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很多影视剧里,古代的名著文献里,会把医生叫做“大夫”“郎中”,而有些时候又会看到,很多官职的名字也叫做大夫或者郎中。但是,医生和官职毕竟是两回事,一个治病救人,一个治理国家,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郎中在古代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来会演变成对医生的称呼呢?
在古代,郎中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指医生,而是指一种官职。他是皇帝从官的通称,其职位原来就是陪同和护卫的意思。他主要待在皇帝身边,陪同皇帝,随时给皇帝提出一些建议,任皇帝差遣。那么郎中这个指医生的称谓,又是怎么样得来的呢?其实郎中这个官职起源的时间非常的早,在战国的时候就有了这一官职。《韩非子》中就有关于这个官职的记载。
到了隋唐的时候,在各司和侍郎之下的官员,就设置为郎中。在清朝的时候,六部以下设立各司,每个司的长官就是郎中。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这种官职正式的被废弃了。杭州除了有官职的含义之外,在宋朝的时候还可以称,随从或者执事人员为郎中。比如在水浒传中也有记载,其中施恩对武松说,这几位是郎中,都是张都监相公派来的。
郎中最早被称为医生是在民间,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民间的郎中,说是医生,其实更多的是一些卖药治病的人。比如说,就像扁鹊,还有华佗这样的人,在民间,他们都被称为郎中。
在宋朝的许多资料中,就把郎中称为给人治病的人。那么为什么古代会突然的把医生叫做郎中呢?这原本是一种官职,为什么会突然的改变呢?其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因为医学技术并不是很发达,到时候就能治病的医术大多和巫术联系在一起,医术和巫术就合称为了巫医。
在唐朝的时候,许多皇宫里的御医为皇室治病,取得了十分大的功劳,皇上为了表示,对他们额外的赞赏,就把这些巫医称为郎中或者大夫,也有民间为了表示尊重,改变了对医生的称呼。医生被叫做大夫,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