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过去业绩不错的基金公司和经理,为什么自己买了他们的基金后就被套?
明明同一只基金别人买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轮到自己就高位站岗?
明明过去两年市场牛气冲天,为什么自己的基金还是熊模熊样?
看似矛盾的问题,却是市场众人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还是买入时机不对。而对此最能感同身受的,莫过于2020年及2021年入局的基民。
彼时趁着行情火热,一众基金公司疯狂发新,一众基金经理疯狂追高,铺天盖地的宣传,成功吸引大批投资者入场。如今结果也是显而易见,过去两年进场的大部分人,如今已成了被套最深的人。
数据也更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中,2020年成立的基金成立至今(2022年11月28日,下同)平均回报率为-2.61%;2021年更是大幅跌至-18.74%。
而2020年之前成立的基金至今来业绩则是“歌舞升平”,2017、2018、2019年成立的基金成立至今回报率都超过60%。
更让大家不爽的是,自己亏钱,“养肥”了基金公司。复盘过去两年来,哪家基金公司从基民身上受益颇多,却将基民“坑”的不浅呢?
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2020年至2022年11月28日,共128家基金公司发行了新产品,数量范围从1至150只不等,其中100只以上的有7家。
这段时间,大部分基金公司规模都实现了飞跃上涨,其中有15家基金公司规模上涨超500亿元。
而在这一阵营中,嘉实基金期间发行基金平均回报最低,达-16.27%。(见表一)
表一:2020.1.1-2022.11.28规模上涨超500亿元的基金公司产品平均回报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嘉实基金正是近两年野蛮生长但登高跌重的典型样本。笔者曾在此前《嘉实基金“赛道策略”失效:骑虎难下的困境》中提到,2020年来,嘉实基金上下就对医药、消费等抱团股、赛道股十分偏爱。2020年,公司重仓行业比例最高的前四名板块分别是医药生物、食品饮料、计算机、电力设备(申万行业分类),持有上述四个行业市值比例超四成的基金占全部主动权益基金的比例约达22%,2021年这一比例再次上升至29%。
如今这些行业纷纷不给力,但船大难掉头,嘉实基金已是骑虎难下。
嘉实跌倒,基民同样吃不饱,凡是手中持票的人,都难逃公司追高发新的后果:不仅回报不佳,而且波动极大。
回报方面,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嘉实基金72只2020年后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仅有9只实现正向回报,其余全部亏损,亏损基金中还有38只回报率跌超20%,比例超过一半,其中又有15只跌超30%。
波动方面,2020年至2022年11月28日期间,全市场70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最大回撤幅度前10%中,嘉实基金上榜产品数量达20只,仅次于华安基金,排名第二。
若进一步筛选,在主动权益基金数超过150只的大型基金公司中,嘉实基金这20只上榜产品占自身全部主动权益基金数的比例为11.24%,也排第二。
表二:嘉实基金最大回撤幅度位于全市场前10%的20只产品占自身全部主动权益产品的比例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不仅最终结果的失望程度居前,期间持基落差感同样排在前列。在策略折返阻碍重重下,嘉实基金后期如何维护口碑?公司如今的规模,又能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