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此”,意思是只是这样,这是懂了什么是生活真谛的明白人说的。
明白人,做明白事。不过,这得自己去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生命是一段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庄子曾经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用现代的语言来讲“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
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不管世风如何浮躁,都尽量保持一份高雅、恬静和淡然。感悟人生,感慨世道,无非在为前途、为钱途、为心际的不平而发表感慨。
一个富人对一个穷人说,你的作息时间要规律,吃饭要准时,没事呢,多喝水,不要太劳累了。有错没有?没有!
但穷人会认同吗?不会!我饭都吃不饱,家里几个孩子要抚养,上面还有七老八十的高堂要赡养,你要我多休息?你给我钱啊?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这就是生活在无数个跌跌撞撞、摇摇摆摆中,走向终点。有些人目标准确,走的稳一点,会比一般人更快到达终点,有些人走的急,前面一片茫然,所以不妨看清楚方向,走得慢一些。
如果我们用如此的心态,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将会发现世界充满美好、光明,即使人生愁苦也会呈现新的色彩。孤单时才发现,陪在身边的只有自己的灵魂,寂寞时才知道,能拥抱到的只有自己的体温,最落魄的时候才知道,最离不开的是左手和右手。
老子在《道德经》里,始终贯穿着一个观点,就是万事万物都有好和坏的两个方面,而且在相互转化,并且永远不会消失。
常言道“人生有四苦 看不透,舍不得,输不起,放不下”。
南怀瑾先生说过: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之得失,无非名与利,而看淡名利,才会更懂得生活的真谛。生活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范蠡辅佐勾践多年,深知他可与共患难而难以共安乐,日久必然骄横多忌,疏远忠臣。因此,在勾践成功后不久,就决心激流勇退,悄然离开越营,乘小舟泛波而去,对功名富贵毫不贪恋,宁愿隐居田野,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生活。
他到了齐国后,内心不忍,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读毕便称病不朝,但却为人诬陷有谋反之心,勾践便赐剑给文种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文种自知为勾践所不容,自刎而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这个为名利所害的最佳例子。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没了健康,功名利禄都是浮云。当把满足看做是最好的财产,繁华万千,终是过眼云烟,淡然于心,才优雅自在!古语云:“人到无求品自高。”淡泊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大凡思想修养到一定境界的人,都能正确认识名利得失、成败毁誉,达到泰然不动心的境地,所谓“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淡泊”是中国人的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人一直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
信赖是最佳的缘分,人心就一颗,诚信只一次,名利皆为过眼云烟,生带不来,死带不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心安是最大的幸福,坦荡荡,走到哪里,都行得端坐得正!餐餐吃得香,夜夜睡得好。
心安,一切安!不过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