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
林升
出处
宋诗三百首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类型
忧国忧民
课本阶段
五年级上
主题
讽喻、感伤、悲愤
城市
杭州
河湖
西湖
创作年代
南宋
题临安邸
播放
锁定
宋代林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
shān山
wài外
qīng青
shān山
lóu楼
wài外
lóu楼
,
xī西
hú湖
1
gē歌
wǔ舞
jǐ几
shí时
xiū休
2
?
nuǎn暖
fēng风
xūn熏
3
dé得
yóu游
rén人
zuì醉
,
zhí直
4
bǎ把
háng杭
zhōu州
zuò作
biàn汴
zhōu州
5
。
目录
1原文2注释3译文
4摘要5作品赏析6创作背景
7作品评价8作者简介
注释
1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2
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3
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4
直:简直。
5
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6]
译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7]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7]
摘要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时政讽刺诗,说的是诗人在杭州生活时,看到眼前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心里想到的却是北方的大片国土都让金国占去了,可眼下统治者却不思进取,不想收复河山,一味在杭州饮酒作乐。所以,整首诗里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着怨恨和愤怒的。[4]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此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2]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5]。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1]
作品评价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左振坤:作者深切地关注着祖国的命运,对沉迷于歌舞生活,全然不想收复北方失地的南宋统治集团,予以辛辣的讽刺,表现了爱国者对他们的愤恨。这是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名作,为后世广为传诵,并常用以鞭笞醉生梦死者。
天津大学刘永生:短短四句,以景喻情,情中有景;用把西湖的美丽和繁华渲染足够的手法来反衬出作者的愤怒与忧虑,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强烈很多了。[3]
作者简介
林升
林升(1123年~1189年),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其作品《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被纳入小学课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