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水至清则无鱼”,相信大家对它也都不陌生,也比较好理解。从字面上来看,意思就是说:太过于清澈的水,便没有鱼能在其中生存。其实还有下半句,而且,这下半句才是精华,蕴含了为人处世之道,是古人的智慧总结,对于人生有着很大的启发性。
一、“水至清则无鱼”
首先是上半句“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很好理解,如果说是特别干净的水,都不会有鱼生存。是为什么呢?鱼没有自己所需要的营养以及氧气,又怎么能生存下去呢?
这句话的原话,出自班固的《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头一句其实是个比喻,是个举例,然后才引申出后面那半句,那才是古人要讲的道理所在。
先说“水至清则无鱼”。为什么水清了就没有鱼了呢?因为在大自然的生物链当中,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的天敌,如果鱼儿整天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荡,就很容易暴露自己,被天敌消灭掉,或者被人类捕捞。
在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中,有一种处世智慧,叫做“难得糊涂”。这和“水至清则无鱼”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鱼在水中生活,要靠吃水中的腐烂杂质生存,如果水太清澈了,鱼儿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但要知道在古代是无法搞清楚是一种到底有什么的,即使如此,我们的先辈们还能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
只不过近年来网络文化兴起后,很多年轻人都会误以为,它的下半句是“人至贱则无敌”。这显然是经过搞笑创作的结果,与历史完全不符合。老祖宗常说“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是在教我们为人处世之道。
二、“人至察则无徒”
然后是下半句人至察则无徒,这里的察是指的对人要求高,明察秋毫,十分严厉,而这里的“徒”指的是朋友,而不是徒弟,所以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对别人太严厉,不允许别人有一点过失。
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且在真正的职场中这样的人是会被团队中的其他人所孤立的。我们可以对于自己的事情严于律己,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干涉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分寸
“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察”是苛察的意思,“徒”是同类或者伙伴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朋友了。如果人过于精明,对于一点小事都过分苛察,不能容忍别人,就很难有朋友了。
其实这句俗语,无论是要求水不能太清,人不能太严格,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做到宽容待人,在严格与宽容间寻找一个相应的平衡,这样在处人处事时都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烦恼。
毕竟,有一句老话说得好“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自己都无法保证完美,又如何能去要求别人保持完美呢?
所以,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他的缺点不放,要学会包容,接受他身上缺点的同时,也去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你和朋友之间才能进行一个愉快的交往。
古人是在告诫我们做人的智慧在于懂得变通,假如任何事都死守着规矩、对别人太严苛,会让自己在很多事情上吃亏。因为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就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