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吴尊友准备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5日,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吴尊友。
“在传染病防控领域应该后继有人”
吴尊友为公众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此次两会所准备的提案,就是来自新冠疫情带给他的思考。
记者:经过了三年疫情挑战之后,对于未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你的思考是什么?
吴尊友:现在我考虑的可能还限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这次新冠防控来说的话,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的培养,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你觉得最缺的是哪一类人才?
吴尊友:应该说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让他们有足够知识,有丰富经验,在将来遇到类似的或者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冲上去,能够挑大梁。在传染病防控的领域应该后继有人,所以培养人才,有一支有实力的队伍,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最大的压力就是对疫情形势的研判”
吴尊友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他最重要的职责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其他专家一起,运用专业知识研判疫情走向。
记者:你作为疾控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学家,你感受到的压力是什么?
吴尊友:最大的压力就是对疫情形势的研判,特别是未来的走向,因为联防联控机制要在多大程度上动员相关部门,用多少资源来进行疫情防控,最需要依仗的就是研判。当然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有好几个数据分析组,每天在半夜12点钟下载,截止到晚上12点,当天报告的疫情数据马上进行分析,这是对总的疫情数据的分析;第二个,我们对局部的聚集性传播,比方说传播链上有十个、二十个,甚至三十个,这一组传播链条或者疫情流行,会有专门的分析小组来进行调查,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以后,我们才把它的传播关系,可能的下一步流行趋势做出研判,所以这个还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次疫情研判对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疫情拐点的研判总是慎之又慎。
吴尊友:我们判断的这个拐点,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还不一样,作为专业人员判定,主要判断是新感染,新感染出现拐点,那就是说后面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
记者:老百姓的判断是什么?
吴尊友:老百姓判断是现在有多少病人。
记者:滞后的?
吴尊友:对,因为新感染和感染以后出现症状,报告上来,这有一个时间段,包括你采取措施以后要过一段时间,五到七天,你才能看到报告病例数的下降,实际上我们做了分析以后,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这样的研判。
除了对疫情形势进行研判外,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吴尊友还需要经常深入疫情发生地开展查找传染源的工作。在吴尊友看来,查找疫情传染源,抽丝剥茧的过程有点像破案。
吴尊友: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能力在多大范围内,能够把这个问题查清楚,会涉及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把该收集到的信息都能收集到,把收集到的信息都能够分析到位,当信息出现矛盾,不对称的时候你怎么来处理这些。
“有时候得有胆识或魄力去做决定”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因为随时都会有任务,吴尊友时刻都处于待命状态,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他内心也承受着压力。
记者: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流行病学家做流行病研究的时候,是不是也跟科学家做科研差不多,有的时候也会失败?但是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允不允许做出错误的或者并不合乎实际的判断?
吴尊友:无论是实验室也好流行病学也好,大家都不希望出现错误。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传染病情况研判的时候,是不允许出现错误的。当然不允许和可能会发生是两个概念。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成立了专家组,专家组可以联合来研判,联合研判还是考虑得比较全面,它的风险就比较小。
不少时候,吴尊友不得不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之声。
记者:面对这些让人看了后很不舒服的外界回馈,你会怎么样?
吴尊友:作为专业人员,有时候你得有这样一个胆识或者魄力,去做这样的决定,这样的研判,这样能够把正确的信息及时告诉老百姓。比如,最近关于疫情基本控制这样一个研判,这个研判分析就是在全国性范围内大规模的流行结束了,或者说全省性的范围较大规模的流行不大可能发生了。但是有些受众听完以后,认为疫情过去了,就像非典一样就没了,就不会再来了,不会再发生了。
记者:会这样吗?
吴尊友: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终止,就是新冠仍然是目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新冠还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并没有说它就完全过去了。
“很多人付出比我多”
细心的观众发现,经历三年疫情,吴尊友的样貌悄然发生着改变,头发从黑变白,身体变得日渐消瘦。
记者:回过头来看,你这三年的头发变白跟压力大有没有关系?
吴尊友: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记者:你打量自己的这份工作,公共卫生或者流行病学家身上担的责任是什么?
吴尊友:没有考虑那么多,觉得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行了。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人员,尽自己的力做一点工作,也是对疫情防控的贡献,同时对自己还是一个学习的经历,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