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

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

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今天我们就从

古人的称谓和日常的社交礼仪

来看看中国的“礼”

古人的称谓

称谓是社交礼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对此尤其重视,什么时候称名,什么时候称字,怎么尊称别人,怎么谦虚的称自己,都有基本规则。

父母、儿女、兄弟间的称谓

1.家严(家君、家尊):旧时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2.家慈: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由严父慈母而来。

3.高堂:古代称父母。

4.膝下:古代儿女与父母通信时用的敬辞,书面语。

5.泰山:妻父为泰山。

6.东床:女婿为东床。

7.犬子:对小儿的爱称或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8.伯仲叔季:古时兄弟间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最末为季。

9.息女:年幼弱小的子女。

对别人父母、兄妹的称谓

1.令堂: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母亲的敬称。

2.令尊: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3.令兄:用于古时称呼对对方哥哥的敬称。

4.令弟: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弟弟的敬称。

5.令妹: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妹妹的敬称。

6.令坦: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婿的敬称。

7.令郎: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儿子的敬称。

8.令爱:用于古时称呼古时对对方女儿的敬称。

9.千金:用于古时称呼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有金贵之意。

对男子的称谓

1.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也是对学问居高者的尊称,相当今之“先生”,如孔子、孟子等。对人称呼时相当于“您”。

2.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

3.丈夫:古称成年男子,不专指女子配偶。

4.父:古代男子的美称,在字后加“父”或“甫”表性别,或对老年人的尊称,如渔父。

5.甫:通“父”。

6.须眉:男子为须眉,因古人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以此代称。

对妇女的称谓

1.裙钗:旧时为妇女的代称,以服饰借代。

2.拙荆(山荆、荆室):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荆钗布裙为贫寒人家妇女而穿,故以此代称。

3.姥:古代称老妇人。

4.妪:古代对年龄大的妇人的称呼。

5.媪:古代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呼。

更多称呼可点击观看文章古人对女性的35种称呼您都了解吗?不过第34种千万不要再用……

表示谦卑的自称

1.鄙人:表谦卑的自称,本指住于郊野之人,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后常用以表示地位不高见识浅薄的自谦。

2.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常以此自称表自谦。

3.不肖:旧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能耐,不能继承祖辈德行。

4.愚:自谦之词。

表示尊敬的称谓

1.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对方的女儿)、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2.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3.先: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4.太: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5.圣: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6.拜: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7.奉: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回复,多用于书信;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8.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9.恭: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10.垂: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11.贵: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趁对方学校。

12.高: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13.大: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14.敬: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5.请: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16.屈: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7.光: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18.俯: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19.华: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20.老: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现代尊称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21.叨: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22.雅: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23.玉: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24.芳: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古人的社交礼仪

日常用语篇

头次见面用久仰

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

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用包涵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请人帮忙说劳驾

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赞人见解用高见

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先走用失陪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等待客人用恭候

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

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

答人问候用托福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问人年龄用贵庚

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

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

招待不周说怠慢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请人收礼用笑纳

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

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

别人赞扬说过奖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向人祝贺道恭喜

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

暂时充任说承乏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古代宴请篇

一、筵席

古人宴飨形式称作筵席,以铺在地上的坐具而得名。所谓“筵”,就是铺在地上的苇蒲编织物,而“席”则是置在“筵”之上、质料更为细密的萑草编织物或皮料。隆重的筵席周长有一丈六尺。礼书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考究的席以帛缀边。

二、座次

古人筵席席面一般是4人,一个方向一个人。设在“堂”上的筵席比较正式,座次一般以南向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多以东向为尊,故主宾在西,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分别在北、南、东,东座为末座。

三、食前礼

食前要“摄衽盥漱”。摄衽是系好衣带,整好衣襟,衣冠整齐入席;盥漱是洗手漱口。古之习惯,用手抓食,手宜洁净。这既是卫生要求,也是一个人的修养所必须的。直到今天,我们仍坚持饭前洗手,是与古礼一脉相承的。

四、摆食

宴席上的食品摆放要遵循礼制。官员、贵族享有特权,食品丰盛、摆放讲究,列鼎(煮食器物,三足两耳)而食,如诸侯用九鼎配八簋(guǐ,盛食器具,圆口两耳),卿和上大夫用七鼎配六簋等;还有“上大夫八豆(高座盘),下大夫六豆”等等。

古人与今人相同,惯用右手,所以就将胾(zì,肉块)、菜、羹、酒、醯(xī,醋)、酱等方便食用的东西放在右手边,而把殽(xiáo,带骨的肉)、脍、炙、葱、饭等相对麻烦一些的食品置于左手附近。古人凭俎案而食,人各一份,与后世的合桌共餐不同,故“其设要方”,即食品摆置要方整。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五、进食

进食前,先象征性地荐祭先人,称为汜祭,或遍祭、周祭。进食次序:先食后饮,先菜后肉,先饭后果品。

入席之后要看主人示意或动作,不能贸然食之。这一点,今天仍是应当遵循的礼仪。

天子、诸侯以及贵族的宴席,还要演奏音乐。当时常见的音乐,就是敲击钟磬。再加上在鼎里煮肉供食,这就组成了一副钟鸣鼎食的壮观进食场景。在进食过程中,宾主择吉言祝酒致辞,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与今人在宴会上讲话、祝酒,为友谊、健康干杯,实际是一回事。

过去,主人以酒敬客,称为“献”,献用醴(lǐ,甜酒),客不能尽饮,仅品尝一下而已。劝客饮酒,称为“酬”。客以酒还敬主人,称为“酢”(zuò)。饮而不相酬酢,称为“醮”(jiào)。古时已有以酒相罚的习尚,称为“浮”。

六、餐饮具

至春秋战国时期,抓食习俗越来越少,餐具、酒具已得到全面推广,现今餐具中的碗、盘、盏、杯、壶等以及勺、刀、叉、箸(筷子)等,都已成为百姓家里的寻常之物。后面说的“饭黍毋以箸”,大概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箸主要用于夹菜,不像后世筷子使用得那么广泛。另外,至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器皿,普通人家多为陶制、木制,而贵族阶层则用铜、漆、玉、金等制做。

古人对用筷的忌讳还有很多,包括:

“仙人指路”是指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的拿筷子方法。

“品箸留声” 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 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

“击盏敲盅 ”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

“执箸巡城”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

“迷箸刨坟”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

“泪箸遗珠”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 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

“颠倒乾坤”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

“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

“当众上香 ”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

上述用筷礼仪禁忌大多留存延续至今。记得小编因拿筷子是“仙人指路”被老爸敲打了很多次,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犯过上述这些忌讳而被家长“收拾”过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让我们笑一笑。

鄙人什么意思_古人的社交礼仪日常用语

我国是“礼仪之邦”

纵观历史

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

举凡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只要我国人生活中所能碰见的事

具体到衣食住行

生死嫁娶等

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

篇幅有限

在这里小编就不一一列举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7870133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6-02 09:56:23
下一篇 2023-06-02 09:58:3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