后的唐山在建筑风格上高度雷同,被人称为一排排的火柴盒,甚至有人戏言小孩放学后找不到家。对于这样的批评,韩自治不以为然,他认为要从当时的环境出发,让唐山人从简易的抗震棚里尽快搬出来是当时的第一要务,速度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筑风格不可能五花八门。

并非没有人在建筑外观上求新。来自建设部的一位老专家曾设计了一个圆桶形的方案,房间形状为扇形,从抗震性能上讲,这种结构是好的。可是当时人们的观念对这种外观的房子没办法接受,于是便放弃了。

短暂的自豪

回顾那段经过的时候,韩自治和白玉生不约而同地提到同一个印象深刻的细节,即关于主干道宽度的争论。新华道、建设路、北新道等道路的规划宽度为50米,当时有很多人表示反对,因为觉得太宽了。但是到了,50米的新华道已经让人觉得窄了。“当时谁也想不到我们会发展得这么快啊,”白玉生老人说,“小区里的道路设计也窄了,当时没有现代交通意识。”

指出唐山城市重建的不足之处,完全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得出的结论。1986年底初步完成恢复建设的唐山,以当时的城建标准来看,给人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觉,用白玉生的话说,“像个城市的样子,在全国来看也绝不落后”。

重建的成果曾经带给唐山人骄傲。《唐山劳动日报》副刊部主任潘石说,1986年唐山重建基本完成后,他曾经陪同北京来采访的同行在唐山跑了几天,那时北京来的人对唐山的新面貌也是感到惊讶和羡慕的,“连街边的树都是新种的”。传统的大杂院在唐山看不到了,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楼房让唐山在全国的城市中鹤立鸡群。新的住宅小区铺设了煤气管道、采用集中供暖,一座以煤为主要支柱的城市,煤作为燃料居然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那种感觉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自豪混杂着对灾难本身的痛苦回忆,五味杂陈。

1986年作为唐山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的一个节点,也是整个国家迎来第一个改革开放高潮的时间。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他城市的建设步伐提速,而唐山城市建设的速度慢了下来,相对地,唐山渐渐地又落后了。河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苏幼坡说,唐山重建的遗憾是没能把国外城市规划的思想引进来,指导思想不够解放,作为一个城市,唐山在1986年时看是不错的,但到了2006年就落后了。别的城市在按现代化的思路发展,如果老房子太多,可以拆了再建,但唐山的房子正处于“年轻时候”,不可能拆迁。

国际援救

唐山大地震国际援助被挡在门外:1976年7月28日,里氏7.8级的大地震瞬间将唐山夷为平地。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迅速作出反应,一时间,表示愿意提供援助的声音很快传到了中国。

然而,因为当时的时局所造成的对国外援助的过度谨慎,使得国际社会的热情未能在受灾严重的中国激起任何涟漪。当时,《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明确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散发了这篇社论。各国认识到,中国顾虑重重,可能不想接受国际援助。

西方世界的担心很快得到了证实。1976年7月30日,当日本大使转达日本对中国的援助愿望时,中国以谢绝日本的方式告知世界,中国不会接受任何国家的援助。——引自《报刊文摘》

奇迹

编辑

唐山地震灾后统计超过24万人丧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唐山115公里的青龙县,由于实现了地震预防,全县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青龙在震中损坏房屋18万间,其中倒塌7300多间。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Jeanne-MarieCol)到青龙实地考察,用“奇迹”一词来形容青龙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

群测:建16个观测站、442个观测点

唐山地震发生时,身在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地震专家”陆吉康也在睡梦中,他是被书架上掉下来的书砸醒的。当时陆吉康31岁,在青龙县科委主抓工业,同时负责地震工作。青龙县科委成立于1973年夏,时任副主任的王进志负责日常工作。在王进志组建科委班子的时候,他相中了在县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清华大学毕业生陆吉康。

1974年,国务院下达69号文件,指出华北及渤海地区地震形势紧张。文件中说,“要立足于有震,提高警惕,防备6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文件传达到青龙已经是1975年,青龙的地震工作由此真正开始。1975年6月,陆吉康受承德地区科委的委托,带领着承德地区各县地震工作相关人员10余人到河北省地震群策群防工作的先进单位学习取经。考察回来后,青龙中学和青龙气象站作为第一批地震群测点的建设单位分别安装了土地电和地应力的监测设备。县科委办公室也安装了土地电。

从1974年起,青龙全县建立了16个地震前兆现象观测站,下属442个观测点、哨。一些群众主动参加了对地下水、泉、动物及地下电流、地磁、地应力的观测。在唐山地震之前1976年1月从一所乡级中学调到科委,从事地震和沼气工作的王春青在龙山中学又装了一个。

震前生死消息

1976年7月14日,王春青受县科委指派,去唐山参加京津唐渤张地区地震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这个会上,王听到了来自于国家地震局华北组组长汪成民的消息。汪在会上提到了京津唐渤张(北京、天津、唐山、渤海湾、张家口)地区集中出现了异常现象,并预测7月22日至8月5日之间,京津唐渤张地区将有5级以上的地震,下半年至次年,华北可能出现8级地震。

陆吉康也从其他渠道听到了唐山会议上汪成民的预测消息。青龙县科委的地震信息还来自于青龙中学和青龙气象站的两个地震群测点以及青龙以外的其他交流渠道。1976年5月后,两个群测点的数据均出现大幅度上升,7月17日又发生“莫名其妙的指针跳动”。所以在7月19日至24日,陆吉康先后到过北京、唐山和山海关求证消息。他到北京找国家地震局,却看到墙上都是大字报。“‘四人帮’夺权,胡克实(时任国家地震局党委书记)靠边站了。我没有打听出任何消息,人家也不感兴趣。”陆吉康还拜访了北京市科技局和位于北京西北鹫峰的白家疃地震台,了解到一些5级左右地震的内部预报信息。他听说有专家从气象异常的角度预测有7级地震的可能。唐山二中和山海关一中的群测点同样有地震预报。山海关一中的物理教师吕兴亚甚至告诫说,7月26至28日可能是危险期。

群防大动员

1976年7月23日至28日,青龙县正召开县委第五届七次全会和农业学大寨会议。而京津唐渤张地区将要发生地震的消息,从科委汇报到县委常委马刚,再到县委书记冉广歧。

1976年7月24日,青龙县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在听取王春青的汇报后,常委会作出了三项决定: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加强地震知识宣传;要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1976年7月25日,陆吉康带着多方求证的消息回到青龙。青龙防震部署在当天正式展开。此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仅剩3天。

县政府公开发布临震警报,县委临时作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各公社、县直各单位随即都召开了紧急会议,从公社干部到大队,再到生产队,进行防震抗震部署。多数公社广播站连续广播地震知识,传达县委决定,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群众晚上不关门,不关窗。学校在操场上课,商店在外边卖货。

青龙还对重点工程、仓库等重要设施责成专人检查,县委书记、副书记还深入到八一水库。有的公社还集中基层民兵巡逻值班。陆吉康说,由于官方并没有预报震情,县里自己决策动员防震是有很大政治风险的。所以大家将抗震和防汛结合起来,避免决策风险。

县里按照“防汛抗震”的提法往下传达。当时7月正值汛期,防汛演习照常进行,可以提高民众警觉性;而之所以可以出动民兵巡逻,也是因为防汛工作政策允许,而抗震没有此项许可。科委同时也要求,在县内不设地震棚,保持道路畅通。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7月27日晚上,青龙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在“800人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震情和防震减灾动员工作。

青龙奇迹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地震爆发,很快波及青龙。

“震后,我马上观测地震对青龙的破坏程度。”陆吉康骑了辆自行车围着这个南北皆山,近靠河滩的小县城走了一圈,从东到西几分钟的路。他发现道路没有堵塞,人们都逃出来了,而房子大部分没倒塌。“青龙的房屋几乎都是木结构平房,正房不容易塌,有些偏房倒塌。”青龙县发电厂照常发电,但工人已经出来了。他回到科委办公室,拿起电话就往电话局打。他要求接线员往周围城市接电话,接通就行,接不通地记录下来。结果,青龙南边的滦县接不通,唐山接不通,迁安接不通,迁西还能接通;以北地区的建昌、凌源都能接通。“西北方向的宽城还问我们怎么回事。这一判断就知道南边地震了。”

第三天,青龙县的河滩地上共有2架次直升机降落。而震后第一支赶赴灾区河北迁安的医疗队,就是青龙县派出的。灾后青龙县民政局统计,青龙在地震中只有一人死亡。唐山超过24万人遇难,青龙近40万人民的生命得以保全。青龙创造了奇迹。

记录片

编辑

30年前(1976年)的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是近百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痛的一幕。为了缅怀在那场灾难中消逝的生命,展现唐山人民在灾难中表现出的坚毅不屈和人性的光辉,2006年5月,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摄制组重访了这座城市,制作了10集纪录片《唐山大地震》。在上海电视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片主创人员讲述了他们在拍摄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据该片主创人员介绍,为了全方位、多侧面地重现那段历史,从2005年开始,摄制组就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当年大地震的亲历者。消息发出后,在短短一个月里,便征集了3000多名亲历者。在摄制组最后采访拍摄的120多位亲历者中,有当年奔赴唐山抗灾的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有舍己救人的搜救队员;有陷入绝境后奋力自救的市民;有顾不上救自家儿女而先帮助他人脱险的母亲。该片正是通过这些平凡人,真实、全景式地再现了唐山人民在灾难面前坚毅不屈的精神,表现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善良真情。

专家访谈

编辑

事前准备应充分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的李宗浩会长,李会长曾亲身参与唐山大地震后的医疗救援,又从事救援医学工作,对大灾害之后的救援,李会长不但有切身的经验也有专业的认知,欢迎李会长的到来。

可以不截瘫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访谈是唐山地震30周年的系列访谈之一,所以也先从30年前的那场灾难开始。先问一下李教授,当年唐山地震的时候,您也亲自参加了救援,您是几号到的唐山?

李宗浩:唐山地震那一天,7月28号早上凌晨,那个时候我在北京急救中心的前身北京急救站,我被地震震醒了,也不知道哪里发生地震了。后来才知道是唐山地震,过了几天我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北京市革命委联合组织的救援小组,我主要面对大批伤病人员的捡伤分类,大灾害后,最重要的是捡伤分类,不是一个一个病人治疗抢救,这个重要,但是更重要,就是在短时间之内,这么有限的急救资源,这么有限的力量,面对大批的伤病人,怎么细分,掌握轻重缓急。我主要做这个工作,大部分工作是在临近唐山的周围把重病人进行捡伤分类。

主持人:面对这么多的死伤人员,怎么能迅速分辨出这个类别呢?

李宗浩:这个当然是有经验的医生来处理了。我应该算是比较有经验的医生。把这些伤病者,按照轻重缓急,分作四类,红黄蓝黑,黑了就是死了,红的是最重的,黄的是其次,蓝的稍微轻一些,那个时候一部分人被运上火车,重的,就在北京、天津这些地方,天津当时也是受灾比较重的,有幸的就送到远的地方去,伤员这么多,集中放到北京是不可能的。全国各地都放。

同时因为我是一个急救医生,很危重的伤员我也进行抢救,大量的病人是破伤风和气型坏疽,伤口如果很深很脏在这个情况下会感染上厌氧细菌。因为它有一个潜伏性,过两三天之后显现出来,得了破伤风的病人会抽风,抽风很厉害,而且在火车上一颠簸这个抽风就更厉害。

所以送到火车上以后,有时候重的病人我在火车上处理一下,还有一个气型坏疽,发出一个恶臭的味道。你现在让我回想都能回想到,很强烈很清晰的场景。

主持人:你当时看到这种场景时心情怎样?

李宗浩:我们那个抢救组,应该说我比他们见多识广了,过去在和平时期,正常情况下见不到破伤风和气型坏疽的。在抽风很厉害的时候,有时候转移不了,这个给我的感觉,很伤心,也许已经当时见的太多了,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破伤风和气型坏疽。一般和平时期的人都见不到。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截瘫病人。

主持人:据说当时在医生做手术的外面,都是一层层叠起来很高的断胳膊断腿的。

李宗浩: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我那个时候是指挥,指挥者就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应该送到火车上,而且很重的病人就送到火车,火车上问题就比较大了。

火车主要是货车比较多,条件很差,天气又很热,因为重的病人肯定要把他弄出来,当地处理不了,后来我大量的时间在火车上,火车上印象很深的就是处理了很多的破伤风病人,因为火车一动,破伤风病人就抽风很厉害。如果火车继续开,继续抽风就会窒息而死。所以这样的话,有的可能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放在附近的医院。

主持人:医生在处理破伤风病人时候是不是也容易被感染。

李宗浩:我们也没有想得更多,自己没有伤口问题不大。这个破伤风的感染和气型坏疽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有一个伤口,这个伤口口径比较小,曲曲折折的,而且非常脏的伤口。为什么地震很容易发生,因为地震很脏,整个土壤这个几厘米以下的这个细菌很多的,土壤表面的这种细菌还比较少,过去我们说铁锈的钉子,伤口要插进去,伤口很窄,这样气型坏疽就比较厉害。

主持人:救治过程中,有没有救护人员因处于无防护状态而被感染了?

李宗浩:这个我还没有发现,时间长了大家麻木了,已经看惯了,真正安静下来,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我自己而言,我刚开始也没有见到过那么多,再加上我毕竟还是头,那个时候我30多岁,所以那个时候毕竟我也见的比较多。刚开始那么多,到后来稍微安静下来。对我影响最深的,恐怕心理障碍的这个受伤害比较大一些。

主持人:唐山大地震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心理救助这一块。

李宗浩:对,就我个人和周围同事来讲,最最心理受到损伤的,就是那些截瘫病人,截瘫病人房倒塌下来,一般脊椎都受到损伤,脊椎受到损伤完全发生截瘫的不是很多,我没有明确的估计,一般来讲就一部分,一般来讲现场搬运不好,这么一弄一扶,你拉胳膊我抬腿,甚至让他走几步,这样的话,脊椎的损伤就重了。相当一部分截瘫病人,是由于我们现场的搬运护送不恰当而造成的,这样的人挺多的。

而且,你也知道一旦发生,已经死了的人死了你没有办法,唐山地震死了24万3千人,伤残,有时候血淋淋的伤对医生来说司空见惯了,然后比较重的就是破伤风和气型坏疽,对于我来讲,心灵上受到阴影的,心灵上最不能承受的是见到了大批的截瘫病人,为什么呢?截瘫病人你看不到他鲜血淋漓。但是一个截瘫病人是终生的不幸,从家庭到社会带来成本的负担,这是地震最常见的,如果我们抢救及时,现场抢救得当,不需要更高深的技术,只要懂得怎样把病人伤员放在平整的木板上,尽量不要变动,这样相当一部分可以避免发生,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那个时候,尤其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知识也没有普及,很多病人因为我们的救护不恰当而截瘫。

我印象最深的是,坐在火车上,看女的还比较多,想起来还比较难受,快到北京了,妇女们窃窃私语,本来在车上都很安静,快到北京了,她们相互说着我们能见到天安门了,我们能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了,而且那个时候还有人喊毛主席万岁,那个时候也很感动,但是很快车厢里就死一样的安静,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已经不能再走路了,这种想法已经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就都沉默了。这个时候我特别难受。觉得这个火车往前走,这个车厢非常的安静,像死一样的安静,这些人们大部分都是女的。

主持人:为什么大多数是女的呢?

李宗浩:我也不知道,反正女的男的都应该有,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很平静。我曾经写过一本书《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手记》。里面就写到这部分,车身单调的声音,也不知道车把他们带到何处。她们问我们医生“我们要到哪里去”,我说我也不知道,铁轨在向前方无尽头延伸。他们今后的命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后来我就讲,在我今后急救生涯中,我一定尽我最大努力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普及救护知识,不要尽量发生截瘫,这个不是很高深的行为,大家要重视这个事。

后来唐山地震的截瘫伤员,唐山地震抗争救灾20周年时我找到了一个。我经常跟他们讲这段事情,我说他们很了不起,我说华北是一个大平原,那里的人能够容纳一切,心胸很开阔。

主持人:你为什么要再去找这些截瘫病人呢?

李宗浩:因为对我心灵的震撼太大了,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医生,看到发生这样的事情,特别特别伤心,死的已经死了。气型坏疽危险性很强也是可以挽救的,破伤风也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但是截瘫病人有很多是我们可以避免出现的,他们的这种宽容,他们遭受到沉重打击的这种承受程度,让我感动又难过。地震20周年时,我找到一位叫做张胜兰护士,她就是在唐山地震中被高位截瘫的。

主持人:她是因为在救别人的时候,伤害到自身健康,被截瘫的吗?

李宗浩:不是,这是原来空军福建漳州部队的一个护士,她原来护理过两个高位截瘫的护士,很不幸的是,她到唐山结婚去,就不幸发生了这个地震,把她压在里面,她丈夫是空军飞行员。他们关系直到现在都很好,我特别受感动,我本来今天要请她来讲,她因为感冒发烧没法来,她就是地震发生以后,人家把她从窗上抬出来,抬出送到附近的小医院,这个医生也不是恶意,也是属于知识不好,给她牵引振幅,她当时疼晕过去了,后来就失去知觉了。本来她也是有机会不截瘫的。

唐山地震20周年的时候,我在北京武警总医院搞了一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关影视

编辑

电视剧

【中文剧名】: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时间_地震历史简介发布

唐山大地震电视剧封面

【集数】:22

【首播时间】:2005年

【导演】:郝冰

【演员】:李雪健张延黄海波贾一平宾洁黄梅莹陶海谷智鑫

电影

【片名】:《蓝光闪过之后》

【外文名称】:TheyHaveFamily

【导演】:傅超武高正

【编剧】:高型孟森辉

【主演】:赵联张伐冯笑李再扬李兰发

【上映时间】:1979年

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时间_地震历史简介发布

蓝光闪过之后

【地区】:中国大陆

【色彩】:彩色

【类型】:剧情片

【片长】:110分钟

【胶片长度】:11本

【制作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国]

【介绍】:一部以唐山大地震为原型,反映地震灾难及救灾重建的电影故事片。蓝光,指地光,一种地震前兆。

片名:唐山大地震

地区:内地

上映时间:2010年7月22日

类型:剧情

语言:国语

导演:冯小刚

作曲:王黎光

主演:徐帆李晨张静初陈道明陈瑾陆毅潘虹刘莉莉张国强

影片介绍

同名小说出自原籍温州的华裔女作家张翎之手,讲述了一对龙凤胎姐弟因唐山大地震而改变的命运。

小登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才七岁,她和弟弟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母亲费尽千辛万苦在废墟里找到他们,却要面临两个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虽然两个孩子最后都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心灵的创伤却比“余震”更难以驱散……

冯小刚的新片《唐山大地震》下月即将开拍。这部从剧情到演员都“不能说”的电影,昨日在上海召开记者会,投资方华谊兄弟将与娱乐科技公司IMAX合作,将《唐山大地震》打造成中国第一部IMAX电影。有如此强势的银幕效果支持,冯小刚对《唐山大地震》的市场反应格外有信心,他说自己希望尽量把该片总成本控制在1.5亿元,但票房目标则是5个亿。

幕后花絮

冯小刚力争卖过5个亿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围绕一个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7岁女孩展开,讲述了“她在经历了这场侵吞了20多万条生命的天灾之后,经历的人生转折和内心变化”。该片将于2010年7月28日在中国首映。同时,还将突破传统,利用数字转换技术打造成70毫米的格式,在亚洲、北美等地的IMAX影院公映,成为第一部使用IMAX技术的中国主流商业电影。

记者会上冯小刚介绍说,剧组正在唐山搭景,将全面复原1976年前的唐山。“不过下个月我会先在杭州开机,拍唐山大地震后的情况,否则时间来不及。”虽然主演名单已经确定,但冯小刚说,由于宣传策略,暂时还不能公布。尽管冯小刚也曾成功转型,拍摄《集结号》此类战争片,但媒体对这位贺岁片导演能否拍好地震题材,依然充满怀疑。对此,冯小刚却是完全不担心:“不同题材的影片,有不同的拍摄方法。我有信心拍好。《唐山大地震》会是一部感人的电影。”为了证明自己的信心,冯小刚还在现场算起了账:“这片子现在预算是1.2亿元,加上宣传费,大概1.5亿元。那我得卖多少才能回本,韩总?”坐在观众席的中影集团总裁韩三平镇定地回答:“3.3亿元吧……”“那我力争这片子卖过5个亿。”冯小刚放言。

始于唐山结束于汶川

因为《唐山大地震》有部分杭州方面的投资,因此该片的女主角在身份上会被设定为“杭州背景”。据消息人士介绍,这个女孩可能是“一个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在杭州生活”,也可能是“一个杭州医疗队的人去了汶川大地震救险”。

虽然冯小刚力证《唐山大地震》不会在四川取景,也并非记录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但据消息人士介绍,该片还是与汶川地震不无关联,全片的时间线索从唐山大地震开始,结束于汶川大地震,讲述了一个女孩跨越32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唐山余震

编辑

唐山余震持续至今

强度渐弱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0年3月6日10时49分许,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1分钟后,11时许,该地再次发生4.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9.7°,东经118.5°,震源深度为15千米。唐山市有明显震感,北京东部地区有轻微震感,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三月6日下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6日上午10时49分许、11时许发生在唐山地区的两次地震,均为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中的正常余震活动,不会再有强震。

陈建民说:“6日发生的两次地震,都是唐山大地震系列衰减活动的一次小的正常的起伏活动。如今距离唐山大地震已有34年时间,再有余震,强度也不会大。公众不必恐慌。”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04-0918:51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北纬39.5,东经118.2)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

2020年12月24日09时32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北纬39.76度,东经118.47度)发生2.9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5]

归因

编辑

唐山大地震地震造成的大规模伤亡和损失主要归结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突然性。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很少建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而且整个城市位于相对不稳定的冲积土之上。

唐山2012年5月28日又发生地震

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北纬39.7度,东经118.5度)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北京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天津亦有震感。唐山市地震局新闻发言人郑湘军称唐山市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中新网唐山2012年6月18日电(白云水付立冬冉芃)据河北省唐山地震台网测定,2012年6月18日03时05分13秒,在北纬39.6度,东经117.6度处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境内,距离唐山市玉田县5公里。

据唐山市地震局新闻发言人郑湘军介绍,天津、北京、廊坊市香河县、唐山市玉田县、遵化市等地震感明显。

郑湘军说,监测显示,此次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较弱,有历史记录以来未发过5级以上地震,1970年以来,该区域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3次。依据唐山市地震局与河北省地震局会商结果,认为此次地震为孤立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近期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据现场调查,唐山市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房屋受损,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产生影响

编辑

7·28唐山地震

唐山地震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震级大,灾害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级救灾。成立各级指挥部,以解放军为主体对口支援,有组织地进行自救、互救活动。十余万解放军官兵紧急奔赴灾区救援;全国各地5万名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紧急集中,救死扶伤和运送救灾物资;危重伤员由专机、专列紧急疏散转移到11个省市治疗。

强烈的地震使交通中断,通讯瘫痪,城市停水、停电,抢修通讯、供水、供电、恢复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是唐山救灾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央据此迅速布置了各专业系统对口包干支援的任务。邮电、铁道、交通、电力、市政建设等部门立即行动,保证了上述系统工程恢复和重建的顺利进行。地震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阴雨连绵,疫情严峻,唐山防疫工作采取突击治疗、控制疫病传染源、改善环境、消除病菌传染媒介、预防接种、极大的提高人员抵抗力的综合措施,实行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土洋并举的办法,把疫病消灭在发生之前,从而创造了灾后无疫的人间奇迹。

震后恢复

编辑

震后,国家用于唐山恢复建设的总投资为43.57亿元。历经7年的建设,唐山建成一座功能分区明确、布局比较合理,市政建设比较配套,抗震性能良好生产、生活方便,环境比较优美的新型城市。震后的建筑物均达到了八度设防,“唐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

2008年,唐山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00亿元,人均GDP4万元,全部财政收入420亿元,均居河北省首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00元和7000元,人民生活接近全面小康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7-01 09:33:20
下一篇 2023-07-01 09:36: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