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8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成功在北京鸟巢开幕。
这场由张艺谋为主导演的开幕式,将2000多年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与5000年的璀璨中华文化交相辉映,谱写了人类文明气势恢宏的新篇章,也宣示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夜幕之下,这场别开生面的开幕式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但不同于今日的辉煌,几十年之前,中国还是一个备受欺辱的国家。
综合国力跟不上,申奥之路自然坎坷曲折。
更令人唏嘘的是,直到今日人们才意识到:原来中国本可以在15年之前就首次举办奥运会。
为什么中国在15年前竟和申奥成功失之交臂?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背景在1993年的申奥关键时刻惜败悉尼?
随着真相一点点展露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也目睹了那深不见底的黑暗。
崛起的大国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
1978年的改革开放,更是春风一样席卷了祖国大地。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双管齐下的中国稳步走向了强国之路。
众所周知,综合国力的增强无疑会带来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国际赛事的主办权往往是国际地位被认可的体现。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4年,中国北京拿到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的主办权。消息一传出,乐不可支的全国上下都忙不迭的开始为六年以后的亚洲盛事做准备。
自那以后,几乎每天的晚间新闻都要播报关于亚运会准备进展的消息。无数激动的人们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自己的国家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吸引各方来客,享受这一场赛事。
一排排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纵横交错。看着亚运村一天一天的建起来,城市系统一天一天的完善起来,电视机前的全国人民心里也一天天的激动起来。
能拿到亚运会举办权,对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国家领导,都是头等大事。邓小平就曾多次对亚运村建设进行视察,甚至亲自监督进度。
小平同志
“我们一定要加把油使劲干!”
即使年过七旬,邓小平的声音依旧如春雷般洪亮。
看着挺拔整齐的楼房,先进完善的设备,邓小平看入了神。能够看到中国走向今日的繁华,他的内心全是欣慰。
“要不咱们也去申办奥运会吧。”恍惚之间,他喃喃说道。
时任亚运会总负责人的伍绍祖听到小平同志云淡风轻的说出这么一句举足轻重的话,可是吓了一大跳。
伍绍祖
要知道,1990年亚运会才刚刚结束,来年就要提交举办奥运会的申请书。这就意味着要紧锣密鼓的连续安排,两个国际重要赛事的准备工作,只怕时间不够。
但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邓小平心里很清楚,彼时的中国就像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急需一股新鲜的力量来扶持其在国际竞争场上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迅速,已经不同于往日看人眼色,低眉顺眼的卑微。
不仅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工业和现代市场体系也日益成熟。一个国际平台就能够最大化的将全世界的目光吸引至中国,这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展上。
小平同志
奥运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能够迅速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知名度,甚至让许多原本毫不起眼的小国家一夜之间挤入大国之列。
1964年在日本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彻底帮助日本走出了二战失败的阴影。
从此,日本不仅在经济上快速腾飞,更是靠着奥运场馆“没有任何垃圾”的宣传造势,使得其国民素质和城市形象在全世界人民脑海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
1988年在韩国举办的汉城奥运会也成为了韩国力挽狂澜的契机。奥运会之后,世界级企业的投资接踵而至,使得韩国的经济快速复苏。
然而,申办奥运会并不是想象中的过家家。申奥必须经过提前申请、奥委会的筛选、各国代表团的轮轮投票,层层筛选之后才能选出设施先进,态度良好,国际关系友好的“六边形战士”举办方。
即便面对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如坐针毡。但由于在国际外交上,我们一直跟随毛主席说过的“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交好”的原则,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也日益增加。
毛主席
伍绍祖明白邓小平的心思,也毫不畏惧任务的艰难。1991年1月,中国代表团按时提交了奥运会举办的申请书。至此,中国就开始了其漫长的申奥之路。
但没想到这个过程竟是如此的一波三折。
来自西方的阻挠
比赛中,当落后的选手开始奋力追赶时,最感到焦急的往往是领先的选手。
西方国家眼见着这条沉睡在东方的巨龙正在逐渐苏醒,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纷纷急了眼,想着法子阻拦中国成功申奥。
舆论轰炸、暗中威胁…这群不知好歹的家伙软硬兼施,不惜一切代价想要阻挡社会主义国家的脚步。
然而我国代表从始至终淡定自若,只是坚定的对外重复:
“我们会用事实证明一切。”
中国向来不遮遮掩掩,说到做到。在提交的申请书当中,中国用真诚的态度和强大的国力获得了奥委会的青睐,经过了层层筛选,终于来到了最后的投票环节。
1993年九月份,蒙特卡洛。湛蓝的天空倒映在镜面般清澈的湖水中,洁白的船只停泊在这座被流动的音乐和自由包裹的地中海小城边。
然而,面对这此等美景,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何振梁却一点都欣赏不来。他望着远处,暗暗涌动的乌云,心想道,这便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何振梁
眼前等着自己的,必定是场恶战。
何振梁的担忧并不无道理。在中国北京进入决赛圈之后,许多西方国家看着曾经被自己踩在脚底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一步一步的粉碎他们的垄断地位,纷纷慌了神。
首先忍不住出手的是英国。
在美国的怂恿下,从日不落帝国沦落为败寇的英国眼见自己往日的殖民地如今试图在申奥上淘汰自己,更是不甘心。英方代表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讲话呼吁各国代表将票投给澳大利亚。
结果这一招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中方早已习惯了国际赛场的险恶,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忙申奥运。
眼见中方代表坐怀不乱,美国决定亲自出手。一不做二不休,美方代表开始在各大重要场合中,试图将“中国申奥”和“违反人权”相结合。
然而,这并不是一出成功的文字游戏,很快就迎来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反感:“这是体育,不是政治。”
气急败坏的西方媒体见事已至此,只好手出下策。他们通过恶意剪辑时任北京副市长张百发的采访,表示中国声称如果申办不成功,就要“报复性抵制”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次连萨马兰奇主席都被惊动,甚至亲自跑去询问何振梁消息是否属实。
萨马兰奇主席
虽然好在最后是虚惊一场,但得知西方为了搞垮自己不惜一切手段,何振梁心里也忍不住打起了鼓。
走进会场的那一刻,他心里意识到,中国北京申奥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阴谋深似海
1993年9月22日,最终投票日的前一天。三个男人在餐厅角落的一张椅子面前坐下。
他们可不是什么来喝下午茶的普通人:肯尼亚,乌干达和澳大利亚的申奥代表。
时任澳大利亚代表团团长的考兹很清楚面前这两个舔着笑脸的代表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两个非洲小国一直发展不起来,希望借助西方国家的力量缓解自家的经济危机。
考兹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两个国家。但是他很清楚,这两个代表或许可以成为自己反对中国申奥的棋子。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反常态的答应两位代表的邀请。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考兹从包里拿出来了两沓美金,不由分说就满脸堆笑的塞给两个人。
两位来自非洲的代表哪一口气接下过这么多钱,忙笑着道谢快步离开了。只留下考兹一个人静坐在角落的阴影里。
正如考兹计划的那样,他出钱给两位代表,两位代表将自己的票投给中国以外的国家。
在正式投票的那天,尽管前三轮投票中国都遥遥领先,但是大多数落选的国家随后就将票投给了中国以外的国家,这使得中国领先的地位不断下滑。但好在中国也获得了不少支持,所以好歹挺到了决赛圈。
最后环节,在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北京和澳大利亚悉尼的三角对决中,曼彻斯特首先败下阵来。
胜利在望,何振梁却提不起精神,因为他清楚,那些落选的国家最后一定会有不少站出来反对中国。
悉尼指不定最后就超过北京了。
果不其然,悉尼爆冷门逆袭北京,以两票的优势夺得了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当萨马兰奇宣布获胜者是悉尼,澳大利亚代表满脸骄傲的发表感言时,何振梁的心彻底凉了,他只想狼狈的逃跑。
铩羽而归的中国代表团无颜面对全国人民。
他们知道许多人日日夜夜守在电视机前,就是为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就是为了北京成功申奥的好消息。事已至此,不少人在电视机前默默流泪,感叹着命运的不公。
伍绍祖第一时间赶到邓小平的办公室。
沉默片刻,他略带哭腔的说道:“我对不起国家对我的信任,请对我责罚!”
伍绍祖
邓小平的内心无疑也是沉重的,但是他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说:“没事儿,这次不行,下次一定可以,你还要继续努力。”
面对这次中国申奥失败,邓小平清晰的分析了原因。虽然中国开始发达起来了,但是发展的力度还不够。
待到哪一日,中国的综合国力成为了草原拦不住的野火,举办国际赛事就会轻而易举。
本以为中国申奥失败的结局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1999年1月22日,“澳大利亚代表收买两位非洲代表”的消息传出。
就像火花落入尘间,该报道瞬间点燃了国人的愤怒。
人们这才知道深奥背后并不仅仅是实力的硬碰硬,更是利益的勾结与交换。
即便澳大利亚代表行贿的消息人尽皆知,但由于证据不足,代表考兹又对外一直宣称“只是拨款援建,并没有其他不良意图”中方也只能作罢,心不甘情不愿的将眼前的机会拱手相让。
当时的国家掌舵人邓小平深知,国际交易场的水之深和人性之黑暗。
小平同志
这场仗,大家都尽力了,但功力还是不够,还得努力加油干。
于是,中国人民便响应号召,再一次投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1999年,不服输的中国代表团再次提交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申请书。
这一次,中国在国际赛场上大获全胜。
以往来势汹汹的西方势力眼见着中国愈发强大,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乖乖作罢。
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拿着密封的信封缓步走上演讲台。台下的中国代表满怀信心:时隔六年,信封里的赢家必定易主。
正如他所预料,“中国北京”的名字响彻了整个会场。
消息传到国内,“北京申奥成功”立马占了各大媒体新闻的头条,举国欢庆。
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奔走相告,分享着这一喜悦。
新一天的朝阳正冉冉升起,中国也逐步走向光明。
十年之后,震惊世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为了奥运会历史上最出色的开幕式之一;
又十四年之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一切:中国早已今非昔比。她抛下了历史的束缚,展开自己宽容的怀抱,迎接着各方宾客纷至沓来。
如今的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即便世界仿佛摇摇欲坠,我们也依旧坚信:
只要14亿中国人一颗心,我们最终一定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